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锦
油画
蔡锦,1965年生于安徽屯溪。1986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同年,分配到铁道部第四工程局学校任美术教师。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第五届油画研修班,同年,被聘在天津美院师范系任教。1994年调入天津美院师范系。作品《小提琴》、《肖像》曾参加1991年北京“首届中国油画年展”(1992),巴黎“’24滨海卡涅国际艺术展”。主要作品还有《美人蕉》系列。蔡锦是中国九十年代以来很具代表性的女性艺术家。

人气:5

喜欢:3

关注:

+ 关注

蔡锦 画画是一生唯一能够保证的事

时间:2019-07-26   作者:798艺术   来源:798艺术

蔡锦2017年的展览“花仙集”在艺·凯旋画廊开幕,展览由张颂仁担任策展人,分别呈现了素描,美人蕉系列,风景系列,装置及影像装置作品,以点带面地勾勒出艺术家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坚持不懈的艺术探索。对于艺术家来说,画画是她一生唯一能够保证的事,因此,她以不疾不徐的态度面对生活,面对一切。

蔡锦 “花仙集”艺·凯旋画廊 展览现场

一走进展厅首先看到的是蔡锦的素描作品。素描是大多数艺术家最开始接触艺术的方式,大概正是因为太基础,人们只是将其作为工具使用。但是蔡锦的素描作品并不是以线条简单地勾勒出一个形象,而是以连续不断的笔触逐渐堆积出物的状态,这个过程很慢也极其细致,需要对客观对象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全部身心的贯注。有时画画的对象——桌子上的梨子、橘子腐烂了,画面也慢慢随之变化。

在日复一日的堆积中,日常之物的独特质感转换成视觉,清晰地在纸上浮现,随着时间成熟而又慢慢腐烂的过程似乎也凝聚于这个瞬间。正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谈到,艺术虽然是对现实的模仿,但艺术比现实更为真实。蔡锦在一笔一笔的重复中,留下了物坚实有力的形态,具有了让时间停止的永恒力量。

《橘子》 27x20.5cm 纸本圆珠笔 2015年

画面的呈现和艺术家的创作方式密不可分。蔡锦谈到,她的桌子上会经常放着一本摊开的素描本,只是有时间就画上几笔,像记日记一样随意,是她多年不变的生活习惯。在展厅环顾一周就会发现,每件素描作品的时间不同,大小不一,纸质的颜色也不同,是经久累积的结果。

与此同时,在天津美院担任老师的她也将对素描的思考融入教学中。蔡锦谈到,刚经历过高考的学生往往都以相同的观察方式和表达方式画素描,在她的引导下,素描从一个局部出发,虽然以物为原型,更多的是从内心深处挖掘对于世间万物的观察和思考,它能够让人进入完全沉醉的状态,变得宁静而专注,这也是她多年来调整状态的秘诀。

《美人365》 500x400cm 布面油画 2016-2017年

1992年,蔡锦的第一件美人蕉作品《美人蕉01》参加了由栗宪庭和张颂仁策展的“后89中国新艺术”,以这幅画为契机,彼时初出茅庐的她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从1991年的第一笔第一幅作品开始,“美人蕉”便与她紧密联系在一起,一直到今日仍然没有远离,26年来的不断挖掘让这一主题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此次展览撷取了不同时期的“美人蕉”系列作品,以切片的方式呈现出艺术家的探索之路。更难得的是,1991年的《美人蕉1》和前不久刚画好的《美人蕉365》同时置于一个展厅,隔着二十六年的第一次对话,诉说着时间流变中艺术家的坚持。

《美人356》 80x80cm 布面油画 2014年

虽然对于艺术家来说,创作中下笔的一刻并不一定经过缜密的思考,笔触任由感觉牵引着在画布上游走,完成是一种下意识的提示,是本能,是自己与画面之间的交付。然而当我们在时间的长河中回溯,就会从色调的不同或者笔触的流动中,感受到艺术家在创作中经历的缓慢而清晰的变化。回过头来,曾经的作品每一笔都极其细致,艺术家的投入更专注,随着年龄渐长,不再过多纠结于细节,反而对画面整体氛围的掌控更加得心应手,也正因为如此,画面的尺幅不断扩展,给人带来的震撼也愈加显著。

《美人308》 170x130cm 布面油画 2008年

当然,一切的结果都有最初的开始,“美人蕉”的灵感源于蔡锦回乡之时无意中见到的美人蕉叶枯萎的秋景,枯黄的蕉叶在生命即将燃尽的一刻爆发出最后的呐喊。回去之后,脑海里时不时会冒出来当时的情景,像是冥冥中的一种提示,直到画出来的那一刻,蔡锦才意识到它触及了内心深处最深刻的东西,第一次真正与灵魂联通。

在画布面前,画家是上帝一般的存在。美人蕉挣脱了现实中的形态,填充了血肉,打通了经脉,堆积出鲜活的肉感,这无异于一个生命的诞生。这个过程同时也正是艺术家不断走向内心的过程,画布上流淌的也是生命之痕。

蔡锦 “花仙集”艺·凯旋画廊 展览现场

从1995年开始,蔡锦尝试从绘画脱离出来走向空间的探索过程,美人蕉的形象与床垫、浴缸、高跟鞋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结合。画布上鲜艳的红因现成品不同的质感而衍生出了血红,肉红,粉红等更多的可能。与现成品的结合以及颜色的丰富变化,不由引发了人们对背后意义的丰富联想,特别是对于女性身份的思考和认知。

蔡锦 “花仙集”艺·凯旋画廊 展览现场

艺术家谈到,每个现成品的出现都是自然而然的,是某个瞬间的直觉判断。如往地上滴蜡的想法源于在德国伯恩妇女博物馆布展时,看到床垫放在白色光洁的地面上很好看,但是床垫和地面之间好像缺了什么东西。于是她将蜡烛化掉,在地面上留下了堆积的痕迹,并用颜料上色。后来觉得还不够,又继续做了一系列创作。因此虽说艺术的探索始于直觉,但在灵感之后更多的需要艺术家不懈的探索和挖掘。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展览所呈现的一件新作是与新媒体结合,艺术家将美人蕉的形态投影在浴缸里,呈现了美人蕉缓慢舒展又逐渐消失的过程。

《风20》 190x200cm布面油画 2009年

如果说从绘画到装置是空间上的探索,那么与之并行的则是在绘画本体语言上从具象到抽象的变化。在画美人蕉的时候,蔡锦会随手在背景点缀一些细小的痕迹。它们随心而至,因这一笔触发下一笔,连艺术家都不知道会走向哪里。它完全从具体形象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自由洒脱随性而至的感觉,让艺术家能够更加忠于内心的表达,画中之景亦是内心风景的逐渐显现。(撰文/晓睿 图片提供:艺·凯旋画廊)

《美人蕉232》 影像制作:彭可 影像 3'02 2017年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