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贺芬:一个文艺高冷的朴素派女艺术家
来源:美术知识大全 作者:美术知识大全 时间:2015-02-25
遥想当年,高考收集作文素材,知道了萨贺芬(Seraphine de Senlis,原名Séraphine Louis),白天她是个卑微的女仆,晚上则是一名天才画家。名字里的桑利斯(Senlis)是萨贺芬的长住之处,她在这帮人做清洁,同时身兼数份帮佣。
萨贺芬拥有一双典型的底层劳动者之手,每天,这双手大力都在刷洗地板,洗涤床单,在肉铺处理动物内脏,帮厨,收拾房间……然而,这双粗糙、浮肿、沾染一切气味的手,又充满了魔力。在昏暗的烛光下,在狭小的房间里,这双手研制出令人赞叹的颜色,在小木板上创造出充满真诚的作品。
萨贺芬是稚拙派(又称素朴派, 来自法语naïf)代表画家之一,但我想有很多人都会忽略这位画家的存在。她的作品,构图和内容都很单一,可以说就一种:花卉植物的大正面。既没有支离破碎的结构,也没有天马星空的内容。一览而过,都不会给你留下多深印象。
一眼望去,就是花卉,不仔细欣赏,你甚至都不会觉得好看(至少我是这样)。但是,当你一直盯着她的画看,你就看得出其间的一切——花开花落。萨贺芬卑微的身份加上战乱流离让她的存世作品不多,大家可以看看她的传记电影,也是我下面要讲到的。
2009年,斩获了法国凯撒奖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原创剧本、最佳电影配乐、最佳摄影、最佳布景、最佳服装七项大奖的电影——《花开花落》(又名:《塞拉菲娜》,其实就是萨贺芬的名字,翻译有异),就讲述了萨贺芬·路易传奇又悲悯的人生故事。
影片开头是灰暗的色调,从黑夜开始,接着是流水声,继而光亮转移,萨贺芬在小溪里捞她的绘画原料的植物根茎。这就是萨贺芬最吸引我的一点!贫穷的她没法购买昂贵的画材,但就像她绘画的灵感来自上天那样自然,颜料的来源也可以最直接简单地在大自然中寻找。
萨贺芬借工作之机从富人家的厨房里偷些动物血来做红色颜料,趁着去教堂做礼拜的时候偷些灯油来做调色油,从野草甚至河泥与土壤里提取不同的颜色……所有可能的东西都会被萨贺芬拿来做颜料。
萨贺芬一直强调她所有的绘画灵感都来自她的守护天使,来自信仰的力量。她喜欢双手合十在圣母像前吟唱。每一朵花,每一棵草,每一片树叶,每一个果实,每一缕阳光,每一束烛光,都是她诉说的对象……
“先生,您知道吗?当我悲伤时,我会去野外,摸摸树,和花、鸟、虫子说说话,一切就会好的。”电影里,女仆萨贺芬对艺术收藏家威廉·伍德(Wilhelm Uhde)这样说。伍德是第一个发现萨贺芬天赋的人,后来一战爆发,伍德不得不临时逃难,离开法国。走之前他嘱咐萨贺芬:“你要一直画下去。”
转眼到了1927年,伍德故地重游桑利斯,惊讶地在当地小画展上看到了萨贺芬的大幅作品,技巧比以前更纯熟了。伍德正式成为了萨贺芬的赞助人,他提供给她所有的画具,让她可以专注地画画,而萨贺芬也进入了她事业的高产期。
然而,1930年,也就是在萨贺芬首次参与朴素派画展的3年后,经济危机席卷了世界。这也搁浅了伍德的事业,伍德对萨贺芬的支持被迫中断。没有艺术买家,伍德准备的画展只好告停,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举办。最后,长期的偏执和精神病困扰,以及人们的不理解,让萨贺芬崩溃了。她再也无法作画,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1942年12月18日,萨贺芬孤单过世。她不曾知道,自己的作品已经有人喜欢而且收藏了。她就那样淡淡的消失了。1945年,伍德终于相继在巴黎、苏黎世和纽约的画廊,成功地为萨贺芬举办了个人画展。伍德没有忘记他当初对萨贺芬许下的诺言。
电影里,萨贺芬说过一句话:“我也会害怕我的作品。”那些花瓣就像受伤的肉体,某种吓人的东西。萨贺芬爱用鲜艳的色彩,看似绚烂,但殷红深沉似血,蓝紫诡魅如夜,密枝繁绕的丰满构图美得让人不安。那你感受到画中还寄存着一个窒闷又渴望绽放,晦暗又相信光明、虔诚又孤苦癫狂的灵魂了吗?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