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书:一独特且让世人惊艳的女性专用文字

来源:杨金砖《迷失的归途》    作者:杨金砖    时间:2015-12-07

女书是发现于永州地域内的一种让世人惊艳且又流传已久的文字,它有极强的私秘性和地域性,它的神秘在于它过往的漫长岁月里,完全只限于女性中传习,而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了数千年的男人们却并不知晓。

女书的独特还在于它那绝无伦比的构字方式。它形似方块汉字,但它又不同于表形与会意的方块汉字,女书是一种记音性的音节文字。据资料统计,女书共有120余个部件单元,500来个基本字符,加上各类衍生也不到2000。但是女书却具有强大的表达功能,它能表达数万汉字所表达的一切言辞。其修长的线条,有似蚊虫的长腿,因此,也有人称之为“蚊形字”。从整体形态上看,多由右向左略略倾斜,如似长菱。从而,有人形象地将其比喻为潇湘大地上飞行中的水鸟,濂溪河边飘拂摆动的柳叶,九疑山中风姿绰约翩翩而舞的少女。它的运笔方向都是由上至下,由右向左的书写,排列整齐,线条纤细,既有小篆的匀称,又有甲骨的劲挺,字体非常的隽秀、修长、清癯、飘逸。

女书,源于何时?起于何代?目前还是一个待解的谜。刘志一教授认为是虞舜时代的古夷人所用的文字,谢志民教授认为是古楚国时代的越人文字,潘慎教授认为是比甲骨文更早的母系氏族社会的一种文字,周进隆先生认为源于唐宋间的一种道教符号,宫哲兵教授认为是明清时代的产物,李荆林先生认为是源于一种刻划符号,李学勤教授认为女书与古巴蜀文字乙——岣嵝碑文字有某些暗合的联系,钱玉趾先生认为女书可能起源于天城陶器文字,而江永民间则有人认为始于九斤姑姑,有人传说源自宋代宫女胡玉秀,亦有人认为始于盘巧之手……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无法定论。究其原因,女书作品得以保留的非常稀有,无论是“三朝书”、“结交书”、“姊妹书”,抑或是用女书题写过的纸扇、条幅,还是织绣过的手绢、花带、花边、花鞋类物品,在主人去世时不是同主人随葬,就是被焚化成灰,很少有留传下来的。另一个原因,其流传的区域也非常有限,仅限于以江永县上江圩为核心的周边几个县区,且诵读必须用江永当地方言。因此,千百年来,一直在一个相对较为封闭的环境里流传。这更加突显了永州女书的诡异与神奇。

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国民义务教育的深度普及,女孩从小都有了与男孩一样读书求学的机会,已无须再用女书来书写思绪,表达情感,寄托忧愁。女书的日用功能日渐颓废,传习人群愈来愈少,就在其成为濒危性文字的节骨眼上,十分庆幸地在田野文化考查中得以被周硕颐、宫哲宾这些学人所发现,一文激起千层浪,旋即成为世界文化的一朵奇葩,成为永州地域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而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国家语委周有光教授对永州女书由衷地赞叹道:“女书,是中国文化深山里的一朵野玫瑰,它长期躲避了世俗眼光,直到它即萎谢的最后时刻,才被文化探险者发现,这个发现,带给学术界的不仅是一阵惊奇,而且是一系列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为了发掘、传承、保护这一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让其不致于湮没、消逝在现代文明的进程途中,湖南科技学院作为永州地域内的唯一一所本科高校,肩负着对永州地域文化的保护、发掘、传承的天职。为了擦亮永州女书这张不可多得的文化名片,欧小松教授以独到的眼光将女书融入于现代书艺之中,使其在传习、展示与欣赏的过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2015年3月欧小松教授在科技学院美术馆举办了规模宏大的“女书书法作品展”,共展出70余幅作品,主要包括历代名人咏永州与励志类箴言两个类别,展出后社会反响甚为强烈,十余家新闻媒体与上百家网站进行了新闻报导。70余幅作品展出后立即被相关部门收藏。从2015年4月份开始,欧小松教授耗时半载,又用女书书法临写毛泽东诗词,共计49幅。大如中堂,小若扇面,有斗方,有长卷,有条屏,更多的为四尺整宣的横幅,饰以锦帛,配以木框,雍容华贵,精巧雅致。而每幅之中,又多有变,或左为女书,右为汉字;或两端为女书,中间为汉字;或上为女书,下为汉字;形式多样,疏密得法,错落有致,布局考究。读其诗,观其书,品其味,思其境,仿若徜徉在夏夜的荷塘边,字的馨香,诗的劲朗,直让我心飞翔……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可以说毛泽东是一位不可撼动的人物,他不仅带领中国共产党缔造了新中国,而且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也无人比肩。他的诗词,正如《沁园春》中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英雄人物,还看今朝”。其心胸,其气度,其文采,使柳亚子这样的词坛盟主都不能不甘屈其下。论书法,任情挥洒而自成章法,虽不说前无古人,但近百年里的确不未见来者。但是,毛泽东与永州却非常有缘,不仅在长征时经过了永州,他的早期同事、同学中有相当数量的永州人,如他的著名诗歌《七律•答友人》:“九疑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就是为永州友人乐天宇教授写的。更有甚者,毛泽东的草书师法唐代怀素,而怀素亦是永州人。毛泽东的诗词有阳刚之气,毛泽东的草书有遒劲之力,欧小松教授今用女书书之,则多了一分阴柔飘逸之美。《易经》曰:“一阴一阳,谓之道。”用女书书法来书写毛泽东诗词,的确是愈读愈美,愈想愈神奇。

古人曰:“人过五十而不学艺。”而欧小松教授今已年过六十,仍雄心勃勃,孜孜不倦地求索于女书书法之中,显然,其目的不在“艺”而在“意”也。正如其扉页上所书的毛泽东诗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意趣在,兴趣在,信心与动力必在!我相信在欧小松教授的带领下,女书书法的崛起,一定会将濒临绝境的女书文字带来一个新的春天。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