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巾自由?细数世界名画中戴头纱的女人!

来源:数艺网    作者:数艺网    时间:2022-12-01

Steve McCurry《Afghan Girl》,摄影作品,1984年

 

 

女性头巾的摘与戴已经超越个体生活和文化领域,被赋予了更多时代内涵,是政治博弈的焦点。今天,时尚芭莎艺术为你盘点十位艺术大师笔下戴头巾与面纱的女人们,希望美与艺术能够暂时抹去不平等的阴霾与战火之殇。

 

 

01

很久很久以前……

Rogier van der Weyden

 

罗吉尔《年轻女子肖像》,木板油画,49.3×32.9cm,1440

 

罗吉尔(1339-1464年)是文艺复兴早期画家,也是北欧最杰出的绘画大师之一。画面中的女人几乎占据了全部可用空间,高压的姿态将不凡的身份与地位展现在观者面前。

 

罗吉尔《女子肖像》,木板油画,31.5×44.4cm,约1445年

 

从14世纪开始,受宗教影响,已婚女性必须在公共场合佩戴头巾,且色彩素淡,不兴奢华点缀。至15世纪,贵族女子着装的流行趋势是将头发整齐地梳至脑后,甚至剃掉一部分额发保证额前光秃。

 

 

02

天才的秘密婚姻

Raffaello Santiago

 

拉斐尔《自画像》,布面油画,47.5×33cm,1506年

 

“天道酬勤”的鸡汤定律在拉斐尔身上并不适用,这位“出道即巅峰”的年轻画家在短暂的生命中带给人们无数惊喜。年轻的拉斐尔英俊、温和、富有,所到之处追随者遍布,但他却深爱上了面包师的女儿玛格丽特(Margarita Luti),后者即下图中的主人公。

 

拉斐尔《披头纱的少女》,布面油画,85×64cm,1516

 

奢华的服饰、柔美的躯体与超然的面孔,女孩栩栩如生地静坐在我们面前,观者仿佛伸手就可触碰到她额前的纱巾。色彩与光影,无不透露着恬静与和谐。16世纪,头纱象征已婚与贞洁,或许这一细节也是画家在暗示自己与心爱女孩的秘密婚姻。

 

 

03

这一次,不是《夜巡》

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伦勃朗《扮作花神的萨斯基亚》,木板油画,125×101cm,1634年

 

除顶级巨制《夜巡》外,光影大师伦勃朗也创作了许多高水准肖像画,如《戴着面纱的萨斯基亚》。它创作于1634年,年轻的伦勃朗正风光无限,许多贵族富贾都争相聘请他为自己画肖像。能够将“混口饭吃”的手艺变成流芳百世的杰作,或许这就是匠人与大师的区别吧。

 

伦勃朗《带着面纱的萨斯基亚》,木板油画,49×60.5cm,1634

 

画中是伦勃朗的妻子萨斯基亚,两人相识不久便火速订婚,画家的很多作品都在描绘这段婚姻生活的温情与甜蜜。长发如瀑、肌肤胜雪,金色头冠与刺绣繁复纱巾映衬着美人笑靥,圆润眼眸中的一汪碧泉无时无刻不在引诱观者深陷其中。

 

萨斯基亚陪伴伦勃朗走过巅峰时期,在第三次生育后离世。倘若她在看见自己春风得意的少年郎变成风烛残年时陨落窘迫的模样又会作何感受?

 

伦勃朗《自画像》,布面油画,70.4×54cm,1633

伦勃朗《作为使徒圣保罗的自画像》,布面油画,82×65cm,1661

 

 

04

画比人更火

Johannes Vermeer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电影剧照

 

同样是来自“郁金香之国”的荷兰,维米尔就没有那么多风流轶事可考,是位“用实力说话”的高手。电影、广告、插画、雕塑、MV……几乎每个领域都能看到他作品的影子。名作《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蓝色头巾与柠檬色巾布下,少女的惊鸿一瞥仿佛摄取了观者的灵魂,全黑的背景映衬着少女如漫漫长夜中的明灯一盏。

 

维米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布面油画,44.5×39cm,约1665年

 

画面轮廓清晰、环境淳朴,人与物的质感十分强烈,普通人的市井生活跃然纸上。不同于前几幅画作中的权势女性讲究头巾材质与设计,维米尔笔下的平民妇女包裹麻布头巾更看重其实用性功能——不受碎发干扰、更利索地干活。

 

维米尔《持天平的女人》,布面油画,42.5×38cm,约1662

维米尔《倒牛奶的女仆》,布面油画,55×41cm,1658年

 

 

05

你被哪件蒙面雕塑震撼过?

Raffaelle Monti

 

电影《傲慢与偏见》中有一段经典镜头:女主角伊丽莎白踏入达西先生的庄园,与一尊蒙着面纱的少女石像对视。

 

《傲慢与偏见》电影剧照

 

这位少女是庞贝古城的祭司,专门侍奉灶火女神维斯塔(Vesta)。想要成为维斯塔贞女,需来自显赫的家族,再经过层层选拔,有极高的社会地位。祭祀圣火时,她们需要穿着白色纱裙,披着面纱,温柔谦卑。

 

拉菲罗·蒙蒂《戴面纱的维斯塔贞女》,雕塑,1862年

 

维斯塔贞女也是天才雕塑家拉菲罗·蒙蒂“炫技”的绝佳素材,经过繁复地雕琢,坚硬的大理石也能将少女不泯然于众的超凡特质凝固在时间一隅,朦胧飘渺的面纱带来亘古的神秘气质。

 

 

06

“画坛武林盟主”的温柔乡

Pablo Picasso

 

想在一摞毕加索的代表画作中找到“戴头巾的女人”实属不易,因为在这位大师的画里,女人的脸往往被劈成两半,身体也由扭曲错位的几何形状拼凑而成,很多时候大家连画中人的脸在哪都找不到……更不用说服装与发饰了。

 

毕加索立体主义风格作品

 

所以还得从“没有那么立体主义”的早期作品入手,尤其是他描绘初恋费尔南达的绘画。与后者相爱期间,毕加索创作出第一幅立体主义作品《亚威农少女》,画作风格也从阴郁的“蓝色时期”转入甜蜜的“玫瑰时期”。以下这幅画中,费尔南达随意地围着白色头巾,举手投足轻松自如。

 

毕加索《戴头巾的费尔南达》,布面油画,约1906年

 

07

难掩忧愁

Henri Matisse

 

马蒂斯《戴面纱的女人》,油画,16.5×50.2cm,1927年

 

1927年,马蒂斯为情人亨丽埃特画了最后一幅肖像《戴面纱的女人》,她手托着腮,无限惆怅地凝望远方。面纱掩饰了部分情感的流露,暖黄色的头巾与鲜艳的红绿长袍也难以抵过分手的哀伤。

 

 

08

“标准男友”

Salvador Dalí

 

达利与加拉生活照

 

“我爱加拉,胜过我的父母,胜过毕加索,胜过金钱……”达利的生命中只有一个女人,如此忠诚的感情生活在一众生性不羁爱自由的艺术家中实属罕见。

 

达利《加拉夫人的肖像》,布面油画,1942年

 

达利酷爱描绘梦境,谜语般的意象与绝佳的绘画技法相得益彰。尽管其画作以怪诞闻名,但他笔下的加拉无论写实还是抽象,永远那么动人、优雅、高贵。加拉模样的圣母静坐于云端,梳着复古的发髻,披着柔软的黑纱,举止从容又不失女性魅力。

 

 

09

墨西哥女神

Frida Kahlo

 

艺术只是男人的游戏?女性的才华常为家庭而牺牲,但到了20世纪,越来越多的女性艺术家从窠臼中挣脱为自己发声,比如这位“墨西哥女神”弗里达。

 

弗里达与丈夫迭戈·里维拉的生活照

 

“我生命中遭遇过两次巨大灾难,一次是被车撞了,另一次是我的丈夫。”弗里达说。学生时期,弗里达与比自己大20岁的艺术家迭戈·里维拉一见钟情并步入婚姻。但如胶似漆未久,厌烦、背叛与争执便接踵而至。

 

《迭戈在我的思想》是弗里达感情受伤时创作的自画像,额前是迭戈的头。夸张的鲜花发饰与古怪的白头纱完全裹住了她的脑袋,曲折的藤蔓缠绕住整个身体,窒息般地表达了自己的苦楚。

 

弗里达《迭戈在我的思想》,油画,1943年

 

 

10

墙上的头巾

Banksy

 

班克斯《女孩与气球》,街头涂鸦,2006年

班克斯《女孩与气球》,街头涂鸦,2014年

 

说了这么多历史上的艺术家,也聊聊颠覆人们审美观念的在世画家——班克斯。他是何方神圣?其作品遍布世界各地,社会名流抢着收藏。

 

这幅《女孩与气球》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而2014年,班克斯为纪念叙利亚内战爆发三周年重新绘制了这幅作品。叙利亚境内因战火丧生者、流亡者不可计数,同样是仰望红气球的动作,这一次小女孩披上了头巾与罩袍,具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

 

阿富汗艺术家Shamsia Hassani与她的涂鸦作品

 

当下,阿富汗也有一位女性街头艺术家Shamsia Hassani,她将城市墙壁视为五彩缤纷的画布,向当地人民传递和平与希望,也向世界呈现出一个前路光明的阿富汗。性别身份导致她在绘画时常受到过路人的干扰和威胁,但其始终坚持在街头巷尾“游击战”般地进行喷绘,她说:“我想用色彩挥去战争留在人们心中的阴霾。”

 

Steve McCurry摄影作品

 

头巾与面纱关乎历史和文化、审美和时尚、宗教和世俗,但无论何种信仰、无论身处何处,希望在不远的未来所有人都能够拥有“是否佩戴头巾与面纱”的自由。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0
相关文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