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相禅心:方君璧力作《卫月朗》

来源: 北京匡时    作者:admin    时间:2016-05-25
 

 

 

方君璧 卫月朗  1925年 布面油画 92×73.2cm

?展览:

1.方君璧个展,上海、东京、京都、香港、台北,1948-1966年

2.方君璧作品回顾展,香港艺术中心包兆龙画廊,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1978年

3.方君璧回顾展,赛努奇博物馆,法国巴黎,1984年

4.方君璧与颉颃楼家藏展,Baur东方美术馆,瑞士日内瓦,2002年

?出版:

1.《赛努奇博物馆方君璧回顾展》,赛努奇博物馆,法国,1984年,封面

2.《颉颃楼:方君璧夫妇藏传统及现代中国绘画和书法集》,Collections Baur,Geneve,2002年,P57

 

方君璧1925年创作的油画《卫月朗》是她一生艺术成就的代表,无论技法的表现还是意境的营造,在她的油画作品中都属最上乘之作。此画是方君璧1984年法国塞努奇博物馆“方君璧回顾展”画册的封面作品,被法国艺界认作她一生顶级成就的代表。

 

落叶满空山:成就斐然的艺术旅程

 

方君璧1898年生于福建福州方姓世家大族,自小良好的家庭条件培养了其知性、优雅的闺秀之气。1912年,方君璧随胞姐方君瑛等留学法国,有幸得到蔡元培、汪精卫二位先生的教导,先生们深厚的中文诗词修养使其获益良多。

 

1920年,方君璧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成为第一位入读此校的中国女画家;1924年,携《吹笛女》《拈花静思》参加巴黎春季艺术沙龙,她又成为最早参加此沙龙的中国艺术家。方君璧以其扎实的造型基本功、画面中独特的东方女性形象以及本人温婉与细腻的精神气质如一股清风吹向了略显聒噪的巴黎艺坛,并迅速获得了艺界的认同,称誉其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

 

1925年,受广州大学和执信学校聘请,方君璧回国执教。《卫月朗》正是在回国期间所作。此作多次出现在其不同时期的重要展览中:在1948年至1966年期间,先后选入在上海、东京、京都、香港、台北等地举办的方君璧个展;1984年在法国巴黎赛努奇博物馆举办的“方君璧回顾展”。此外,还出现在2002年于瑞士日内瓦Baur东方美术馆举办的“方君璧与颉颃楼家藏展”中。

 

水流花开:《卫月朗》肖像中的世相禅心

 

陈夫人(卫月朗)为南洋首富陈耕基之妻、汪精卫夫人陈璧君的母亲。陈璧君在《我的母亲卫月朗》中曾言:“吾母則年近古稀鬓尽白,幸体尚清健,而皈依佛理,老而弥笃……”由文中所署1935年近古稀可知,1925年时其已近花甲。

 

且看画中。作品人物的描述方式——禅坐于莲花垫之上——是一种典型的中国传统圣贤造像的表现模式。陈夫人气定神闲,经卷半握,佛珠入心。54粒佛珠喻菩萨修行过程之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的五十四阶位,以合《华严经》中菩萨修学之阶梯。以十信之修来表现,则喻其心与理冥,决了无疑,妙信纯真,恒住中道,直入无他无自的真如法界。画中香炉焚香袅袅升起,盘旋腾空。佛语有云:戒香自心中,自心不乱为定香。戒定真香,则不随顺风、逆风而变。一折枝腊梅探入其中,迎香自开。旁观此景,仿若沉浸在一片空寂清净之中。

 

佛结有缘人。1907年,孙中山先生携汪精卫等人到南洋各地宣传革命,结识了卫月朗、陈璧君母女。陈璧君曾言:“加入中国同盟会……其初虑祸及家门,密不敢以告父母。既而察吾母明识有志节……而吾母乃欣然,竟偕余复至新加坡谒总理,且毅然加盟焉。”盖其缘由,皆因陈夫人对同盟会理想之认同。陈老夫人的佛缘正源于其一颗平等无差别的明白之心。她不但把首饰全拿出来捐与同盟会,自己也加入了槟榔屿同盟分会,后来还竭力为革命提供物资之需。

 

方君璧头一次见陈老夫人正值辛亥武昌起义(1911)之时,当时她从汉口乘船到上海,进其屋,见一大瓶盛开的腊梅。闻到腊梅的清香,令尚处幼年的君璧难以忘怀。十多年后,有缘为陈夫人画像(1925),其有意或无意地画了一枝腊梅在老太太身后。画中的卫月朗,气定神闲,背后梅花如雪,一如佛心之花灿然绽放。相由心生。在其通过画作表达对陈老夫人尊爱之情的同时,也把方君璧自己的佛学修养体现了出来。

 

以《卫月朗》肖像画为代表,方君璧画了很多人物,但共同的特点是其画作中没有西方女人的身影,全是眉舒目慈、带有佛相的温婉中国女子。在油画坚实的造型技巧之下,将中国画中独有的飘逸、超脱与抽象的微妙气韵表现了出来,可谓在“西画重逼真、中画重神韵”间取得了统一。正如蔡元培先生为其《方君璧画集》所撰序文中称赞道:“籍欧洲写实之手腕,达中国抽象之气韵,一种尝试,显已成功”。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