试论近代民国时期的中国女性艺术家
来源:网络 作者:钟景华 时间:2014-12-04
民国时期的女性艺术家,是在中国女性绘画史上异常活跃的一大部分,也是被历史遗忘和流放的一小部分,这些民国女性艺术家,有着不同的人生历练,不同的追求,但是她们共同繁荣了中国绘画史上几近失声的女性文化和女性艺术。可以把她们归纳为三种类型。
一、革命艺术型
这类的代表以何香凝为代表。
何香凝(1878年-1972年),原名瑞谏,号双清楼主。她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著名的国民党左派,民革主要创始人之一,妇女运动的领袖。她与丈夫廖仲恺一起来日留学,在女子美术大学学习日本画,后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她的一生创作过很多优秀作品,早期作品有浓厚的日本画风格,她以梅花和老虎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享誉海内外。她擅作花鸟,偶作山水,笔致圆浑细腻,色彩古艳雅逸,意态生动。作品有《狮》《梅花》《高松图》等。尤其以《狮》象征了国家的觉醒与强大,散发出强烈的时代气息。她的一生都投入到了革命事业与艺术生活中,作品中充满了浩然正气,斗志昂扬的激情。
为了纪念这位革命艺术家,1995年5月13日何香凝美术馆经中央批准在深圳兴建,1997年4月18日建成开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题写馆名,为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美术馆。经过十余年不懈的努力,已在国际、中国艺术界、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较强的影响力。
二、新文化型
这一类型的女艺术家大多是冲破了传统,打破了循规蹈矩,直接或是间接的接收了西方新文化、新艺术的冲击。主要以潘玉良、方君碧、蔡威廉、关紫兰、丘堤、为代表人物。
潘玉良(1899-1977年),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可以说是整个民国时期成就最高的一位女艺术家。她的作品,她的人生就是一部史书。她一生命运坎坷,自幼父母双亡,8岁时由舅父抚养,14岁时被卖给烟花楼,受尽屈辱,17岁被桐城海关监督潘赞化赎出,跟随夫姓,称为潘的二房太太。1921年考得官费赴法留学,先后进了里昂中法大学和国立美专,与徐悲鸿同学,1923年又进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1925年以毕业成绩第一名获罗马奖学金,又入罗马皇家美术学院深造。1926年作品在罗马国际艺术展览会上获金奖。1929年回国后,曾任上海美专及上海艺大西洋画系主任,后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37年旅居巴黎,曾任巴黎中国艺术会会长,多次参加法、英、德、日及瑞士等国画展。曾为张大千雕塑头像,又作王济远像等。潘女士为东方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画院之第一人,也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举办个展的女性艺术家。
方君碧(1898-1986年),出身名门望族。她于1920年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1924年作品入选巴黎沙龙展,被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1930回国后游历山水名胜,画了很多风景写生。虽然也画了许多与女性相关的题材,但她的作品却很少是从艺术家的自身经验中发展而来,也没有潘玉良作品中的那种苦涩感。
蔡威廉(1904-1940年),也是出身名门,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天资聪颖,并且酷爱文艺。曾先后三次随父蔡元培旅居欧洲,就读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美术学院和法国里昂美术专科学校,十几年的游欧生活,使她视野开阔,并汲取了西方艺术精华。她对待艺术率真而随性。回国后被聘为国立杭州艺专西画教授,创作过大型人物油画《秋瑾绍兴就义图》和《天河会》。
关紫兰(1903-1986年), 三十年代曾是画坛最引人触目的女画家之一。她的作品秀美华丽,用笔豪放,并透露出坚强与宏伟,深受日本油画界的喜爱。
丘堤(1906-1958年)的艺术生涯虽然不象蔡、关那样短暂,但也同样受到战乱的社会环境和繁杂家务的影响。她的画风属于后印象派风格,但也透露出东方女性沉静、优雅的气质。
孙多慈(1913-1975年),安徽寿县人,自幼酷爱丹青,她于1931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成为徐悲鸿的女弟子,是徐悲鸿女弟子中得其真传且较有成就者之一。1948年任台湾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后任院长。75年因患癌症逝于美国洛杉矶。她的作品《石子工》参展南京第二届全国美展,从创作思想到写实手法,都接受了徐悲鸿的影响。
三、闺阁型
这种类型的女性艺术家,不追求在艺术上取得多大的成绩,而在于表明一种具有独立人格魅力的“新女性”形象。她们冲破世俗,以一个自由人的身份积极参予文化活动和艺术活动,显示出新的时代新的女性所应有的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
民国时期的这些女性艺术家,在中国女性艺术史,乃至中国近代艺术史来说,都是空前的、陈容强大的,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的中国也是绝无仅有的。她们的人生经历和艺术成就,值得我们细细研磨和学习。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