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如何造就抽象?蓬皮杜馆藏重访“她们”的高光时刻

来源:艺术中国    作者:艺术中国    时间:2022-11-20

海伦·弗兰肯塔勒,春天河岸,1974年,布面丙烯,273.5 x 269.5 厘米 ©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

“她们”如何造就抽象?

国内首个聚焦女性抽象艺术家群体专题展,重访“她们”与抽象艺术历史的高光时刻——

2022年11月11日,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将推出重磅特展“她们与抽象”。作为国内首个聚焦女性抽象艺术家群体的专题展,展览将追溯由女性艺术家视角书写的西方20世纪抽象艺术史,将一些鲜为人知的艺术家的作品呈现于世人眼前,重估女性对抽象艺术的重要贡献。本次展览由香奈儿特别支持,并纳为2022年中法文化之春重点项目之一。

艾丽西亚·佩纳尔巴,蛹 (2),1956年或1961年,青铜,失蜡法铸造,45 x 83 x 46.5 厘米 ©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

“她们与抽象”于2021年在法国蓬皮杜中心和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双城巡展时,深受公众欢迎,海外各大主流媒体皆给予极高评价,国际知名综合性日报《费加罗》称该展是“一项创举”、“一场知识的大爆炸”,知名文化媒体《Télérama》评价其是“一场揭示前卫运动隐藏面貌的精彩展览”,权威艺术媒体《L’œil》则高度赞誉道“一次对‘现代性’前所未有的、爆炸性的重新诠释”

佚名,蛇舞 [II] (卢米埃尔作品 N°765-I),1897年 – 1899年6月19日,35毫米胶片手工上色,数码转印,彩色,无声,1分钟 ©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

2011年夏天,这场发生在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名为“她们的抽象”(Women in Abstraction), 清晰地阐释女性艺术家对抽象艺术的贡献。展览回顾了自 1860 年至 1980 年间的女性抽象艺术历史发展进程,陈列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一百零六位女艺术家的五百多件作品。作品类别多样,包括舞蹈、装饰艺术、摄影、电影、行为艺术等。策展人马赛尔曾经策划过 2017 年威尼斯双年展,颇受好评。她以女性独特的视角梳理了发人深省的近现代的艺术实践,希望为因为地域与国家边界的更多尚未被充分关注的女性艺术家提供充足的空间与机会,以此为观众展示不同时期的伟大的女性审美与思想成果。展览的初衷并不是陈列艺术家作品的名录。它更多地聚焦于创作时代背景与历史的决定性转折,以艺术家个人以及团体作为研究对象,讨论女性抽象艺术的发展进程与变化。展览方认为,大多数展览往往淡化女性在艺术事业中的贡献,也没有展示女性作品在抽象历史中的特色。在回顾具体的女性抽象艺术成果的同时,展览方致力于反映那些有时不被公正对待、不够专业,但是对观众来说却是全新的女性艺术家。

维拉·莫尔纳,圣像,1964年,布面油画,73 x 73 厘米 ©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

回到 21 世纪全球化时代里,所有人生活在虚拟与图像的平行世界里。抽象艺术指引人们走向一个更加神秘的空间。女性艺术家已经不仅仅是早期的关注色彩、线条、材料等形式之间的融合与交互,通过形状与符号,暗示风景、身体等物象,她们更多地想告诉你“无形”之下的秘密。抽象植根于我们的认知与知识维度里。它并不能十分精确地告诉你,抽象艺术到底在说什么,但却可以感受到,不管它是物质的,还是超脱的。这恰巧是“敏感”的女性们想要倾诉和呼喊的。“她们的抽象”除了展示女性对于生活的不可明说的体验,另外还将她们的观察、表达依时间轨迹而汇集,让观众通过历史中的小人物,由点及面地展示女性的思想生活,让观众意识到历史应当是变化的。

本次专为中国公众策划的“她们与抽象”,不仅将呈现一段涵盖绘画、舞蹈、雕塑、摄影和电影等各领域的广阔抽象艺术史,更将展览语境延伸至中国,发起一场横跨中西的文化对话,为公众了解“女性艺术家”在抽象艺术史中的地位提供全新的视野。

布里吉特·莱利,红色与红色三联画,2010年,亚麻布面油画,169.4 x 570 厘米 ©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

 

重访“她们”与抽象艺术历史的高光时刻

“艺术没有性别,艺术家有”。女性艺术家对抽象艺术的起源、初生乃至发展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她们的存在却易于被忽视。“她们与抽象”另辟蹊径地以女性艺术家群体为切片,通过不断质询抽象派艺术的既定标准,重新解读自19世纪末至21世纪的西方抽象艺术史。策展人克里斯蒂娜·马塞尔(Christine Macel)基于蓬皮杜中心馆藏,甄选了包括索尼娅·德劳内-特克(Sonia Delaunay-Terk)、海伦·弗兰肯塔勒(Helen Frankenthaler)、琼·米切尔(Joan Mitchell)等在内的约35位艺术家的近百件作品。三个世纪的杰出女性艺术家代表汇聚于此,共同勾勒出一幅群像:她们皆是现代主义及其后艺术流派的积极参与者和共同缔造者。

安·维罗妮卡·詹森斯,玫瑰,2007年,射灯、造雾机,可变尺寸 ©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

展览将以19世纪末抽象源头的洛伊·富勒(Loïe Fuller)的蛇舞表演影像为开篇,重访欧洲现代主义先锋派、抽象表现主义、光学与动能艺术、织物艺术等,还呈现21世纪的艺术家安·维罗妮卡·詹森斯(Ann Veronica Janssens)的装置作品,使观众能够体验超越展品,向空间延伸的抽象风格。展览试图超越视觉艺术的范畴,消除对艺术流派的划分和人们对于抽象派的故解,重新探讨20世纪西方艺术史所建立起的既有抽象派标准。

奥蕾莉·内穆尔,基石,1960年,布面油画,89 x 116 厘米 ©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

西方延伸至中国,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对话

西方语境中的“抽象”一词拥有多重涵义,作为20世纪西方主要美学语言之一的现代抽象艺术在中国则发展不久。为了让本土观众能更宏观地将中国抽象主义浪潮与西方互联,特展“她们与抽象”独树一帜地将中国抽象艺术运动以文本叙事的形式纳入展览章节,发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对话,试图为公众还原中西方抽象艺术史的脉络,辩证地看待艺术发展的共性与特性。展期内亦将策划一系列以中西方抽象为学术轴线的讲座,并潜入“抽象”是什么、“她们”如何造就抽象、“她们”为何被透明化等这些鲜有在专业和公众领域被讨论的话题,为深入了解展览提供丰富的线索。

贝拉·科拉罗娃,圆形射线照相,1963年,明胶银盐印相,物影成像,30.1 x 23.5 厘米 ©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

中法文化双向融合交流,铺陈当代多元面貌

继2021年“抽象艺术先驱:康定斯基”后,西岸美术馆再访抽象,推出国内首个将策展角度聚焦于女性艺术家的专题展“她们与抽象”,以另一种群体视角,为观众系统性地了解抽象艺术这一流派作补充。该展览亦延续了西岸美术馆对女性创造力的关注与支持。此前西岸美术馆就曾推出表演艺术单元“跃动她影在西岸”、展厅0“于吉:即兴判断II”等项目,从文化和艺术角度为女性议题提供新鲜视角和深入探讨的机会,更为女性艺术家提供创作土壤以及丰富多元的文化交流和视觉传播途径。美术馆不仅是展示的平台,更是驱动不同文化相互碰撞、冲击甚至是相融相生的引擎,藉由本次“她们与抽象”,西岸美术馆将再度以本土出发,为公众呈现多场关于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的展览,以当代女性的潜力、创造力及张力合化出当下的时代精神以回应西方。

玛尔塔·博托,群集反射,1965年,不锈钢、铝、有机玻璃、电机,155 x 59 x 59 厘米 ©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

作为中外文化对话交流全新模式的先行者,西岸美术馆在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的策划与呈现上始终坚持“双向交流”的价值和必要性。无论是中法联合策展的项目,还是“特展单元“中特别增设的本土视角,西岸美术馆都希望能引起在地公众的文化共鸣,实现深层次文化双向交流的可能性。

弗洛伦斯·亨利,抽象构成,1928 – 1929年,明胶银盐印相,25.5 x 38.5 厘米 ©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

维拉·帕加瓦,大城市,1959年,布面油画,146 x 116 厘米 ©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

琼·米切尔,再见之门,1980年,布面油画,280 x 720 厘米 ©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

克莱尔·法尔肯斯坦,无题,1957 – 1960年,不同直径的铜线焊接,66 x 135 x 88 厘米 ©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

 

策展人Christine Macel, ©JC Planchet

展览海报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0
相关文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