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画——黄河大合唱创作花絮
时间:2017-08-22 作者:叶南 来源:雅昌博客
一、锻炼机会
听说能做詹建俊先生的助手,参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完成油画《黄河大合唱》时,我很是兴奋:一是有机会很好的向老先生学习和请教,二是《黄河大合唱》这个题目本身对我很有吸引力,它不是那种单纯描绘历史事件的题目,而是一个象征中华民族精神,雄浑而浪漫的选题,给作者留有很大的创作空间。
第一次拜访詹建俊先生,询问詹先生对于《黄河大合唱》这张作品的创作构思和创作要求时。他只强调了一点,那就是要大气磅礴,画出黄河气势,画出民族精神,画出一张配得上这首交响乐的作品,让我先画两张稿子试试吧。重新买来《黄河大合唱》光盘,音乐巨大感染力使我激动不已,又想起詹先生这句话当时真是过瘾,《黄河大合唱》是中国第一交响合唱乐,要配得上它,这是詹先生对这幅作品的希望与要求。那次当我临出门时詹先生低头看着我笑着开玩笑说:一个女画家要参与一张历史大作了,我想我不仅是女画家,而且是个小个子女画家。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油画组参与的作者中,除夫妻合作外,再没有女画家参与了,大概很难有画家愿意选择女画家做助手,这里我很感谢詹先生给我这个机会,参与到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来。
二、 创作构想
在创作一开始,我询问詹先生对《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构想,詹
先生提出了三点要求:其一、要有历史性,首先因为它是百张历史画作品之一,同时乐曲又诞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其二、要有民族性,因为乐曲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反抗列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其三、要有浪漫性,因为它是以一首音乐为题材的作品,而不是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所以它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浪漫主义色彩。
创作目标有了,但如何表现呢?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冼星海本人并没去过黄河壶口,是读了光未然的长诗,激起了冼星海这位敏锐的艺术家的创作激情,仅仅用了六天,基本谱得了这首鼓舞亿万人民抗日救国的民族乐章。从乐曲内容看,乐曲很长,全曲共八个乐章,即使八个乐章不用全表现,表现它主要内容也含概以下三大部分;一、颂扬黄河,彰显民族精神部分,二、表现日本侵略后中国人民陷入苦难的生活,三、全民团结,奋勇抗日。通过研究我有了初步的想法,既表现了《黄河大合唱》音乐的精神,又反映了歌词的时代内涵,同时还要突出了以冼星海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英的爱国情怀和抗争精神呢。
大的想法有了,接下来就是如何落实构图。开始我一股脑画了一个小稿,将冼星海、逃亡和苦难中的民众以及抗争的中国军民用壁画式的超时空的手法共同组合在黄河水之中。可这种一锅粥似的的构图凌乱无序,各种内容相互抵消,很难突出重点。正在苦恼时,孙韬的一句话提醒了我他说:“你习惯用三联画构图,为何不将内容分开?”这句话一下启发了我,很快我就画了一套三联画草稿。孙韬看后高兴的说:“这种构图既是你长项,更能发挥詹先生的优势,詹先生最擅长表现这种简单明了的纪念碑构图。”果然,詹先生看后虽然对具体构图提出了许多意见,但对三联画的构思一下子就认可了。以后通过和詹先生一起对内容的共同研究,在先生对构图的指导下,通过近十数遍稿子的修改,最终确定了今天三联画的方案。
三联画的左右两边用两幅对等的长型构图来表现乐曲的内容部分。右图表现的主题是《流亡》,用一条大船上流离失所的人民表现乐曲中《黄河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黄河船夫曲》等乐章的基本内容,讲述日本侵略的残暴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贴切地表现了《黄河谣》中这段诗词“自从鬼子来, 百姓遭了殃! 奸淫烧杀, 一片凄凉,扶老携幼, 四处逃亡,丢掉了爹娘, 回不了家乡!黄水奔流日夜忙, 妻离子散, 天各一方! ”此画的中心部分是位抱孩子的悲伤的妇女,她取自乐曲《黄河怨》的内容,悲伤的妇女暗示着她的不幸命运,这样一位美丽弱小的女性在侵略者面前可能受过身体的摧残和蹂躏,在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下,面对怀中的幼子,使她对生命的选择如此艰难。在作品左边描绘了多个肖像,想通过他们表现人们面对侵略者不愿屈服的精神,而中间的几个强健的男性,是我们对《河边对口曲》中两位虽在逃亡,却随时准备抗争的朴实的中国农民的写照。在船的中部有两对六位正披荆斩棘、奋力划浆的船夫,他们代表的是《黄河船夫曲》中的船夫们,通过他们顽强地与黄河巨浪搏斗的精神来象征国人民战胜侵略者的顽强精神和必胜信心,正象歌词中写的“再和那黄河怒涛决一死战!决一死战!”。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端起了土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这段音乐的歌词和曲调几乎所有中国人都可以哼唱,它也是三联画中左图部分表现的主题——《抗争》,这一主题取自乐曲《保卫黄河》等乐章的基本内容,体现的是全民抗日的民族精神。画中有军人、民兵和女性,都“端起了土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 有召唤同伴的战士,有战马的嘶鸣,有吹起的号角,召唤大家团结起来一起去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这张作品中间部位是位儿童,他既是全民抗战的典型代表,又象征着民族的希望与未来。这张画的人物部分虽然较早的确定,但黄河水的表达詹先生始终不满意,直到画正式画面的色彩时,詹先生又对水的基本结构做了大的调整,和《流亡》的水面结构拉开了距离,才有了“黄河在咆哮”的气势。
三联画中间这幅作品尺寸略高于旁边两幅,使之更突出,更强化了中心感。这张作品内容很简单,黄河水和冼星海,而看似简单的内容,其实难度最大,我虽然在稿子和上稿阶段修改了十数次,但最后的画面都是詹先生执笔完成的。那激荡的虎口瀑布源自第二章节《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几段朗诵词:“黄河之水天上来, 排山倒海, 汹涌澎湃, 奔腾叫啸,使人肝胆破裂!” “虎口龙门, 摆成天上的奇阵; 人, 不敢在它的身边挨近, 就是毒龙 也不敢在水底存身. 在十里路外, 仰望着它的浓烟上升, 象烧着漫天大火, 使你感到热血沸腾”这里我们画的是黄河虎口的汹涌澎湃,借用的却是它的精神象征,那就是万流归一、百折不挠、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全张画的主题冼星海,我们不仅表现冼星海的形象与指挥动作,更要通过他的剪影形象,象征着中国爱国知识分子,奏响着民族的乐章,唤醒了中国广大民众,再现了音乐中伟大的民族精神。詹先生反复思考这副画面的题目,最后定名为《奋起》,正符合最后一章《怒吼吧!黄河! 》的歌词:“啊!黄河!怒吼吧!怒吼吧!怒吼吧! 向着全中国受苦难的人民, 发出战斗的警号吧!”
三、创作过程
刚开始我并没感到难度,凭着热情,一口气画了两稿,很顺利詹先生就看中了其中的一个稿子,就是现在的这张三联画的第一稿,认可了创意和构图。虽然刚参加这张画的创作,但整个活动的第二次定稿的审查期限马上就要到了,匆忙间开始了二稿的绘制。在第一稿的基础上,詹先生敏锐地提出加大水的分量的修改意见。按照詹先生的设想,二稿的构图由原来以人为主体的构图,变成现在的以水为主体的构图,一下黄河的气势增大了,体现出了黄河在构图中大气磅礴的魅力,从创作的一开始詹建俊先生敏锐的艺术洞察力,就确定了这件作品的气势与格调。二次审稿时间临近,短短半个月,我前前后后画了五、六个冼星海的不同动作的素描稿,可詹先生对冼星海的动作设计始终不满意。距离审稿还有两天,詹先生亲手勾画冼星海动态与剪影小稿,让我根据草稿再画冼星海的素描稿。而詹先生用两天的时间就完成了第一套三幅色彩小稿,虽说尺幅很小,却解决了色彩的基本问题,这让我理解到了小稿能解决大问题,深切体会到和大师的差距。
二审顺利通过,开始的顺利使我低估了大型绘画的创作难度。这几年我也画了一些个人创作,虽说谈不上成功,但也画得得心应手,多是有感而发,一两个人稍微安排一下谈不上难度,再说更没有一个固定的主题框着你,你可以自由发挥。如今这张历史画却不相同,每前进一步,它的难度不是在减小,而是随着创作的进展,遇到的难点在不停的增加,这是我始料不及的。这时我才又开始研究那些以前看过千百遍的大型历史绘画,开始体会到了大型历史绘画的许多创作技巧。
《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是遵循先构图后资料的原则。虽说在列宾美院创作教学也强调这种创作程序,可当时的教学创作都是小稿,毕业创作我的素材只有一个人和一只狗,我没有接触到一张需要将大量素材完美组织在一起的复杂的大型写实绘画作品,在这方面完全没有创作经验。二审结束后我才开始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逐步确定具体形象动作。先构图后内容的创作程序在构图上确实体会到了它的主动性和自由度,但是每个人物的动态形象受制于构图,就不可能收集到完全符合需要的形象资料,经常是“张冠李戴”地拼凑组合;加之个人能力的原因,这些年又一直采用较夸张的造型手法,往往画出的人物歪七扭八;又是詹先生的严格要求使我在这方面直到画面完成的最后一刻都在不停的调整,虽然我知道完成的作品也离詹先生的要求有很大距离,但翻看之前的几稿,我自己都觉得当时的造型可笑和幼稚。
为了更好的体会黄河,2007年初我前往黄诃壶口等地考察,真正理解了黄河的气势也收集许多相关资料。回来后画了一些河水的油画实验,和一些人物肖像资料的素描实验。在进行局部的放大素描研究时,由于过于局部观察,造型的问题被突出出来,詹先生又在关键的时刻亲自动手,使我理解到整体造型的重要性。
这之后在二稿的基础上进行了三稿的创作,在三稿中逐步把人物和水具体化。三稿基本得到认可后,在此基础上我又画了两套套色彩稿,但詹先生对色彩稿仍不满意,又亲自画了一套,詹先生大量运用冷暖对比色,将色彩关系进一步强化,用色毫不保守,既有黄河的恢弘与浪漫又体现了音乐的悲壮与深沉,我进一步领略了大师的才情,至此《黄河大合唱》的基本色彩与构图大体定下来了。
此时我参与《黄河大合唱》创作已经近两年了,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关注这方面的绘画作品,发现大量中国的成名画家都画过黄河题材,而且好多是他们的成名作和代表作,现在才知道虽然我有创作的热情,但也确实是不知天高地厚,坐在我和孙韬为这两张历史画新建的画室中,望着为这张历史画准备的三个四米多的大框子,孙韬说,加油吧,可别给詹先生丢脸,这确实是我的心里话。
四、大师风范
当初接到任务时,虽说很兴奋,但内心也不乏担忧,一是我一个
小画家和詹建俊这样大师级的艺术家合作,我的心理压力会不会很大?二是对个人能力的担心,随说只是助手,艺术水准由詹先生把握,但我的能力是否能胜任呢?和詹先生的合作的过程中,第一个担心很快就没有了,詹先生是一位和蔼又平易近人的长者,从一开始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试着给他做助手,詹先生就明确的表示:怎麽是助手,我们是合作关系,我们共同完成这张历史画。詹先生不光这麽讲,在行动上也是这麽做的,从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我充分体会到的是学者的优雅和平易近人。
第一个担心的问题很快过去了,但第二个担心的问题却真正困绕了我,随着做画的进程,在这张大画面前,我渐渐感到力不从心,从开始参与时的兴奋转为担心,担心的是如果是我自己的画,画砸了也就算了,能力不够吗,但是这是詹先生领衔的作品,詹先生二十多岁就完成了《狼牙山五壮士》这样载入史册的杰作,到了晚年一生的辉煌让我给抹了黑,那可怎麽办呢,我把担心告诉了詹先生,詹先生却胸有成竹的说大胆的画,还有我呢。最后大半年詹先生开始了真正的挥毫,特别是快交画的两个月里,詹先生除了处理繁忙的社会工作外几乎都泡在画室里。由于画幅巨大我很担心詹先生高龄难于爬高,特地为他订制了画家专用自动升降椅,他用了一次以后就不用了,他说离画面太近,容易局部观察,詹先生用几根两三米长的秆子绑上刷子来画黄河之水,水浪流淌,酣畅淋漓。调色板是块两米的阳光板,笔架是一把靠背带波浪的椅子,几只绑了长短不等秆子的刷子架在椅背上;一天下来,每次光大管白颜色就要用掉十几支,甚至更多。詹先生笑谈自己是装修工,刷大墙呢。詹先生又高又瘦,双手举着两米多的画笔,真象唐吉歌德,我们这样称谓先生,先生听了乐得象个小孩子。他每次像年轻人一样高强度的工作,一天下来除了吃饭,几乎连坐都不坐,每次只有在送他回家下车后,才能看到他疲惫的身影。
除了在作画时表现的忘我的精神外,更为叹服的是他的绘画的气度,对大局的把握与精深的艺术造诣。在小稿期间我们已经前后修改完成了十多个冼星海动作方案,上大画布后,仅冼星海的大小先生就指挥我进行了五次大幅度调整,比最初的方案足足缩小了半米多,而最后的冼星海造型都是詹先生亲自确定的,两边两张的人物他也进行了大幅度修改,人物和水的边缘线更是反反复复的推敲,在离交稿仅2个月时詹先生又将人物和水的边缘线降低了,水的气势进一步增加,但也意味着人物要大部分重画,詹先生就是这样为了大局的精益求精,不计反复工作的代价。他总是说:重要的是整体画面结构,细节好办。我从先生的作画的气度和胆量充分地领略到了一位艺术大师的风采。
《黄河大合唱》作品中的黄河水占画面2/3,显然是画面的灵魂,我虽在早期进行了素描推敲,也铺设了薄薄的第一层色彩,但远不是詹先生设想的效果,留在画面上黄河水除左右两幅的上部,詹先生保留了我铺设的底色外,其他主体部分都是是詹先生一人完成的,光用白颜色就是两厢,可见先生的工作量之大。为了研究水的气势,詹先生在家里画了许多像邮票大的草图进行画面结构的推敲,把水的很多大结构都重新安排了;而真正面对画布时先生从不拘泥于小东西,那做画的过程正象黄河水如千军万马,大气磅礴,奔流直下。詹先生几乎用了一个半月画水,而到审查后,这件作品已经得到了高度评价,詹先生仍然不满足,他说我们要对自己负责,又将水的细节更加充分的调整。
詹先生在稿子阶段就一直对我说:冼星海是这幅画的一个难点。的确我画了十余幅冼星海的动态素描,始终不是先生心中的中国文化精英的代表,对冼星海的肖像,先生也认为不象。后来詹先生说完全要自己画,可离交稿只有半月了,詹先生还在画水,我真着急,可又不敢上手。这中间先生突然几天没来,再来时先生带来了冼星海外形的剪影草图,和一张不大的冼星海肖像素描,先生说:冼星海的肖像是最难画的,因为我收集的所有冼星海的资料中,没有一个是符合画面中头部动态和光线的,而全身的动态和披风的剪影更是如此,只能靠自己编。但由于詹先生做了充分的研究和准备,仅用了一天的时间,詹先生就基本完成了头部的色彩描绘,冼星海全身的基本完成先生也仅用了2-3天时间。在画布上冼星海的最后形象和当初的设计虽然在动态上还有相近处,但气质却完全不同,那随风和水气飘起的披风衬托的冼星海的剪影外形和英俊刚毅的冼星海肖像,不仅是冼星海精神气质的写照,同时也象征着包括詹先生在内的中国知识分子的钢筋铁骨与浪漫情怀。面对最后的冼星海我不仅叹服詹先生的艺术造诣,更景仰詹先生对中国一代文人的理解和感悟。
五、弱势群体
一次詹先生面对画布开玩笑讲:我们是弱势群体,是老人,妇女加病人,却画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中几乎最大的作品。
确实我们这两人团队不容易,詹先生已八十岁高龄,还在以年轻人一样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这次历史画创作中。在詹先生处于创作兴奋状态时,不仅先生自己,有时连我看到先生举着“**”大步前进和后退都会忘掉了先生的年龄;直到詹先生坐进回家的汽车又因为汽油的刺激而不住的咳嗽,我才想起詹先生已是近80岁的老人。
本来我正直中年,又放弃了照顾幼子的时间,把精力全部用到了创作中,但糟糕的是詹先生所指病人确是我。也许是工作压力,子宫肌瘤已到了必须手术的程度,2008年底我不得不住院手术,我当时心理很难过,詹先生那麽信任我,我却在关键的时候扔下了工作,我请求他另换一位助手,詹先生却说:放心,你好好治病 我们还有时间,一切还有我呢。詹先生的信任使我感动,术后我带着虚弱的身体很快投入到工作中去了。但一切都不如人愿,术后三个月又发现肿瘤复发并且增长速度急快,医生说,长得快的都不是好东西,建议我再次手术,这对我是极大的打击和考验,现在任务终于完成了,我可以放心的去治病了。
2009年8月29日
叶南创作随笔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