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诺克琳到波洛克: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史理论及实践的发展

来源:ARTLINKART    作者:李建群    时间:2020-09-30

女性主义艺术史是当今西方艺术史研究中的一种新的思潮、视点和方法,也是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出现和发展正在对艺术史研究产生着越来越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将逐渐对传统的美术史研究造成一定的冲击和震撼,所以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女性主义艺术史从它产生到今天,经历了整整30年,经历了从强调两性差异的社会原因到采用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心理分析的理论,研究在不同的社会和民族环境下女性的生存状况,以及对艺术史发展的影响这样一个发展过程。现代的研究者把80年代为界,把女性主义美术史理论的发展分为传统的女性主义和后现代女性主义阶段,其代表人为琳达.诺克林(Linda Nochlin)和格里塞尔达.波洛克(Griselda Pollock)。

1971年,琳达 诺克林在《艺术新闻》上发表文章“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Why Have There are Been No Great Artists?) 这是女性主义首次在艺术史中发起的挑战。紧接着,在次年诺克林又主持了“学院艺术协会”(CAA)的年会,主题是“19世纪艺术中的情色与妇女形象”(Eroticism and the Image of Woman in Nineteenth-Century Art)。在会上讨论了男性至上主义在创作中和女性形象采用上的不公正。在以后的20年,诺克林的理论都是女性主义艺术史理论的重要基础。

在“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中,首先肯定地指出:必须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在艺术史上的确没有像米开朗基罗、伦勃朗或塞尚、毕加索那样最伟大的女艺术家,而造成这一事实的原因则在于社会对于男女两性的不平等待遇。首先,在伟大的艺术家——天才的发现和认定上,她抨击了关于天才艺术家的神话,而指出了艺术才能的发展需要从小的培养。而后天培养的条件对两性来说却不是平等的,她质问说:如果毕加索是个女儿,父亲会像对小毕加索那样给予重视和鼓励而使之成就吗?实际上,艺术人才的形成并非个人的超级能力的自由、自主的活动,而受到以前的艺术家影响,也受到“社会的强制”。艺术创造的条件受到特定的社会结构和状况的影响,如艺术学院、赞助系统和社会机构的制约。

以艺术教育的制度为例,诺克林首次考察了学院人体课制度中的性别歧视问题。从文艺复兴以来,长期而仔细地研究裸体模特是每一个艺术家训练的基础,也是历史画创作的重要因素,因而是学院训练的中心。但直到20世纪初,女艺术家被禁止参加任何裸体模特写生课,女大学生在皇家美术学院不准参加人体写生课。而主要的训练机会被剥夺实际上就意味着被剥夺了创作最高级艺术作品——历史画的可能。因而,许多有才能的女艺术家只能将自己限制在“镜前”画肖像、风俗画、风景和静物。教育制度对妇女的压抑,决定了妇女被排斥在“高雅”艺术之外。同时,学院的奖励制度也同样对妇女采取排斥态度:罗马学院的大奖赛不允许妇女参加(这个禁令直到19世纪末才解除),法兰西学院不接受妇女为职业画家,很少有女艺术家能得到官方委托制作艺术品。在父权制社会的教育体系中,妇女只能当作被观看对象——模特,而不能作为观看和创造这存在。被剥夺了教育、奖励和工作的机会,女艺术家成长的艰难可想而知。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0
相关文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