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论研究------民国女性书画述评

来源:原创    作者:凉弘    时间:2015-01-07

20世纪中国历史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中国女性从闺房走向社会,参预到各种政治和文化活动中来,成为新的一代女性。立足于民族国家利益的妇女解放,使中国女性逐步“脱离依赖的性根”,“养成自立的人格”。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中国女性对反抗男权制度和批判传统观念有了更自觉的意识,极大地改换了她们的历史境遇和人生命运。

20世纪中国女性艺术的发展是在“女性解放运动”和中国书画历史变革的深阔历史背景下展开的。这一时期的女性书画家在数量和创作水准上都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无疑是民国时期的艺坛的一大特色。

民国初期的一些文人志士、社会名流由于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他们都能够积极地弘扬书画艺术。这在客观上对书画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进而也为这一时期的女性书画家群体的产生提供了良好基础。

民国时期比较系统的书画教育为女性从事书画创作提供了条件。辛亥革命后,很多家长变为开通,许多女孩有机会送到私塾读书写字学画,为很多以后成名的书家打下了深厚的“童子功”。

官办和民办的小学纷纷出现,有的学校开设美术课、书法课,书画艺术在日常的教育和培养中得以延续,学生处于较浓厚的书画氛围中,其志趣受到熏陶。早在清朝末年,已见书画教育的端倪。清政府颁布《奏定实业学堂章程》、《奏定北洋师范学堂章程》、《学部订定优级师范选科章程》等设置“图画”课。1905年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校监李瑞清创设美术师范科,首开图画手工科,开设西洋画,同时开设中国画。民国伊始,1912年刘海粟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更名私立上海美专)。随后北京艺术专科学校、私立上海艺术大学、私立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等艺术大学纷纷创立。1927年国立中央大学由徐悲鸿组建艺术系。1928年林风眠创办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如此等等,在民国初年至建立新中国之前的短短三、四十年间,艺术院校蜂拥而起,成为世界艺术教育史上罕见之奇观。女性越来越多机会接受艺术的教育与熏陶。同时随着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一批热血女性勇敢地冲出国门,成为中国早期留学生,何香凝、潘玉良、吕碧城等人可谓其中的代表。

 

                                               

 

20世纪前半叶,是现代以来中国社会开放的重要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1911年建立了中华民国,接着“五四”新文化运动又向传统文化发起全面挑战,从而使中国的新文化、新艺术进入一个新兴时期。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特定文化环境中,中国的女性艺术家也呈现出一种异常活跃的局面。

这时期的女性艺术家,大体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新派”。包括两种,一是投身于社会,以变革社会为职志的艺术家。另一是接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以建树新文化为目标的艺术家。二类是“闺阁派”,以艺术作为高雅消遣而修身养性,亦可称为“传统派”。

在第一种类型中,可以推何香凝为代表。何香凝(1879—1972),原名谏,又名瑞谏,号双清楼主,广东省南海人。为中国现代著名的女革命家、画家、诗人。其书法从帖学而来,行书雄健洒脱,渊茂飞动,饶有古风。何香凝尤擅作山水、花卉,常写松、梅、菊,特工狮、虎、鹿、鹤等,笔致圆浑细腻,色彩古艳雅逸,意态生动,有相当多作品反映了历史重大事件。一生临池,寒暑无间,年至九秩,仍挥毫不止。六十余年创作不下千幅佳作,次开发如《松竹梅》、《狮》、《山水》、《绿梅牡丹》等作品。其《虎》轴现藏上海博物馆。建国后出版《何香凝画集》、《何香凝诗画集》、《双清诗画集》等数种。所绘《雄狮图》气宇轩昂,仰首安卧,目光如电,寄寓着中华民族如刚刚睡醒的雄狮,正以伟岸英姿自强自立于世界,中国蒙受愚昧和凌辱的黑暗时代已经过去,一个伟大光明的新中国将如东方红日磅礴于世界。在艺术手法上大胆吸收了新日本画的写实技法,较之于清末那些陈陈相因的保守画风,有了新时代的鲜活气息。1960年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作为一个女画家,在艺术上一扫旧文人画的柔靡颓风,以其作品寄寓了革命者的胸怀与壮志。

“新派”第二种艺术家是受新文化思想影响的“新女性”。她们学习西学,致力于中西结合式的艺术探求,不再回到传统的模式之中。在追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的30年代,都曾一展风采。

                                             

潘玉良(1899-1977〕是20世纪中国极富影响的女艺术家。她的一生经历坎坷,而创作极为丰富、成就也很高。潘玉良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艺术面貌不拘一格,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探索。她还尝试在西画艺术中融入东方情调,寻找一种与中土文化相联系的艺术情结。法国美术评论家叶塞夫称赞潘玉良的“素描具有中国书法的笔致”。潘玉良的艺术最具价值的部分,并不在于其作品的形式,而在于她用直率的画笔所表现出来的那些与自身经历相关的主题。可以说,她是中国女性艺术家中最早将视角转向自身,最早关注女人生存状态的艺术家。在她之前和在她之后的许多年中,很少再看到如她那样注入出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品。

第二种类型“闺阁派”画家是以艺术修身养性、作为高雅消遣的,她们与前种类型的画家的主要区别在于:她们出身名门,从事艺术活动,目的不在艺术上获取多大的成绩,而在于表明一种具有独立人格精神的“新女性”形象。她们从闺阁中走出来,以一个自由人的身份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和艺术活动,显示出新的时代新女性所应有的新型的生活方式。在社会壮丽画坛上与男画家平起平坐,评画论艺,共分秋色,成为男女在艺术上平权的具体体现。代表人物有吴青霞、顾飞、李秋君、潘素、顾青瑶、方召麐、陈小翠等。

吴青霞是位延续传统的全能型的书画家。她生于1910年,名德舒,号龙城女史,别署篆香阁主,江苏常州人。为画家吴仲熙第六女。擅长人物、山水、仕女以及花卉翎毛等,她画仕女,出自李龙眠(李公)、唐寅、仇英遗韵,丽质端秀,落落大方。画山水,她南北两宗均很擅长,而更多用的是明代唐六如(即唐寅)的细长带水斧劈皴和明代文徵明粗放的大笔法。她作画或泼墨经丈,或设色方寸,皆能挥洒自如,表现出充分的自信。她也长于行楷,劲挺秀丽。在艺术上兼收前辈之长,耀其英华而自成矩度。在工中带写、工写相兼的绘画语言中形成了笔墨劲挺流畅、色彩明丽隽秀的个人风格。“中国女子书画会”有“文学陈小翠第一,画吴青霞第一”之称。她最负盛名的是画鲤鱼,自创了一套画鲤的表现手法,堪称一绝。她把鱼身画得圆肥些,鲤尾略为夸张些,不敷金粉只铺上一层藤黄水,却能把鲤鱼画得金灿灿地鲜活,它们或群聚嬉水,或悠闲自在,或腾跃,或潜水,秀逸有致,迥出天然,充满了生命活力。同乡刘海粟著文说:“像她这样全能的女画家,古代少有,近世也不多。她的画,真正具有中国传统。”

李秋君(1899—1972),名祖云,别署欧湘馆主、欧湘馆女。出身于浙江镇海望族。她长于人物、花卉,尤以山水画为佳。所画仕女具有唐人气格,神采灵动,线条柔美,极尽“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之韵致。山水取北宋董源、明代董其昌风格,善作青绿山水,追求简淡天真的笔情墨趣。

顾飞是黄宾虹早年的得意学生。生于1907年,原名慕飞,字默飞,江苏南汇人。她从小跟兄长顾佛影学习诗词、书法。从一本《芥子园画谱》起步,自学绘画。20多岁时,巧遇名师黄宾虹,黄先生对她能诗能书很为赏识,与她论道诗画,数十年不倦。遵师教导,她作画不宗一格,从各派各系的临摹学习和“师造化”中形成自己画风。她虽有足疾,仍不辞艰辛,遍访名山大川,跋山涉水去感受生活、感受自然。如《梅开岭上》,构图奇峻,意境深远,深得写意传神之妙。画面前景矶石突兀,岭下江水辽阔、滩头小舟泊岸,远处山峦起伏隐现。画面空间层次幽远,笔致清逸雋秀,给人以清新之感。她的峻拔、简淡、秀润画风,黄宾虹曾题词称赞:“观其落纸风雨疾,笔所未到气已吞。”她的画不仅写山水之形,且能写出山水之气,以独创的绘画风格,卓然成为一代巨匠。时人李唐评说:“顾飞却能‘画山画气’。”还有人为其写下“墙头一幅高人画,便觉朝来爽气生”的诗句,盛赞顾飞山水画具有扑面而来的清新气息。她是“中国女子书画会”中的重要成员,参加了三届“四家书画展”,在沪上引起强烈反响,观者称她们是“竟可以压倒须眉”的画家,并论及“她们的率直,她们的豪爽,她们不慕荣利而献身艺术的精神,就使她们的作品有了另一种成功”。这“另一种的成功”是现代人对女性画家的高度赞扬。

 

这一时期的女性画家,大多属于当时最为开放型的独立女性,她们勇敢冲破几千年封建伦理的禁锢与束缚,大胆走向社会、走向艺术,努力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胜概确立自己的生命坐标和生活方向,将“弱女子”的千年积愤、万世情怀化为新时代的艺术洪流,汇聚成男女艺术竞技的波澜壮阔之汪洋大海。

古代女画家长居深闺而远离社会,她们的天地狭小,只能从花卉、翎毛、仕女的描绘中来排遣闺情离愁或打发悠闲的时光,造成艺术上的阴柔倾向。然而,走出闺阁后的女画家,她们眼界开阔了,襟怀宽广了,由于社会角色的转换,其艺术也一改旧时代的阴柔气、闺阁情,而赋予了时代的新气息。不少女画家将兴趣更多地投向了山水画,且能在遍游名山大川中,把自我融人大自然中,去感受山川壮阔浑厚的气势,陶冶性情,锤练意志,从而在艺术上摆脱古人窠臼而自成一体,在她们的艺术中也就“毫无闺阁的纤弱之态”,而有了雄风豪气,这在足不出户的古代闺秀中是难以达到的。

民国时期在各类艺术专科学校,各种艺术展览和艺术社团组织中,都有女性书画活动的身影和踪迹。于1934年成立于上海的“中国女子书画会”最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类女画家的状况。“中国女子书画会”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组织最早、阵容最强、规模最大、持续最久”的一个女性美术社团,会员多达150多人。出现于30年代的这一女性艺术社团,以这样全国性的规模和这样持久的凝聚力展开活动,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的中国也是绝无仅有的。这足以反映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艺术家精神自立的一个侧面。

20世纪中国女性艺术,完全改变了古代女性艺术附属于男权文化,缺乏独立的女性意识和情趣单调的狭促格局。她们主动参与社会变革和社会活动,以持久的反封建和追求女性彻底解放的卓越品格而引人瞩目,其艺术成就也常令男性艺术家叹服。五四时期,“人的自觉”思潮澎湃。女艺术家们投入对封建伦理纲常的斗争,实现了自我觉醒与自我价值。五四以后,她们仍在为找到妇女解放之路而探索,在不同背景下开始了新的选择。民国期间女性书画家的创作,在民国艺坛中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创作群体而独领风骚。虽然这一群体不是自发形成而是由历史来认定的,但毕竟产生了积极影响,也构成了她们存在的独特意义。民国时期的女性书画因而也成为20世纪书画发展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