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佩!为抢救国宝《女史箴图》,她在异乡守护古画32年~

来源:艺得    作者:艺得    时间:2020-04-05

曾经有朋友在去英国玩时问小艺,

去大英博物馆

着重要看的艺术品是哪件?

小艺会毫无疑问的回答他:

《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

中国绘画史上的旷世奇作

传为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作品

迄今已经一千多岁了

它是已知现存最早的叙事题材绢本画

被誉为中国美术史的“开卷之图”

现存的《女史箴图》为两件摹本

一件藏于大英博物馆

一件藏于故宫博物院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为唐代摹本

比故宫收藏的年代更早、也更精美

每年最多只能展出6周

由于不熟悉中国画的保存方式

大英博物馆错以日式来装裱

最终给《女史箴图》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直到2014年

大英博物馆确定了修复方案

负责修复它的人

就是邱锦仙奶奶

正因为有像她一样的人

我们才有幸见到珍贵的艺术品

我们的优秀文化才能得以传承!

前段时间大英博物馆展出了这件旷世珍宝

(10月14日至11月24日)

大英博物馆91号室

每年只对外开放4至8周

且只展出一件藏品

却仍是馆内最有人气的展厅

这里展出的就是

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八国联军从中国掠去的世间瑰宝

设色绢本长卷《女史箴图》

1600年的岁月侵袭

114年的孤苦等待

这幅绝世之作历尽磨难

最终等到了真正懂她、爱她

并让她重见天日的人

这个人就是邱锦仙

今年60多岁的邱锦仙

有着自家奶奶般亲切慈祥

总是面带笑容

二十年多前

她离开丈夫和亲友只身来到英国

异国他乡守护着中华民族的珍宝

她是大英博物馆

也是整个英国

唯一能够修复中国古字画的裱画师

1972年本在南汇农村插队的邱锦仙

进入上海博物馆裱画室工作

那时十年浩劫尚未结束

文化人才青黄不接

老师傅们不遗余力地传授知识

邱锦仙则如饥似渴地学习技艺

她的裱画技艺

师承扬苏两帮

既有“扬裱”善治旧画的巧艺

又有“苏裱”古朴大方的美感

专心细致加之勤奋努力

邱锦仙很快成为

上海博物馆古字画装裱的扛把子

而其卓越的裱画技艺

也得到了诸多业内人士的青睐

1987年,经友人介绍

邱锦仙结识了一位台湾古董商人

后者对她的精湛技艺赞赏有加

力邀她到英国伦敦装裱古画

来到英国后

邱锦仙又结识了著名汉学家韦陀教授

通过韦陀教授牵线搭桥

邱锦仙来到了大英博物馆一展技艺

成立于1753年的大英博物馆

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

其馆藏包罗万象

而来自中国的珍贵文物就多达2.3万件

在这2.3万件中国流失文物中

古书画占据很大的比重

可是那时,偌大的大英博物馆

却没有修复中国古书画的专门人才

众多绝世名画只能

躺在阴暗的库房中奄奄一息

初来乍到

邱锦仙就做了一件让英国人目瞪口呆的事

博物馆找来一张

从大火中抢救出来的残卷让她修复

邱锦仙为这张画仔细“把脉”之后

端来滚烫的开水

二话不说就往画上浇

中国裱画修复师代代相传的“洗画”技艺

邱锦仙做得胸有成竹

外国人看得大惊失色

英国专家本想用这幅

“不可能修好的古画”

试探邱锦仙的身手

没想到经过5次开水洗画和后续修复之后

这幅傅抱石的山水画作竟起死回生

完好如初

英国人惊叹之余,只得暗暗叫绝

从那以后

一鸣惊人的邱锦仙

和中国传统裱画工艺

一起扬名英伦

在大英博物馆工作的29年中

经她之手抢救的珍贵古字画数以百计

赵孟頫的《双马图》

张翀的《瑶池仙剧图》

以及数百幅残破的敦煌绢画

都因邱锦仙的妙手回春得以重见天日

2013年,大英博物馆重启了

《女史箴图》修复展出计划

邱锦仙自然成为了

修复这幅传世珍宝的最佳人选

《女史箴图》为东晋名家顾恺之所作

其原画早已无迹可寻

现存于世的为两幅后代临本

一幅南宋临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而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唐代临本

将原画的神韵高度还原

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可估量

但这幅画因为“日式折屏手法”

以及表面涂刷了酸性物质

这让原本就脆弱的绢本变得更加酥脆不堪

因此,当这幅旷世名画

交到邱锦仙手中之时

早已病入膏肓

看到自己国家的珍宝沦落至此

邱锦仙不禁扼腕叹息,心痛不已

于是邱锦仙费尽心思

只为拯救这件世间瑰宝

外国化学浆糊无法适用于这千年古画

她就革故鼎新

创新性的调配出了

专门适合《女史箴图》的混合浆糊

外国专家强烈指责她的修复手法

她仍然坚持己见

有理有据地论述说明

用事实效果让外国专家心服口服

国外根本无法找到补绢材料

她便回国搜寻

而老师傅们的鼎力相助

更令她感激不尽

每天8个小时

邱锦仙就和助手们坐在显微镜前

三寸三寸将浆糊仔细涂到画作表面

一点一点用“补绢”和“重色”修复画面伤口

经过近10000个小时努力

这幅近1600岁的古画

终于枯木逢春,重新绽放光彩

“经过我们的处理,

再放一两百年,根本没问题。”

每每讲到这里

邱锦仙总是抑制不住心中的自豪

如今已到退休年龄的邱锦仙

却仍每周去工作室三次

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接班人

博物馆领导不想让她退休

而她心中也放不下那些流落他乡的国宝

就是因为这份牵挂

三十几年来,她与丈夫两国分居

在遥远的英伦三岛

为了民族的灿烂文明独自坚守

但是她却并不感到孤独

每天修复、抢救这些中国文物

让她觉得自己离祖国、离家很近

而也正是有了她的守护

这些历经浩劫的国之瑰宝

得以在百年之后重新昂首挺胸

一展中华文化之风采

正如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品格

坚强不屈,百折不挠

你之所以看不见黑暗

是因为无数人将黑暗挡住

你之所以自豪5000年的灿烂文明

是因为无数人默默将这古老文明守护

“多修复一件,多展出一件

中国文化能够多抢救一件东西

这是我的责任。”

有人赞美她伟大的爱国情怀

有人倾佩她高尚的工匠精神

但这位为了古字画修复奉献一生的奶奶

却坚信,这一切都只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这份责任是为列祖列宗

守住昨日之荣耀;

这份责任是为子孙后代

托起明日之希望;

这份责任是让每一个中国人

都能找到自己的文化根基!

“为抢救中国文化,

我愿意在那里做出贡献。”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0
相关文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