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红
国画
李维红,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协会会员。1983-1987年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1987年毕业,获学士学位;1997-2000年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00年毕业,获硕士学位,留校在国画系任教。2007年调入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数字艺术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人气:66

喜欢:1520

关注:

+ 关注

波澜动远空

时间:2017-09-09   作者:李维红   来源:画院杂志

“波澜动远空”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汉江远眺》一诗。水,给了诗人与画家无数的创造灵感。与云、气、光一样,水除了有具体而变化的形以外,同时具备一种抽象性。古往今来它似乎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以它无穷的魅力吸引着画家们不断去表现它。如现存晋代顾凯之著名的《洛神赋》中,水几乎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既有较长的波浪线,又描绘有细微翻滚浪花的细节,成为连接、统一、衬托各组人物与景物的桥梁,使整幅画面充满了节奏与韵律。现存故宫的南宋马远的组画《水图》,使我流连忘返,醉心于他用笔的变化和线条的多样性:水的波纹用线条或行云流水,以墨色浓淡、粗细不匀而求多变;或似不经意的随笔挥写而就,湿墨与干笔相辅,在仅只尺幅的画面上生发出浩瀚的意境;或粗而不拙,实而不死;或见浑厚、雄壮与一往无前的势头。他把水当作画的主题,可谓知水画水第一人。在用线条、墨色手段来表现水方面,古人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各个时代有各自的关注与优势。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与传统勾线晕染的方法不同,一些花鸟画家在水的表现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如江宏伟的早期作品中,表现水的方法常常是利用纹理似水纹的木板,用所需要颜色拓印而成,有时加上积色、水洗的方法,画面既轻松又有内容。陈运权早期水的画法大多用积色与晕染结合,后来他创造了十字皴的独特效果,将装饰性溶于绘画性之中,由此生发出新意。苏百钧的作品中,水纹的处理一改传统画法,画面体现出强烈的现代气息。

李维红 《奔向》 66×66cm  

工笔画实际上是能很深入地表现水纹的丰富与多样性的。画家的可贵之处往往是在别人司空见惯中发现并创造出新意。在自然生活中,只要细心观察,不难发现水纹的变化极其丰富,平静、流动、奔涌的水纹各不相同,如果再加上环境、光线、色调的不同,真可谓变化无穷。每一种水的状态和线形关系虽然不同,但它们又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与过渡性,使画面既统一又有变化,既抽象又具体。由于对表现水纹的兴趣,近些年我创作了一系列水与鸟组合的画面,画幅或大或小,其中尤其注意水的不同画法。

画水,使我体会到了多样的情感表达空间。《波澜动远空》,我想表现一种令人震撼的效果。这幅画面较大,六尺整张大小,描绘了大浪撞击岩石的瞬间,排空的巨浪被灿烂的夕阳染成了橘红,在岩石歇息的雄鹰惊起欲飞。我在家中狭小的画室里编织着远方或有或无的白日梦,为了突出让我如痴如醉橘红的冲天浪花,我将近景的水和鹰控制在与它互补的深蓝色中,尽管水的形态丰富,有岩石间翻卷的、涌动的、顺石而流的,色彩、明暗都处理成弱对比,画面的主角是上方的冲天水浪,色彩纯度很高,边沿模糊,这样既亮也远。《霓裳碧波》,想表达一种恬静的情调。也是六尺整张大小,站在这些稍大尺幅的画跟前,我更有一种进入感,首先我是被这种形体高大的红色朱鹮所吸引,这种艳丽的红色很容易点燃我内心的激情,它们正好生活在水中,我可以描绘一张水中的红鸟,将水流的形态画得较丰富,选用不同的流向。可是画到一半,觉得有点空,这时只有加入水中若隐若现的石面,以增加块面的元素,使画面饱满起来。对工笔画而言,后加入的形画得好便会锦上添花,反之,画得不好,一段光阴将会白费。记得那几天晚上我常梦见水里的石头。只有硬着头皮试探,体会水在疏、密、聚、散、虚实相间的石板上流动的感觉,心中的成像慢慢显现出来。再如《天接云涛》,追求某种神秘感。主要以无彩色为主,云水之间难以分辨,水光中飞翔的雄鹰似乎是横空而降的精灵,成为画面的中心。亮光下翻卷而来的波涛,不知来自神秘的异域还是上苍,我想把水纹、云气、鹰、光的因素集于一幅画面中,凸显或弱化画面中的光亮,体现某种诡异而怪诞的神秘气氛。

不知不觉中已饶有兴趣地画了十几年的水。在这些创造的过程中,最让我着迷的是创造山水画格调的花鸟画,这些画作几乎全是在生宣纸上完成,多遍的层次也可达到熟宣晕染的细腻,同时还可兼具生涩的自然效果。在变幻无穷的水纹中,笔笔随情,依形而发,激情地体会云水的运转:时而激越、时而舒缓、时而凝滞、时而飘忽,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在其中体味壮阔、激越、厚重、雄浑的意境。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