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不落俗套的公共艺术展:回归中国园林 打造“象外之景”
时间:2019-10-14 作者:中外招商网 来源:中外招商网
咱们一般含义以为的“公共艺术展”是什么?似乎是在室外出现艺术家的著作,或许体量较大,或许风格纷歧,但毕竟脱离不了观众与著作、空间二元敌对的方法;而这次,在深圳华裔城发作的“象外之景——OCT-LOFT公共艺术展”却较为推翻咱们一向认知的“公共艺术展”。此展也标志着以“有形无界 Infinity”为主题的2018文博会华裔城构思文明园分会场的系列活动由此拉开帷幕。
“象外之景——OCT-LOFT公共艺术展”开幕式现场
这是深圳继国际岩画展、电梯轿厢艺术项目、地图发明约请展和 “以植物为名”艺术展之后的又一大型公共艺术展。之前的艺术项目,都是选取园区中的一个公共空间作为载体来诠释艺术家的构思,而这一次“象外之景”艺术展的特别之处在于:回到“园子”自身,选取我国传统园林作为参照目标,奇妙地借用我国园林的修建节奏理念,经过野外艺术著作订制、暂时修建空间订制、讲座沟通等一系列活动,发明一个多元的场域讨论构思园区衔接现代日子和我国传统文明价值观的种种可能。
在著作《圆·林》空间中举行媒体发布会
也就是说,这次的展览将出现一个整体的“园林”,著作是其中之一,互有相关,而观者也是其中之一,人的参加,人与著作、空间的互动都是整个公共艺术展的构成部分。
杨心广艺术行为扮演举动
展览缘起:策展人沈瑞筠以为,人是天然的一份子,我国传统文明考究人与天然的调和,“天人合一”的国际观。园林是一个“人工的天然”,有别于西方园林以人为中心改造天然的方法,我国古典园林的建造处处表现人与天然相交融的理念。我国人经过体察天然之道,发明契合人日子的天然环境,然后构成我国人特有的审美情味和精美高雅的日子方法,游园也满意人怡情养性的需求。
OCT-LOFT华裔城构思文明园原来是一个“三来一补”工业区,现代工业生产的产品。经过引进文明构思工业,工业园区变成了一个赋有构思的文明消费园区。在园区中融入推重“天人合一”的我国传统价值观与思维方法能否给予咱们新的启示?传统的园居日子方法能否为构思园区的现代文明日子增加一层含义?这个展览是一个测验。“在现代日子中,环境的恶化、人的异化、精力依托缺失等问题,都促进咱们重新考虑咱们的日子以及人和周围环境的联系。”沈瑞筠如是说。
展陈特色:此次展览用点景的方法,在园区的动线中内嵌入与我国传统天然观和哲学观相关的今世艺术著作,企图在富于动感和前卫精力的园区内开掘宛转和细腻的一面;
在游园过程中以今世艺术品作为前言触动听的感知体系,激起游人考虑比眼前物质日子更深远的问题;
展览打破私家空间与公关空间的界限,约请修建师搭建了一个沟通的空间,并经过相关学者的定时学术讲座和工作坊,和游人一同一同讨论与园林相关的我国传统文明以及人与天然的问题。
著作亮点——
何健翔《圆·林》(塑料、砾石、土8180×6430×3000mm2018)
何健翔著作《圆·林》
修建师何健翔作为参展艺术家规划了一个修建设备《圆·林》,其意图是在热烈的园区中划分出一个安静的空间供咱们进行思维的沟通和共享。《圆·林》的建造资料主要为白色PVC圆管。借用广场上现有的旧厂房留下的钢架结构,外亭的外围和顶部采纳悬吊方法,使得整个亭子出现出轻盈飘动的动感。亭子顶部的部分圆管内藏照明,晚上看去像一个内核发光的设备著作。内亭地台的圆管内填充泥土并撒下草籽,将在日后天然成长为绿色地台。
何健翔著作《圆·林》
何健翔是源方案修建师事务所(O-OFFICE Architects)创立合伙人,广州独立修建师和城市学者。其著作屡次取得国内外重要规划奖项,包括英国《修建谈论》杂志“新与旧”(2017)奖、德国ICONIC修建奖和亚洲最具影响力规划大奖等。2015年源方案(O-OFFICE)被美国《修建实录》评为当年全球十大先锋修建事务所之一。
萧昱《易位》(竹子,钢筋,麻绳 尺度可变 2018)
老子曾说:“曲则全,枉则直。”事物的存在总有它的两面性,天然界的事物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它必须和周围环境发作联系。萧昱最新的竹子系列著作是树立在他对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联系的了解上进行发明的。竹子的原始形状是一根直线,由于被破开而能够曲折,又由于可曲折而能够彼此环绕,由于彼此环绕与环境产生了联系而产生了造型,占有了空间。同理,作为个别的人,由于翻开自我融入他者,和他者一同协作,而能变得更强壮更精彩。竹子是园林常见的植物,由于中空而被赋予谦善坦荡的涵义。萧昱用“破竹”“结竹”的举动对竹子进行解构和建构,抒心中逸气,生成具有笼统审美形状的设备著作,在构思文明园里出现一个彼此交错的“竹林景观”。
王思顺《启示18 3 14》(铝3000×2500×2410mm2018)
王思顺著作《18 3 14》03
受天人同构的国际观影响,我国的赏石文明由来已久。在《启示》系列著作中,王思顺用现代的审美标准搜集来自国际各地不同类型却都形如肖像的石头,这些石头有的像美术史中各种风格的表现形象,有的像神话中的恶魔,有的像外星人的脸,有的像远古的智者。它们似曾相识,既近又远。每一个石头都记录了一份一起阅历,每一张脸也是如此,不管高矮贫富,不管国籍,不管高尚或卑陋。从王思顺的石头收藏中,咱们看到的是跨越文明和时空的沟通,以及众生对等、万物有灵的现代思维。同时,也暗藏着一种“六合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生命感悟。这次展览,王思顺把他搜集的一块仿若人像的石头,经过3D打印技能,把石头的天然纹路和细节客观地扩大数倍之后用铝铸造出来。其成果不再是对石头形状的简略模仿,而是经过现代技能的准确仿制和体量的改变来显示天工开物的思维。
王思顺是活泼在我国今世艺术界的年青艺术家,其主要关注点是包括设备艺术在内的综合前言。他将物质及其精力性的开掘作为发明的中心,并在其后的试验中逐步参加对包括“流转”在内的社会规则的讨论,以不确定的未来为目标。
尹秀珍《栽培2018》(混凝土,100个轿车尾喉,不锈钢管,植物尺度可变2018)
华裔城构思文明园的前身是一个工业园区,经过改造后成为了一个文明和构思的发作地。尹秀珍的著作以轿车的排气管为资料,把上百根形状各异的轿车排气管倒过来浇注在水泥墩上,安置成错落有致的大型设备。艺术家在排气管里填充泥土,种上植物,然后使得轿车排气管的功用被消解,一个新花坛被发明出来。排气管排出的不再是废气,而是朝气蓬勃的植物。艺术家约请在地的居民和园区入驻组织、游人把他们的植物移植到这个公共“花坛”中,等展览完毕后,再把植物带回各自家中。这个著作是一个互动设备,经过约请观众团聚、交流和共享,一同讨论人与人之间、工业生产和天然造物之间的联系。
杨诘苍《Everything is ok》(霓虹灯、马赛克镶嵌 七层楼外墙壁 2008-2018)
涂鸦艺术是一种街头艺术形式,也是年青人勇于打破条条框框,张扬特性,移风易俗的标志。旅法艺术家杨诘苍,把他用传统我国笔墨发明的观念水墨著作转化成修建外墙的岩画。体量的改变使得正本“抒个人之意气”的水墨著作变得回肠荡气,也为构思园区增加了一份素雅的文人气味。杨诘苍的著作像书法,又像笼统表现主义绘画,一气呵成,意气风发;他的笔墨表现了以刀划地的功力,是祖国四十年大兴土木的描写。以Everything is ok作为标题,表达出“轻舟已过万重山”般的放心。霓虹灯和岩画结合,一昼一夜的效果交相辉映。这件著作是传统与今世,文人情怀和消费文明的完美结合。
杨诘苍著作《Everything is ok》
杨心广《小路》(7000棵模型树尺度可变2018)
人与国际天衣无缝,因此咱们借物咏怀、托物言志。在杨心广的艺术实践中,他信任物质的存在不是孤立的,他擅于把天然物质放回到文明上下文里考虑它的人文特点。
在这件著作里,杨心广把7000棵模型树栽培到构思园区的一个停车场和主干道相连的必经之路上。经过艺术家和游客的践踏,踩出一条路来。“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著作一方面表达了人和天然互动时彼此刻画的道理,另一方面用艺术的方法把人和植物的份额颠倒过来,经过人对模型树践踏时的触感,把现代人对天然过火干涉的行为既含蓄又直接地展示出来。杨心广长于探究日子中物品的细小细节,他的著作抛弃激烈的视觉影响,转而用“探微”的情绪,奇妙地展示物品的温度和质感,约请观众在形似不经意的外表下区分出国际万物的丰厚层次和纤细差异,引发更深层次的考虑。
杨心广著作《小路》细部
郑国谷《心能转境》(树,草皮,旋转灯片尺度可变2018)
郑国谷著作《心能转境》
郑国谷著作《心能转境》
受梵学以及现代物理学研讨的影响,郑国谷信任认识决议物质,观察者的认识能改变物质的形状。这次的著作《心能转境》分为两部分:一方面他发明了一个虚景,用过当下最盛行和接地气的前言——投影射灯投出的光来出现这个非物质的概念。另一方面,借用园区已有的一棵大树发明一个实景,他用人工草坪把大树树冠下的区域从广场地面划分出来,著作既是人与天然的对话,也表现了一个正形与负形,虚与实相连通的循环途径。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