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存玫
国画
张存玫 1974年生于山东青岛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 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何家英先生首届高研班学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陈孟昕先生访问学者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敦煌项目组成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组成员 第六届青年美展美协班学员 入选美协第四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项目

人气:2351

喜欢:2351

关注:

+ 关注

张存玫丨“学院--全国青年教师中国画邀请展”参展画家系列报道

时间:2023-07-15   作者: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   来源: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

张存玫

女,1974年生于青岛,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

参加中国美协展览情况:

2018年,作品《黔秀美兮锦鸡来》入选第六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

2017年,作品《丝路绣语之二》、《山.海.经》参加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举办的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成果展;

2016年,作品《福佑黑衣》参加工在当代第十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荣获前60件入会资格;

2017年,作品《丝路绣语》、《二十四节气.小寒》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

2016年,作品《和合之乐》入选青州农民画作品选;

2015年,先后参加在深圳文博宫祥山艺术馆举办的中国当代工笔画名家邀请展;在北京塞隆国际艺术创意园水泥库艺术空间举办的 “微新物语”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作品展;

2014年,作品《海风》参加“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荣获优秀奖;

2014年,作品《假日.惊见》入选“精致立场”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大展;

2014年,作品《玫瑰的蛊惑》入选“重温经典”娄东(太仓)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0年,作品《大花褥子大花被》入选“农民画时代 时代画农民”全国农民绘画展,并荣获全国现代民间绘画金奖,被浙江博物馆收藏。

“葵之蕃盛,采之盈升”,这满溢着诗经意蕴的文字,让我勾勒出这样的画面:在晴日晌间归来于野,这一刻,阳光煦暖,美丽的苗坡达格属于人和自然的和谐,属于金色劳作的收获,属于高贵的万物静默如迷。是的,我的贵州印象只有美好,在云雾缭绕的大山深处,人民淳朴善良安贫乐道,身上有独特的民族气象。那里梯田交错,鸡犬相闻,日日笙歌舞之蹈之,这祥和安宁是我的热爱所在,是我讴歌的源泉。

我在绘制过程中,遵循导师陈孟昕先生的教诲“上寻古魅的敦煌壁画的技艺和气息,下接现实生活的真切感受,横融当代艺术基本要义,把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艺术法则融汇贯通”,运用方折知性且有装饰意韵的线,优雅恬淡的灰调色彩,注重现代形式美的秩序排列,营造疏密有致的律动节奏,着力对整体色调的浑然处理,以期让画面彰显安静平和与诗意浪漫。每个画家都会寻找“当东方遇上西方”,克里姆特就是我很崇拜的画家,我喜欢他画面里遗世独立、闪烁跳跃的东西,站在敦煌的壁口遥望西方,在实践中探索,在学习中成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解构与重建”是我自我的解构与重建。

愿我对生活的热爱和情怀在绘画中表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张存玫 《葵之蕃盛》 193x95cm

教学理念

不囿于物,循道求源,中西融合,在实践中探索,在作品中成长是我所提倡的教学理念。

绘画是最自我的表现,虽然我们很难像乔治·莫兰迪一样用画笔触摸到人类精神的温度,但是好的画面终究是要触碰内心的。“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而最终高于生活的应该是情感而非物象,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有的画面中能看到空灵和禅意,有的能看到孤寂和撕裂,还有类似热烈迷茫清新幸福等情绪传递其中的原因。而不厌其烦倾尽所能地描摹状物,画面中没有主观,只有被物象的绑架,这恰恰是最低级的。所以,不囿于物在我的教学理念中重为其首。

技法之于画家,等同于铁锄之于农民,没有什么非得和必须,你可以有纸绢的典雅高贵,也可以有壁画的粗犷豪放,但是,不管哪种风格,总要踏踏实实循道求源,这既有利于提高艺术修养,又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循道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搭建房屋的地基,传承的越多,拓展得越高广,在这个基础上再瞭望西方,中西融合会使我们的绘画更具时代精神。

绘画不是说说就能实现的事,它必须去做,因此在教学中理论研究与专业训练相结合,临摹写生与创作相结合,多看经典作品,在实践中探索,在作品中成长,只有这样绘画才有价值与可能性。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