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绘美景 实力写春秋——记当代画家郑美秋
时间:2018-10-07 作者:刘芬 来源:人民论坛
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艺术道路,她曾经做出了怎样艰难的抉择?在进行中国画创作的过程中,她又为自己的作品寻找了怎样的定位?她是否在不断的求索中开辟了属于自己的国画新世界?郑美秋是一个让人好奇的画家,如果陌生人先看到郑美秋的成绩,再看到她本人,总是很难相信,中国美协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协会会员,不同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而且参赛作品总能获得最高殊荣,这些荣誉的背后竟是一个如此年轻温润的女画家,但若是见到郑美秋的作品,人们一面惊艳的同时,一面又会认可“画如其人”这句老话。
郑美秋,1974年生于辽宁省海城市,先后就读于沈阳师范学院美术系,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蒋彩萍重彩画工作室,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辽宁本溪画院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重彩画高研班。早期创作以都市女性题材为主,近些年深入藏区,积累大量素材,创作了以西藏人文自然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引起广泛关注。
郑美秋多作当代人物,张扬时代风采。如此,画面人物形体神貌须合时境,而世象游移必得随之迁变,创作徒增难度。她恰能形本各据,引伸推变,则清鬯可人。她的另一可贵之处是敏于感悟,由思而达,由达而熟,由熟而化,于是绚烂生焉。有位古人曾说,诗三百均“温柔敦厚”,郑美秋画作当有此境界。温柔者不是人之性格,而是作品整体气质,涵蕴其情志与风格。创作中感动为情,即境为事,其志中正,其气和平,不激不烈,敦厚不生涩,温厚在于熟,语尚雍肃。
在郑美秋的生命里蕴含着一种能量,使她难以停下来。她需要不断行走,不断寻找,不断体验,再把它真诚地呈现出来。她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能选择绘画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是幸运的,因为它是一个美好的过程。郑美秋是一位倾情专注于工笔重彩画创作的青年女画家,她擅长以女性的视角观察现实生活。在她眼里,生命的鲜活本身就是美感,本身就是诗意。她选择了具象的手法风格,以工笔重彩为载体,对现实生活进行整体性的概括处理,使之主题化,从而彰显了生命的诗意情怀。这就是郑美秋画作的主要特点。
小时候满纸的涂鸦都是漫天飞着的仙女以及梦境中的情景,后来开始关注现实,关注身边的人与物。喧嚣的都市和复杂的人与物,让她感到迷茫困惑。她那时期的作品如《花季》、《远方的来信》、《新装》、《相约》中的女性都是在思考状态中,周围的景物是具有一定象征含义的。画面中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关系都是郑美秋切身的感受与体验。画完了这一系列作品后,她还是无法停止寻找。从乡村到城市,从北国到南疆。有人说我们中国人有两个理想,一个是山中的桃花源,一个是墙里的大观园,而她是身处大观园,心里向往桃花源的人。郑美秋所寻找的就是一种和谐、纯净、安宁的艺术,其中没有令人烦恼或使人沮丧和绝望的内容,能经得起长期的注视。
郑美秋几进西藏,被称为净土的西藏,是世界的第三极,高寒缺氧,关山阻隔时刻考验每一个生命。在独自深入藏地中她把自己变成一个真实的弱势者,真切的感受疾苦和困顿。无论是自然还是人文,西藏带给郑美秋太多的灵感,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她创作了一系列与西藏有关的作品,如《扎西德勒》、《澄明世界》、《盛世和光》、《寻找香巴拉》、《冥冥》、《祁》、《朝圣者》《阿弥陀佛》《山那边》、《在路上》等等。这些作品都是以人物为主体的,但是她回避了世俗化的人物生活场景。值得一提的是,她还能在这种表现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索,《远方的来信》在构图上就更为简练,利用余白背景上只有一名专注手机的年轻女性,这里面的“信”已非“鸿雁传书”意义上的书写之信,而是来自于电波的数学化时代的手机短信,这种极尽简练地反映时代、时尚与人物情节的点题效果不言而谕。
她创作的圆形构图的年轻女性肖像小品,咫尺光圆之间,面部占了绝大面积,缝隙之间的衣帽饰物与发型,以最小的面积点出了人物的特定背景属性,各异的形象与表情又反映了每一个人物的具体特征,构图上可见传统形式之妙用,表现上又见简约概括之意趣,是为一种很好的在人物画表现上的探索与磨练。
人物造型是写实的,是经过概括和平面化处理之后的写实,以便能和观众做很好的沟通,但是色彩是抽象的、主观的,时空进行了重构,具有象征意义。她想尽量去描绘事物的综合印象,这样应该更接近事物的本质,更能表达和接近精神心理方面的认识。这些作品和她的内心关系更大一些,在具体画面处理上,她借鉴了古代壁画和寺庙雕塑彩绘的技法与材料,使用传统天然矿物色、植物色、人工合成的高温结晶色、金属色等,使画面错彩镂金,浑涵厚重。
郑美秋近年主要深入藏区体验生活并创作以藏族人物为题材的作品,她的实践过程是一个“猎奇——思考——自觉”的逐步成熟的过程。由于她的认真和真情的体验,她对处于偏远高原藏族人民的精神家园和生活特点的寻觅和思考,认为藏族同胞是“将精神交给宗教,把身体交给劳动”,他们的“生活变得抒情化、艺术化了”,因此,她认为他们对自然“心存感恩、有所敬畏”,就是“天人合一”。郑美秋同时也追寻藏族艺术传统的美,在她的多幅创作中汲取了藏族绘画中的构图、散点透视、时空重构、色彩的表征性和主观意象。传统的画材和石色的运用、传统绘画技法的创新等诸多因素的体系性认识和实践,使她的作品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视觉冲击效果。她的许多作品,特别是西藏题材的作品受到美术界的好评。
中国杰出的国画大师李可染曾经对优秀的画家提出标准:“一个画家,要有哲学家的头脑,科学家的毅力,诗人的情感,和杂技演员的技巧。”这对艺术家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郑美秋也时刻把这个要求当做自己的座右铭,以这种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断进步。
郑美秋在黄金海岸写生
郑美秋在西藏创作
作品《澄明世界》
作品《盛世和光》
作品《山那边》
郑美秋代表作《扎西德勒》
作品《短信息》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