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萍
油画
李青萍(1911-2004) 湖北荆州人。1931年考入武昌美术专科学校。1932年由武昌美专校长唐义精推荐到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学习。1935年新华艺专毕业,留上海闸北安徽中学任教。1937年在新华艺专研究生班攻读西画。

人气:66

喜欢:889

关注:

+ 关注

李青萍:命途多舛的中国抽象画先驱

时间:2015-12-07   作者:⊙记者 唐子韬 ○编辑 陈羽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上海)

“李青萍先生有两张照片,代表了同时代许多知识分子的境遇:一是40年代身着西装,卷发披肩,气质如兰地站在画作前的新女性,一是文革结束后粗布旧衣,神色微窘,用简陋的炉灶起火做饭的清贫老人,从举办许多次画展斩获海内外盛名,到无人知晓靠捡垃圾、卖冰棍为生……此处历史应无言:究竟是什么改变了这星辰般闪耀的人生?”这是策展人严舒黎为近日北京保利艺术馆举办的李青萍个展所作的前言中的一段话。

李青萍,这位经历了近一个世纪跌宕人生的抽象绘画大家,如今再度受到世人提及、关注,不禁让人感慨万千。时下,对李青萍艺术的再次强调,不仅引发了理论界、学术界的重新梳理与讨论,更为中国现当代艺术板块市场增添了一位重要人物。

 

命途多舛的传奇女画家

李青萍命途多舛,经历传奇,她跌宕起伏的艺术人生不啻是中国现代艺术史的一个意味深长的隐喻,更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变迁的生动写照。

从20世纪40年代初与刘海粟、司徒乔等人在南洋做联合巡展,被刘海粟赞誉为“引进西画之先驱”,也是徐悲鸿眼中的“新派女画家”,到50年代初坠入其人生的谷底,此后便是长达三十余年的磨难;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风起于青萍(苹)之末”,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和思想界的“新启蒙”之风为年逾古稀的李青萍奇迹般地带来了艺术创作的春天,艺术家创作力的勃发到了令世人震撼的地步。

当时正值中国现代艺术运动“85美术新潮”兴起之际,李青萍作品的现代气息、浪漫情怀及其任意纵心、自由泼洒的不羁风格给新一代的现代艺术追求者以极大的启迪和鼓舞,尤其是她矢志于艺术,身处逆境而百折不挠、无怨无悔的精神激励着那场“新启蒙”运动中的无数年轻人。今天看来,这样一段五味杂陈、令人唏嘘的社会小人物和艺术大师的个人史,实在有着太多值得我们深思的意义。

李青萍于2004年故去,生前身后在养女李美壁的协助下将作品捐赠给国家美术馆,为保存、研究其作品具有重要意义。身后作品又遭人造假颇多,使得学术上对其作品的研究始终留有许多缺憾和盲点。

近日在北京的个人回顾展,通过主办方的努力,集结了近一百幅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作品,并经过专家和家属的仔细鉴定。展览展出了李青萍先生作品共80幅,从具象、半抽象到纯抽象,涵盖了艺术家20世纪80-90年代创作的所有风格。其中,尤为少见的是艺术家平反阶段及平反之后的一些早期作品,以及部分手稿、日记、老照片等历史文献资料,应该会为李青萍的艺术以及中国抽象主义艺术的研究,乃至民国艺术史等领域填补空白。

超脱时代的大家

李青萍的后半生,由于贫困,不能画大画。她的作品画幅很小,但气魄很大。著名艺术批评家彭德认为,她的画从构思、用笔到用色,无不自由与洒脱。她用色讲究不同色彩的穿插与互补,对立与冲突,对立与协调,对立与统一。她的风格连续,手法连贯,绘制连贯。画面一气呵成,有鲜明的音乐感,与其说是画出来的画,不如说是唱出来的歌。姚楚英1941年在《青萍画集》序言写道:“青萍兼善音乐,其歌声悠长壮丽,婉转动人。”她的画,如其歌。

有主题而轻形象是儿童画的特征,李青萍晚年仍旧很自我,很孩子气。有主题而轻形象也是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特征。李青萍的画,将西方现代主义的主要流派集于一身,包括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和野兽派画法。刘海粟在1943年参观李青萍画展时声称:“今日之西画引进中国,只有你与我为先驱。”

李青萍的画同现实没有直接关系,没有在画面直接诉说苦难。从她的画中,可以感受到她是一个超越自身、超越家国的艺术家,把艺术事业等同于人生的人。

著名艺术批评家皮道坚认为,在消费主义文化已然渗透进我们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当下,对李青萍艺术与人生的回顾至少在两个层面上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也就是说这样的回顾将从艺术和社会的层面同时提升我们对文化主体性的精神诉求。

从李青萍的人生轨迹及其晚年的创作条件来看,她的绘画艺术皆是她的人生体验、生命感悟和炽热情感的随机迸发,件件都能让人感受到艺术家鲜活的主体性人格。这样的艺术表现所蕴含的在地性文化特色及其精神能量,是一个被长期忽视的话题。尽管对李青萍晚年的绘画艺术已有不少具体深入的研究,研究者往往将她与西方的诸多大师如高更、凡·高、劳特累克、诺尔德、郁特里罗乃至美国波普画家琼斯、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波洛克、德库宁等人相提并论,但除了艺术家早年对高更、凡·高艺术的心仪有迹可寻外,其他大师与李青萍晚年的艺术创作实际上并无关联。

时下,对李青萍艺术再强调的意义,不仅引发了理论界、学术界的梳理和讨论,更为中国现当代艺术板块市场增添了一位重要人物。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