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慧
国画
喻慧,女,江苏省铜山县人,1960年生于南京。 1977年至1979年总参三部战士。 1980年至1983年江苏省国画院专科毕业。 2000年至2002年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班毕业。 2002年至今江苏省国画院花鸟画研究所所长。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国画院花鸟画研究所所长。 父亲喻继高先生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工笔花鸟画家。

人气:2

喜欢:2

关注:

+ 关注

【专访】喻慧:追求工笔的写意性

时间:2015-03-04   作者:佚名   来源:雅昌艺术网

 

  喻慧,出生于南京,是一位极具个性的艺术家。她的工笔画以特有的绘画语言和艺术样式在当今画坛占有重要的地位。自幼受到父亲喻继高的言传身教,喻慧从临父亲的画到学父亲的老师陈之佛,再追溯到宋画,一步步汲取传统的滋养,但同时也在一步步地背离,在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冲突与融合中,寻找并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创作上,她以女性画家细腻的笔触画出了典雅、清丽的风格,又常常有出其不意的大胆创意,构图、布局造型都是在一种动势中完成。石头墨韵奇妙,飞禽姿态幽幻迷离,花草载着灵魂的叹息与梦想,这些物象实际上都成为她个人生命情境寄怀的审美符号。

  雅昌艺术网:喻老师,请先谈一下您的艺术创作经历是怎样的?

  喻慧:话说起来比较漫长。我从小画画是受父亲的影响,小时候他就让我勾点线描。虽然当年艺术品相当匮乏,但我家还存有一些大师的作品包括外国艺术家的作品。记得那时候还临过柳公权的字,那本书的外壳是木制的,挺好看,所以特别喜欢临里面的字。1967年,那年我十六岁,去北京当了兵。部队见我会画画写字,就让我出板报,布置大礼堂。恢复高考后,1979年我报考了江苏省国画院,毕业后就留院一直到现在。

  国画院给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创作环境。一是,它给了你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每个月二十几块钱工资,钱不多,但已经可以解决生存问题。第二,它给了你很多自由的空间,有大量时间来创作。第三,在这里有许多前辈,像钱松岩、亚明、宋文治、魏紫熙这些江苏画派的骨干画家都处于创作的高峰朝,他们都是我非常好的老师,毫无保留地把创作经验传授给我,现在回忆起来,这段经历非常珍贵。在国画院,我们都是埋头画画,那时候还没有艺术市场,只知道认真画画,然后参加展览,希望能入选或获奖,那时候的想法都比较简单。

  多年来,在创作中我也碰到过很多次瓶颈,甚至出现看到画室不想进去的情况,情愿出去打扫卫生,情愿在图书馆里待一天。后来灵感来的时候,非常兴奋,非常充实。如今已转眼三十五年 ,时间过得很快。

年年栖青枝 喻慧作品

归兮来兮 喻慧作品

玉玲珑 喻慧作品

  雅昌艺术网:您大概创作过哪几个系列的作品?

  喻慧:一开始是工笔花鸟系列,在我开始学工笔画时,我的老师就让我临摹宋代花鸟,为我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到2000年以后,开始太湖石系列。最近两年开始创作草本系列。这些都是传统非常入画的元素。

  雅昌艺术网:您在临摹宋画时,有没有特别喜欢的艺术家?

  喻慧:有啊,当然是宋徽宗了。他的画里充满着对生命的感叹。虽然他的花鸟工笔是华丽的,但让我感觉这个华丽是会消失的。

  雅昌艺术网:在您的工笔画中,也让人感觉到一种空间感,可以栖居。

  喻慧:是的,这可能是我临摹宋画后留给我的一个文化烙印。

  雅昌艺术网:太湖石系列是如何开始的?

  喻慧:我们人是在不断成长,我们的内心也是在不断成长的。在我二三十岁时,我觉得我和宋词特别合拍,因为它所关注的是个人自己的内心,带着某种无名的惆怅和伤感,所以那个时候我觉得花花草草可以表达我的内心。

  但随着个人的成长,慢慢开始喜欢唐诗,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其中包含了天、地、人之间关系,展现出广阔的境界。花花鸟鸟已经不足以承载这些情感,所以我要寻找新的元素。后来太湖石近入我画面时,我感觉到了一种力量感,就开始尝试画太湖石。

掠影 喻慧作品

醉秋风 喻慧作品

闲花 喻慧作品

  雅昌艺术网:您在创作太湖石系列、本草纲目系列时和之前花鸟系列相比,有什么不同?您所说的力量感来自于哪里?

  喻慧:在画太湖石和本草纲目系列时,我并没有放弃花鸟,在画中还是会出现他们的身影。但是2000年以后,我猜想可能是北欧简约之风传入中国,可以看到我们现在很多设计都讲究简约,画画也是如此,喜欢简洁的风格。以前画花鸟,我都是做加法,让它显得华丽一点。现在创作开始做减法,反而凸显了一种力量感和时间感,虽然画的东西少了,但画中的内涵却增大了。

  比如我有一幅画叫《影子》,画的是一个鸟飞过,地上有一个影子。通常中国画中不画影子的,但西方艺术中有。但是当我在国外拍图片是,画中的影子反而比原物体让我更印象深刻。所以我就不按传统中国的画法,而把影子加进去了我觉得画画是一个自我了解的过程,生命是短暂的,稍纵即逝。所以留下点影子感觉像是个人努力的结果,通过这种形式来诠释我内心的想法。

  雅昌艺术网:太湖石作为江南古典文化的代表,曾经有许多艺术家创作过。您觉得您的太湖石与其他艺术家有什么不同?您如何解读太湖石这一文化特征?

  喻慧:江浙一带,太湖石很多,以至小区里还经常会摆放几个,所以看得多了反而让人熟视无睹,它真正的审美内涵已经被削弱了。虽然太湖石比我早一千多年就存在了,但我希望它重新被人们观看。记得有一次,一个朋友特意给我打电话,说在玄武湖看到我画的太湖石了。我特别开心,也很满足。我觉得艺术家要做的是为大众打开一扇窗,无论窗外的景色如何,要有开窗的能力。艺术家如何打开一扇窗?他内心要有一定的积累,内心积累得越多,对人生的感悟越多,能让别人看到的也越多。

  雅昌艺术网:您在创作太湖石系列时,已经采用了新的创作方式,比如一改以前传统工笔画勾线方式,而是直接用块面渲染。所以您觉得工笔画在现代审美中,创新之路应该在哪里?

  喻慧:创新一直是作为一种口号,但是我作为一个实践者,我觉得创新是内心的追求,内心的需求。只有先想到了,才有可能做到,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循序渐进,一点一滴积累。我刚才讲到,随着国内审美的改变,太湖石成为我创作的主要元素。但是我并没有创作它,给只是把它传递给我信息呈现出来,我和它之间有一种对话。 

本草纲目-枇杷叶 喻慧作品

本草纲目-木芙蓉 喻慧作品

  雅昌艺术网:工笔画是一项非常耗时间的创作,尤其需要精雕细琢,时间长了容易把人的内在情感消耗掉。您如何保持绘画的激情,能否介绍一下您画工笔画的整个创作过程?

  喻慧:我打破了工笔画的既定程式,我并没有按照传统的从写生到线描拷贝再染色这个过程。从写生再到拷贝,很容易把热情都消耗掉。所以我起稿时就在大白纸上像写意画一样,把构图包括细节都画好,勾完之后就渲染,时间久不需要拖那么长,我现在进行的本草纲目系列就是这样的。从大自然中摘取草药,直接对着写生勾勒外形,然后直接填色。

  雅昌艺术网:感觉像是把工笔和写意融合起来。

  喻慧:是的,我一直在追求工笔的写意性,让情绪能够及时地通过作品传递出来。 工笔和写意应该不分彼此,我的作品中有强调工笔的部分,比如鸟,但也有写意的部分。

  雅昌艺术网:那您在生活中是怎样的人?

  喻慧:我们家是南北结合,妈妈是常州人,属于南方,爸爸是徐州人算是北方。在饮食上也能看出区别,我妈喜欢吃甜食,我爸喜欢吃辣的,喜欢面食。这种南北差异也混合在我的血液里。早年我一直是南方偏甜的口味,到四十岁以后,突然变成我爸爸的口味。所以这种混合的血液里,也混合了南方的细腻和北方的粗犷大气。在创作中,我一开始是画花花草草,喜欢的是婉约的宋词,但是到现在小花小草已不足以承载我内心的情感,我现在喜欢“鲲鹏展翅九万里”这种大气磅礴、吐纳风云的意境,喜欢崇高雄浑的唐诗。所以内心的扩大会对创作题材创作内容有新的需求。因此,创新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