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之花:才女莫芷绘画中的“复义”美学

来源:当代油画    作者:尹丹    时间:2015-09-22

如今人们似乎都回避“美”这个词,批评家们也总是将“美”与传统艺术的守旧、软弱联系在一起。但我却总是折服于那些能够真正创造出“美的艺术”的人们,对于艺术家来说,创造美不仅需要懂得视觉规则,更需要一种难得的禀赋与感悟,这两者缺一不可。例如在《玉人歌》系列作品中,莫芷用她个人化的方式来呈现形式层面的美感。既使用油彩,又刻意回溯水墨传统;既以“墨色”为主调,又兼容色彩的复杂变化;既是涂绘式的,又是线描式的;既有清晰的空间塑造,又有模糊的墨韵感……如果把“美”理解为一种特质的话,大概它就处于这样的张力状态之中,它总是“左右摇摆”、模棱两可。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在以“简单”、“复杂”为两端的天枰中,莫芷的绘画向“复杂”一端稍稍偏移。她总是尝试着用各种办法来增加形式层面的多样性与丰富感,痴迷于多种技法的运用,让观者的眼睛处于兴奋状态。莫芷的绘画是一种“复义”的美学,她追求美的愉悦,但又迷恋于作品带给人视觉与情感层面的复杂性她用油彩作画,却又有意地借鉴了中国、日本的传统视觉风格。她在女子的脸部用墨色完成美艳却素雅的“桃花”,看起来像是中国传统戏剧中的脸谱;她迷恋于在普通油画画法的基础上用皴擦、晕染等水墨画法来营造意境……

 

莫芷会在绘画中融入哀伤、无助、神秘等等视觉感,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总是那么“多愁善感”,她们或是无助地仰望着,或睁大双目却又眼中漠然无物。大概这样的悲态美学反映出年轻艺术家对青春的不解与人生的彷徨,二十多岁的时光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憧憬与想象,而现实的人生却往往让人处处碰壁,倍感焦虑。这大概就是一种“忧来无方,人莫之知”的悲态。在《坍缩的世纪风景》作品中,超现实的景观呈现出一种末日般的景象。同样是哀伤的女子,只是她们的忧虑从人生升华为世界、宇宙。在《城隍出游》等作品中,少女被一只巨大的蟋蟀“挟持”着,天空中的魔像带来一种异样的恐怖感;近期完成的《多罗香赞》,宗教主题带来超越性的神秘感。不过,这些异质的审美形态似乎都被消融在色彩与形式所带来的感官愉悦之中。




莫芷   《油画作品》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0
相关文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