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文娟丨宁静淡雅 无我之境
时间:2020-09-05 作者:马小虎 来源:艺盘新视界
牛文娟 1985年生,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师从蒋彩苹、苏百钧、林若熹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彩画研究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岩画学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教师书画院特聘画家,李可染青年画院特聘画家,青岛工笔画学会理事,《美与时代》杂志副主编。多幅作品被美术馆与艺术机构收藏。
宁静淡雅 无我之境
牛文娟工笔山水画语言评析
2016年初秋,我与文娟相识在由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主办的“当代青年艺术家山水画学术邀请展”,当时我作为展览的执行策展人和参展作者,对文娟展出的三幅山水作品给予了格外关注。她的作品凸显出独特的清雅之风并具有强烈个人思想观念,令人印象深刻。2016年8月,文娟在中华世纪坛举办了她的首次个展“他山之石——牛文娟作品展”,这一年,她正值而立之年。2019年8月,她又在北京举办了的第二次个展“山何本色——牛文娟作品展”,这一年,她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文娟的成长、变化与成功是其厚积薄发的结果,愈加独特的语言、鲜明的图式和丰厚的意境使她越来越受到画坛的关注与瞩目。
《山何本色》
35×34CM
绢本设色
2019
近年来,牛文娟以其独创的山水新图式在当代中青年画家中脱颖而出,她探索出局部勾线与没骨染色相结合的山水新样式:山石空染无皴,师法晋唐,精致的线条勾勒出树木的形态情致,明快淡雅的赋色塑造出天地物象的空间意蕴,山水的景致与空间摆脱了传统山水图式中层层叠加的实景经营方式,而被置换为一种简洁主观的现代构成形式,从而实现了超时空、超现实的山水意境再造,给人一种强烈的现代感。这种精致典雅、宁静单纯的山水画风显得格外迷人。
《流转》
54.5×49.5CM
绢本设色
2019
出身学院派的文娟,先后在西安美术学院、河南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求学深造,师从蒋彩苹、苏百钧、林若熹等艺术大家。在追求自己艺术理想的道路上,她单纯忘我,坚定从容。精研传统,体涉古今,师古而不泥古。中国古典山水画的传统样态从语言形态上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笔墨的、意笔的水墨山水样式,以元、明四大家、清代四王、四僧等人为主要代表,实现了文人精神与笔墨趣味的完美结合;一是工笔的青绿山水样式,以顾恺之、展子虔、大小李将军等人为主要代表,中国早期精致典雅的山水画风可称为晋唐山水样式。著名美术理论家、画家牛克诚先生在其专著《色彩的中国绘画》中对这一画体作过详细论述。其色彩表现富丽典雅、格法程序精致严谨,它以勾线染色、重色积染的语汇表现建构起山水本色的精神图谱,阐扬起色彩精神与价值的文化旗帜。但令人遗憾的是:作为晋唐样式的工笔山水光照迷人却沉寂千年。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代表晋唐绘画精神的工笔山水样式才逐渐被重视,文娟就是在工笔山水领域成功建立起鲜明个人艺术特色的为数不多的青年艺术家之一。她以强烈的绘画史意识,穿越传统与当代,重新回望晋唐山水“以色貌色”的伟大传统,致敬工笔山水精致典雅的高贵品质,唤起人们对山水本色的憧憬留恋。与晋唐山水样式不同的是,文娟的工笔山水多了份对万物的哲思,她用精湛的技巧赋予自然景致以鲜活性,结合创作需要运用现代构成形式重新组构画面空间,用单纯淡雅的色彩和简洁凝练的景致营造出宁静典雅的空间境界。她的山水与传统精神血脉相连,却又力图在当代文化土壤中培育、生发出适合当代人审美趣味与精神需求的山水新样式。因此,我认为文娟在传统渊源、现实景境、当代情怀、色彩精神以及中华哲思等方面找到了工笔山水的突破口,并在此基础上构筑起带有浓烈时代气息和鲜明个人印记的工笔山水新图式。
《异度时空》
28×28CM
绢本
2019
在文娟的作品中,我们既能看到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中高古游丝描的风神再现,也能读到相传南朝张僧繇没骨山水画法的别致意蕴。在造型上,她摆脱了自然主义的机械描摹,将深刻的生命感悟灌注到有所取舍的自然物象之中,并赋予其别具匠心的艺术构思与表现;在赋色上,她以纯净古雅的对比色或同类色营造画面宁静典雅的氛围;在笔法上,她以高染法与低染法结合的方式,为山体或云水披上精致的色彩外衣。因此,在她的画中,“色彩”的功能摆脱了季节特征或物象固有色的表述手段,承担起塑造形质、空间和意境的功能,这就使她的绘画语言从根本上回到宗炳所说的“以色貌色”的绘画传统,她以对形、色、描绘以及技法、媒材的高度关注实践着中国画的“绘画性”追求,并以此力图实现技巧与表现、物象与心象、自然与自我的统一。
《异度时空3》
28×28CM
绢本
2019
在文娟的山水图式中,简洁是其山水构成的重要特征。文娟自述:“我爱简,简中蕴藏着单纯与空明,天然成趣,流畅明快,蕴涵着无限美妙的想象空间,达到神静,唯有神静,从而心和。”她对极简主义的画风情有独钟,我们在她简洁的山水图式中感受到强烈的现代感和秩序感,如作品《性空》、《沉浮》、《静观》、《红尘》等娴熟地运用并置、对比、呼应、分割、进退、避让、曲直、掩映、叠透、重构等形式法则,实现了山水结构、空间和景境的自由编排,使其山水境界超越了自然景物的表面形质,而成为充满想象、情思、力量与生命感的胸中丘壑,生成了作者主观情感亦真亦幻的理想世界与超越自然的诗意空间。
《表象的迷惑》
牛文娟
27×34CM
2019
近年来,文娟一直在探寻一种可以表现当代情怀与图式的山水新样式。她不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穿梭,也同样兼顾东西。游历西方、日本等地,研读叔本华、尼采等哲学书,研究绘画本体语言,精读《抽象与移情》《艺术问题》《感觉的分析》等,除此之外,中国的文学滋养着她,她喜欢用作诗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情感哲思。文娟说:“人生就是在不断的接近真实的自我”;“我们做着第二自然的事情,却心里始终崇尚着第一自然的天真。”她的艺术哲思,同样渗化在其画面之中。比如作品《晶之恋》,表面看是作者对于爱情的态度,爱的深切又充满禁锢,实则也是作者对于传统与创新问题的看待,巧妙的运用爱情隐喻表达的却是艺术抉择问题,颇具匠心。
《静观》
50×40CM
绢本设色
2018
细细品味文娟的作品可以读出她本人的气质:温婉多情,智慧优雅。她曾在自己的诗作《仰望星空》中这样深情表白自己的绘画情缘:“童年,我渴望有一双翅膀,飞上天,去触摸闪光的繁星……现在,我寻求着世间的真理,将会是,一辈子仰望星空的画家。”做一辈子仰望星空的画家,是文娟的内心写照,也是她此生为艺童心不泯的理想宣言。事实上,文娟的作品立意围绕生命、家园、天人合一等主题展开创作,体现出她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永恒命题的深切人文关怀。其作品《穹》、《镜中境》、《心往之地》、《我在未来看到了你》等系列作品,能看到她对于当下环境恶化的批判担忧。文娟在其“静待花开”文章中写到:“冥冥之中,人在若有若无的虚幻镜像中得道,以象征宇宙的真际,探求本真。道孕育万物,在草木,在山水,亦在日月空气。道生发美,创生恢弘的世界。”在中国文化的意识中,山水、草木、日月等自然元素是与人类生存紧密联系的生命形态。文娟显然把山水作为同宇宙根本规律之“道”建立联系的媒介与依凭。她想表达的是生命万物绽放的旋律,如《无极》、《一山一世界》、《四时》等作品,她运用自然的图像创造了另一种空间——无我之境,使观者聆听到一份宁静与空灵,感受到一份迁想与哲思。文娟作品中自然焕发出的清雅精神是她本人澄明虚静之心的本真流露,她把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灌注在自己作品的一笔一画中,以悠然心态娓娓道出对自然山水的爱慕留恋之情。她正是这样一位钟情于绘画创作且满怀艺术理想的女性艺术家;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担当的才情满溢的时代歌者;一位始终散发着思想与智慧光芒的纯粹优雅的文化学者。
《共生》
36×36CM
2018
绢本
在当代中国画坛,工笔山水方兴未艾。如果说在工笔山水领域取得卓有成就的优秀画家屈指可数的话,那么文娟的探索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她用宁静、单纯、典雅的美学意境重新诠释晋唐山水的绘画传统,她以多情的自我、全新的意识和别样的图景为工笔山水注入鲜活的时代气息,她自由翱翔在“山水本色”的自然世界与艺术维度之中,用精致的立场和诗意的畅怀让工笔山水在浩瀚艺海熠熠生辉。我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见证她以从容的步伐和优雅的英姿向艺术高峰迈进。
文/马小虎(北京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
2019年10月23日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