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瑞筠
其他
沈瑞筠

人气:1546

喜欢:1546

关注:

+ 关注

沈瑞筠:中国艺术之“换位思考”

时间:2019-04-05   作者:沈瑞筠   来源: 福布斯中文网

摘要: 在第三届巴塞尔香港艺术展见到沈瑞筠的时候,她身穿一袭黑色连衣短裙,显得格外干练。她刚刚当选为爱彼艺术创作委托计划的第二位客席策展人,正被一群媒体包围。 沈瑞筠曾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父亲是广州画院的艺术家。她从小画画,2000年自广州美术学院毕业之后,便于2002年赴美深造,曾先后就读于蒙卡利…

在第三届巴塞尔香港艺术展见到沈瑞筠的时候,她身穿一袭黑色连衣短裙,显得格外干练。她刚刚当选为爱彼艺术创作委托计划的第二位客席策展人,正被一群媒体包围。

沈瑞筠曾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父亲是广州画院的艺术家。她从小画画,2000年自广州美术学院毕业之后,便于2002年赴美深造,曾先后就读于蒙卡利州立大学和芝加哥艺术学院,获两个艺术硕士学位。2010年,在美国生活了8年之后,沈瑞筠回到中国。

出国之前,以及在美国的日子,她都是一名全职艺术家,可当她再次回到家乡之后,当那种阔别已久的文化冲击再次袭来的时候,她选择了另外的出口,从此,她的多了一重艺术策展人的身份。2011年,沈瑞筠策划的第一个展览《换位思考——在中国的美国制造》在广东时代美术馆与公众见面,她邀请5位在纽约最为活跃的中青年艺术家在时代美术馆进行15天的驻地创作,同时,展览还邀请5位来自中国各地的优秀中青年艺术家到时代美术馆和参展的美国艺术家以讨论会的形式进行连续5天的交流。这种形式在此前的广州,乃至中国都是极少见的,引发了艺术界的热议,沈瑞筠也成功地“宣布”了自己从艺术家到策展人的转型。

过去几年间,她又策划了《留涟——皮皮落蒂·瑞斯特个展》等多个展览,同时也有自己的作品展《一时一刻,一物一遇》。在两种身份的转换当中,她对艺术的见解既感性,又理性。

为自己的灵魂找到一个安放的地方

记者:你是艺术家,同时也是策展人,这两种身份分别给你带来什么满足和挑战?是什么促使你从艺术家到策展人的转变?

沈瑞筠:作为一个艺术家我可以安静地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为自己的灵魂找到一个安放的地方,并用视觉语言表达出来。作为策展人,我是艺术家、艺术品及观众的桥梁。我把艺术和更多人分享。我一直还从事艺术创作,只是现在身兼二职,一切都是机缘所致。

记者:你的转型是从美国学习过来之后发生的,国外的学习是否对你有某种影响?你更喜欢国外的教育模式,还是国内的教育模式,为什么?

沈瑞筠:国外的学习开阔了我的眼界,重要在于教会了我如何思考,研究,对身边的事物怀有好奇和疑问的心态。中国的教育更多上一种技术的灌输。我喜欢外国的教育模式,它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一个自我认知的工具,并使人变成更完整的人而不是社会的某个部件。

记者:如果一定只能选择其中一个身份,你会选择哪个身份?为什么?

沈瑞筠:身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要做的事情。身份可以因时因地而改变。

记者:促使你回国的原因是什么?

沈瑞筠:当时离开中国8年了,想回中国看看,不知不觉就留了下来。可能是因为中国的活力和发展空间吸引了我。

记者:你在国内的第一场展览是《换位思考》,这个题目是否也意味着你自身的一种转变?

沈瑞筠:不是。我一直对东西文化交流很感兴趣,所以会有这个展览的策划。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