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哲 
其他
胡明哲,女,1953年1月生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加山又造画室客员研究员。

人气:1262

喜欢:1262

关注:

+ 关注

胡明哲《中国女性艺术》代表性艺术家

时间:2019-11-02   作者:阿特网   来源:阿特网

nCsOGBmEaP8OCyRNUkEc5qAEqZ1GLPgSNUJX8mEP.jpg

我出生和生活在北京,亲眼见证一个现代化大都市拔地而起的全过程。每当行走在北京的环路上,看着两岸的高大建筑和玻璃幕墙,就会产生一种梦幻感。玻璃幕墙交错反射着对面的建筑,随着光线变幻和车流速度,幻影不断变化着,扭曲着,既美好又荒诞……我想以《都市幻影》表达自己在中国都市化进程中真实的心理感悟。

——胡明哲创作日记2010

JRlJvYPbjtvRm0bjsmOw1wxIbEFf5eYSJKRZxbjd.jpg

“岩彩画”是站在当代艺术语境中,采用国际惯例“以材质归纳绘画种类”的分类方式,对于以天然岩石微粒进行绘画的语言方式的一种称谓。“岩彩画”根植于深厚的中国的传统绘画;具备当代时空中多向延展的可能。一方面是传承: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在的语言逻辑;一方面在生长:已经置身于全新的宽广的阐释空间。“岩彩画”是一个独特的完整的绘画语言体系。

从“岩彩”的角度重新梳理中国绘画历史脉络,可以找到一个尘封千年的传统绘画基因,可以传承一些曾经失落的汉唐绘画语汇。以“岩彩”的角度展开相关艺术思考,可以提交一个以回归东方文明作为前提,立足本土地质和本土文脉,探寻本土绘画当代新形态的可实施方案。以“岩彩”材质作为形式建构的基础和形式转换的通道,自然而然的能够变异艺术创作的叙事方式:既可以延展中国传统绘画和东方审美意象;亦可以转换为“材质物语”的当代创作思维,作为当代艺术的中国方式,以及当代创作的独特视角。“岩彩”具有开放的多样的未来空间。

岩彩引导我们走出都市雾霾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天然采集,使我们深切体会: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要放下以人为本的立场,虚心解读宇宙信息,理解顺应自然规律……经由一个平凡独特的材质,重新发现脚下的大地,引申出生存危机的觉醒和文化反思的觉悟,是“岩彩”的核心价值和现实意义。

——胡明哲《本土萌芽》岩彩画实验教学课程展览前言2015

Eo58rhBuEgELmNB639Nc6E8JXl6z8AqbKR0yHSUR.jpg

谈“岩彩”命名

——胡明哲

“岩彩”是近年来为中国美术界格外注目的一个新名词,也是许多青年画家十分喜爱的一种新材料。短短几年,以岩彩创作的画家已渐渐形成中国画坛上不可忽视的活跃群体。

一.何谓岩彩

岩彩——指岩石之色彩。

岩彩画——指以五彩的岩石研磨成粉状,调和胶质为主的媒介,绘制在纸、布、板、金属及墙面上的作品。

m9aPqOiMnQClcnNEYjFkifTzRKRfUupHaWT8pfhu.jpg

读之一 1997 岩彩 145x155cm

一般地说,岩彩是一种颜料。但是它不同于传统美术常识中泛指的颜料。因为其具有明确独特的材质美感,所以,可以称之为“带颜色的材料”,或者更专业的说是“具有色相的粗大材质”。它与有光泽的油彩不同,也与能稀释于水的水彩、丙烯色不同。它拿在手中沉甸甸,画在画面上灰雅而突浮。虽然也要用媒介调和,但是不与其溶解而是“水落石出”。最主要的特征是,以明显的晶体颗粒呈现其材质之美,每一色相都按颗粒大小不同分为十四种色阶。其中一部分是用天然岩石直接研磨而成的岩彩,还有一部分以长石、石英等矿石为原料烧制的人工合成岩彩,称之为“新岩”。我认为,除拓展了色域之外,岩彩对于晶体颗粒的粗细区分具有革命性意义。因为这使其跨越了颜色与材料、古典与现代两个领域、两种概念。既可以偏倚一方,又可以兼而有之,画家从中任意选择,任意组合,具多向发展之可能性。

7Etvi4d3kZ9ZwG9eYOTIm8C0DLwW4x8ZRkEXJdDx.jpg

读之二 1999 岩彩 198x133cm

岩彩也是个开放的概念,包括泥土色、水干色、(用白土、蛤粉染制而成)金属色、箔类以及对于材质硫化及热变处理……。强调材质肌理意识,扩展材质肌理美感,各种材质对比交织共构同一空间,是岩彩画最大的特点。(注1)

广义地说,岩彩指岩石之色彩,它存在于大自然当中,并不特指某种商品。我的作品中用过不少黄沙、白沙、金刚砂,还用过不少学生送给我的自制岩彩,采集于他们下乡写生的山野里。在新疆去克孜尔的途中拾过非常好看的红石,在湖北美术学院讲学时试用过红砖、黑瓦,效果都出人意料的好。福建省艺术馆的青年画家用本地红土、黄土画出了不少精彩大作也是一例。我认为这些都是“岩彩”。理解岩彩的人,以岩彩为起点,举一反三地认识了许多材质之美,生活中眼光变得敏锐起来,于熟视无睹的景物中不断有所发现,往往,创作的灵感是生发于采集材料之中的,创作的含义也大大延伸。

k7RyYOiMjMIinMTh6V1TfkQv4h1RiaQ9e99bHGmh.jpg

雨 1999 岩彩 198x133cm

岩彩画也有自己独特的制作方式。必须画在平展硬底的承接物上,并以扁笔、板刷、刮刀等为主要工具。作画时将岩彩颗粒与媒介混合,注重色彩语言的运用,注重材质肌理的抽象构成,以层面叠加的思路生成画面,最终形成与水墨、油画、水彩等其他材料和画种全然不同的斑斓、晶莹之美,这种美具有强烈的视觉和触觉效果。画面从自然幻觉及虚体空间回到物质性存在,使一个单纯的平面具有凹凸不平、闪亮与乌光、粗放与精细等多种材质肌理的区别,还可容纳拼贴、压印、打磨、刀刻等各种技法,材料与技艺也由手段升华为审美对象,绘画的语言——形、色、肌质自身的抽象意义清晰而实在地浮现出来。这些,模糊了“绘画”与“制作”的界限,其意义已超越了纯粹绘画性,似乎变成非绘画之绘画。岩彩画大大丰富了当代视觉艺术的形式语汇,成为现代绘画中新兴的表现形式,带给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ViGpOWXfPoUc8nheEkehOUa6sX5phbpHoPaq5WoL.jpg

听 1999 岩彩 198x133cm

二.为何创造“岩彩”新词

“岩彩”这个新词创造于1996年,基于“以开放的心态,从轻松的角度给自己及相关作品起一个易于理解的名字”的想法。绘画的材料虽然是“形而下之器”,但却是精神和观念的载体,不容忽视。某种材质美感和某种表现意欲往往有着深刻的联系,开发材质之美或许可以产生出十分有意思的作品。

使用岩彩的日本画,在一些技法书中也被称为“岩绘”。(注2)同样使用岩彩的台湾画家林之助先生在1977年提出“胶彩画”名称,并被正式纳入美术大学课程。(注3)为了便于世界上使用同种材料的人能够相互交流,取了岩绘的“岩”字和胶彩的“彩”字,以求大同小异,相互理解。

Tc52rlZw191RoxHNU7F6TIBJOnugTWS6AKQEOyEb.jpg

都市幻影——生长 2007 岩彩、萡 420x300cm

浏览世界艺术史,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可以用任何方式命名。尤其进入现代社会,无权威,无规范,跨领域,追求模糊性及不定性……,标新立异已是明显特征。不同的命名方式往往代表着不同的艺术观念。我认为对于绘画的种类,以物质性材料命名比较轻松和开放。如油画、漆画……以调和媒介命名;如岩彩画、水墨画、版画(铜版、木版、石版、丝网)……以材质特色命名。(注4)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视觉艺术的基本语言和基本材料都属世界语,可以超越地域和民族的界限,理应给予其自然发展的广阔空间。

同时,时代是变化的、发展的,作为反映内在精神的一切表象,如材料技法、语言特征、审美情趣也有鲜明的时代性。名词和称谓更是作为时代需要应运而生的产物,也必然会随着历史前进和观念更新而消亡。任何事物都是一时的,不具永恒性。创造“岩彩”这一新词,正是因为没有合适的旧词可以代表,也只在意其当下之意义。

FsUHhnYnq8EuTHfMPi9YwpYeXlb2pmGPhlWWUOWR.jpg

都市幻影——浮光 2010 岩彩、萡 400x320cm

三.岩彩画与工笔重彩画的关系

翻开悠久浩瀚的世界绘画史,会看到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在一个十分漫长的历史时期,画家们普遍使用矿物质岩石粉末为颜料。

以矿物质岩石粉末作画也曾是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中国绘画的主流,并且达到过灿烂辉煌的鼎盛时期。(注5)古代中国称这种颜料为“矿物色”或“石色”,这是岩彩的前身。现在可以考察的尤以克孜尔、敦煌、麦积山、西安、西藏等地的众多壁画为代表。它们经历了上千年的兵荒马乱、风雨沧桑,至今依然浓郁夺目,神采飞扬。这些古代壁画运用大量不透明矿物材质直接厚涂;讲究制作基底并有凹凸;点线面自由而抽象地交织共组画面;以色面为骨架重视色彩对比;尽量呈现材质本色之美;用笔随意自由无程式;视觉效果开阔博大深厚。从制作技术、视觉效果等许多方面可供今日岩彩画学习和研究。不幸的是唐代以后,这种画风日渐衰微,技法也日渐失传。取而代之的是以纸和绢为载体的卷轴画形式。画面出现大面积空白,不再制作肌底,追求轻薄、细腻、淡雅之情调,形成墨线勾勒、三矾九染、以薄见厚的工笔绘画程式。即使是强调重着色的工笔重彩,也是以工细繁琐的线描为骨架,以水墨和淡彩为对比参照。虽然也运用一些不透明色彩,但仅仅是以极其细微的材质局部的罩染和勾填而已,这与大量运用不透明材质,直接的大面积的彩绘在硬质底色之上的手法有着性质的不同。显而易见,不透明画法和矿物质肌理之美已经失去主要地位。无疑,工笔重彩画也是不可忽视的古老画种,有着自身的演变脉络和美好前景,岩彩画也并不排斥它。但是,如果认为岩彩画必须纳入工笔重彩画的思维框架,必须沿用“重彩画”的称谓,则实在牵强。

LYBCCB3BaXYwdWvi0vxPZSQVuFHxCTJPZIOKF9FU.jpg

都市幻影——红尘 2010 岩彩 400x320cm

中国及世界的古代壁画以及民间彩绘中,有许多材料技法有待于岩彩画继承;彩陶、青铜器、瓶画、玻璃画、蛋彩画、油画的一些视觉效果,岩彩画也可以借鉴。站在岩彩画的角度看“重彩”之词,无论从审美角度还是从技法角度解释,都过于局限和含混;重彩画所描绘的创作理念,也根本不能代表岩彩画的立场和追求。我与许多岩彩画家一样都出身于工笔重彩。运用岩彩材料创作时,我们深深体会到:一切都在原有创作经验之外。作品成败的关键,恰恰在于是否能够挣脱工笔重彩的思维模式和技法模式,非此便不能展现岩彩特质以及这种特质带来的新鲜感觉和现代观念。材质的引导和创作的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明确,岩彩画不应把自己狭隘地定位在工笔重彩画的框架中。只有走出传统的思维方式,从材质这个新角度看问题,才能有更宽泛的包容性和更自由的前景。

至于“石色”与“岩彩”的概念也不能同一。虽然它们同是岩石之粉末,但是,岩彩可以涵盖石色,却不能说“石色就是岩彩”。因为石色种类稀少、质感单一,千百年来无任何变化,根本不能涵盖色域宽泛、种类繁多、肌理丰富的岩彩。况且,“石色”一词已使用千余年,在人们心目中早已形成约定俗成的古典联想,又怎么能涵盖岩彩之现代意义?

岩彩画要求我们具备现代空间观、造型观、色彩观;具备明确的材质意识及原创性技法意识,将创作灵性直接注入材质技艺,在一个制作过程中不断生发拓展创意;在绘画语言的整体构成中展现个性和智慧。还要求我们吸取东西方文化之精华,从宏观的高度拓展审美视野和表现能力。在岩彩创作群体中,我们的共同追求是——尽量开放的心态和尽量个性的立场,面向未知,无框架。因为,新材料带给我们的是思想的解放和心灵的自由,而并非是任何既定的模式。

X4Cttb9IvO5a4Kr96sXFn90O8xgrxr8DkXBgoMEb.jpg

都市幻影——装置 2011 岩彩、萡、镜面板 80平米空间

四.岩彩画与日本画之关系

岩彩画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泛指一切以岩彩为主要材料绘制的作品。岩彩画不等于日本画。

日本画产生于中国文化母体之中,沿着唐绘、大和绘、浮世绘的脉络成长,十九世纪末,为了区别进入日本的西洋油画,才称这一体系为日本画。(注6)一百年来日本画接受了西方的影响渐渐与中国绘画拉开距离,突变的来临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战后的日本,社会生活有了根本的变化;新一代画家有了全新的价值观;科学技术也飞速发展。日本画材专家们使绘画的材料从制作到使用都有了性质的不同,除了变异拓展了中国的古典矿物色,还创造了人工合成的材料——新岩。变革后的材料和现代的艺术观念,使日本画走出了古典审美定式和语言体系而跨入现代范畴。今天的日本画更是样式新奇,已走向综合材料,并由平面进入立体装置。(注7)

EHka8caSrWn4z2Ex5E1dCFe0DMuInMYrMa1oFOxy.jpg

星 2011 岩彩、亚克力板 直径33cm

近代,日本画从单一的农业文明步入多元的现代文明的变革经验给予我们诸多启示,也与我们心中的长久追求不谋而合。同时,岩彩这个来自中国文化传统内部的材料,在我们身边停滞千年却漂洋过海在异国发扬光大的事实也不能不令人深思。虽然,现在我们使用的是经由日本人变革过的材料,并且移植了一些日本画制作技法,但却不能认为这就是在画日本画。因为岩彩只是一种材料,与其他任何材料一样是物质性的。材料与技法只有与精神层面相连接,才能变为语言,才能产生意味。日本画家运用岩彩表现的是日本人的精神,属于日本文化,而中国画家运用岩彩要表现的是中国人的丰富感受,这属于中国文化。如今传统绘画的封闭界限正在逐渐模糊,造型艺术的基本概念正在逐渐扩大;世界上根本没有绝对纯粹的事物,异质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交流已成为时代特征。不能再认为坚持使用细微柔弱的花青赭石、坚持细线勾勒、原色罩染就是民族形式的象征,就具有所谓的民族性。也不能认为色泽丰富、肌理强烈的岩彩及相关材质只属于日本。更不能认为对比色、同类色、冷暖鲜灰这些色彩原理以及色彩思维方式只属于西方。越是现代艺术家越追求开放的国际视野,越重视独特的个性精神,并且相信民族性已经包容在每个个体之中。无数事实证明民族性是不会丢失的,因为它是一种遗传基因,一种生存背景,是流动在每个人血管里的血浆。只有走出精神的误区,真正面对自己的内心,才能够轻松自然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材质和技法并且为所欲为,也才能够直接触及艺术创造的实质。这对于中国本土画家尤为重要,也是坚持以材质命名的原因。

岩彩以其丰富宽阔的表现魅力连接了东西方文化尤其是现代艺术观念。在中国,它显现出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在新世纪,它反映了当代中国绘画变革的要求。以它命名一个年轻的新兴画种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以岩彩为契机,转变一下凝固已久的思维角度,目的是激励出创造的灵感和探索的热情,跨越一切表层的界限,回归艺术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开拓出一方中国现代艺术的崭新空间。

t9gmhSIYtKPSmCXXV9ICfM4UPz0D65B9ZLO77ljZ.jpg

星-装置 2011 中国美术馆《微尘》展览现场

注:

1.请参阅《岩彩画艺术》——岩彩画技法讲座P25~P46 胡明哲编著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2001

2.日本语中,称“画”为“绘”。如:油画为“油绘”。水墨画为“墨绘”。有的书中也称日本画为“岩绘”。称材料为“具”,如:油绘の具、墨绘の具、岩绘の具……。

3.请参阅《胶彩画之渊源、传承及其影响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P266~P267 台湾省立美术馆1995

4.岩彩的主要媒介是胶,但也可以用丙烯结合剂、油、丹培拉调和,媒介不是我们的关注点,所以没有称之为胶彩。

5.请参阅《岩彩画艺术》——岩彩画技法讲座P4~P13 胡明哲编著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2001

6.请参阅《近代日本美术的轨迹》——日本美术院创立一百周年纪念特别展画集东京国立博物馆出版1998

7.请参阅《岩彩画艺术》——岩彩画技法讲座P13~P20 胡明哲编著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2001

《美术》杂志2002年第十期发表

BDEd0DAkjmm4b7LvheSg46cFJJobceBAlxuLrJRg.jpg

?胡明哲

1953出生于北京

1988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获硕士学位

中国中央美术学院 教授

中国上海美术学院 特聘教授《岩彩绘画工作室》主任

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委员会 副主任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