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梅子的日常美学
时间:2018-06-07 作者:杨卫 来源:刘梅子
在欧洲古典主义时期,绘画被视为是一件非常庄严的事情。这是因为古典主义从中世纪的神学阴影下挣脱出来,重新追溯古希腊的理性传统,不可避免地会要彰显人的伟岸。所以,我们看到古典主义绘画所描绘的那些人间图景,庄重与典雅的气氛丝毫不亚于中世纪的宗教绘画。可以说,古典主义绘画是从神性到人性的一种过渡,它为我们塑造出的那种崇高感,无疑是向世俗社会的转型注入了一种神力。不过,古典主义以过去的风格为典范,一味地追求永恒题材,也使其形成了自我封闭的金字塔,结果与社会生活完全脱节。所以,古典主义到后来还是被更具人性色彩的浪漫主义所取代,继而又发展出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潮。
事实上,艺术史就是这样一种自我不断解放的历史,风格的流变往往源于人的主体意识在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觉醒。到了后现代主义时期,当代艺术的出现就已经彻底打破艺术的边界,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了。这是因为随着主体意识的不断觉醒,世俗精神日益壮大了起来,结果也就造成了传统美学的分崩离析,继而化为每个人对日常生活的关照。刘梅子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后现代语境中。作为“80后”艺术家,刘梅子的成长环境早就没有了过去的集体主义氛围。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中国已经彻底告别计划经济,失去了整一的社会背景。现实的支离破碎与动荡不安,使刘梅子对整个社会都充满了一种“我不相信”(北岛语)的质疑,从而油生出某种疏远感。绘画就是在这个时候成了她的一种温柔乡,一个避难所。
追溯刘梅子的绘画历程,我们会发现她的风格来源,与美藉英国画家大卫•霍克尼(Hockney David,1937~ ),以及美国波普艺术家阿历克斯•卡茨(Alex Katz,1927~)等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霍克尼表现日常景观的装饰画风,看似平静冷漠,但鲜艳的色彩对比,却使画面充斥着一种温暖的气息;阿历克斯•卡茨以广告画的平涂方式描绘现代生活,语言虽然简约,但却雅致而宁静,给人一种悠远的诗意。这些都完全吻合刘梅子在艺术上追求,与她把绘画作为心灵的一种慰藉,希望赋予其温馨浪漫的文化内涵等艺术理想相符。所以,我们如果要理解刘梅子的艺术,可以对照霍克尼与卡茨的作品,或者可以说,刘梅子的艺术本身就是对霍克尼与卡茨的继承与发扬。
当然,现在的刘梅子早已从霍克尼与卡茨的影响中走出来,通过对他们的观念综合与语言转换,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就刘梅子现在比较成形的三类作品,即《巢》系列、《后现代女画家的生活日记》系列和《风景》系列而言,至少有两点较为突出,是她在艺术上的与众不同。其一,是她对波普艺术的借鉴,如运用大量响亮的颜色,强调鲜明的色彩对比等等,同时又在画面中去波普化,即不把波普艺术的社会流行与文化时髦作为自己的探索方向,而是以自己的日常生活为基调,给平淡无奇的饮食起居注入诗意。这就像她的作品《巢》系列,虽然色彩非常艳丽,带有波普艺术的痕迹,但语言方式却是表现主义的,甚至还吸收了意大利画家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1890~1964)的笔调,含蓄而优雅,温情而浪漫,由此而将自己的巢穴演绎成精神上的“温柔乡”,使其远离尘世的喧嚣,具有了某种形而上的意味;再就像她的作品《后现代女画家的生活日记》系列,以自己的饮食生活为题材,尽管琐碎,但经过她将情节悬置起来,凝固成一个个超现实的画面,也使其脱出俗套,弥漫出了一种恬淡气息……
其二,是刘梅子艺术的散文化特征。这就像她可以在同时期创作《巢》、《后现代女画家的生活日记》和《风景》三个系列作品一样。绘画对于刘梅子而言,似乎也从来都没有固定的主题,而是率性为之,什么东西入目,就表现什么。也许是室外,也许是室内;也许是一个美景,也许却是一片疮痍……总之,她的绘画就像是她的心情日记,散步到哪里,就记录到哪里。当然,这并不是说刘梅子画画漫无目的,事实上她移步换景的过程,就是一个审美的体验过程,只不过她是把这种审美经验日常化了。而这,恰恰就是刘梅子艺术的特点。即不被固有的审美概念所蒙蔽,而强调自己的独立判断,从自己的感知出发,去发现和捕捉那些日常生活中常常容易被忽略的内容,并赋予其审美的关照与诗意的想象。所以,不管刘梅子的绘画题材如何变化,我们都能从她的画面中闻到一股清新的气息,看到一片纯净的色彩。归结起来,这都是源于刘梅子的主观意识,希望通过绘画来营造一个自足的艺术世界。
事实上,把艺术营造成一个桃花源式的自足世界,古以有之,尤其是传统中国的“文人画”,描绘的山水世界完全就是一个理想国。之所以“文人画”重视意韵,而不看重造型,原因就在于它并不是要表现对象,而是想抒发自我的情感。这跟西方现代艺术有着某种契合,只是西方绘画的这种自律性诉求要比中国晚很久。还有一个比中国晚的内容就是艺术与生活的联系,西方到后现代艺术才明确这一点,而中国的“文人画” ,以“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倪瓒语)为追求,早就包含了排遣胸中逸气、休养生息的生活内容。
当然,我说这些并不是想表明西方的艺术落后于中国,而是想阐明对于中国当代艺术而言,原本是面临中西方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传统。不过,幸运的是,这两个传统到了今天的后现代语境中却水火交融了,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当代艺术都已经把探索的意识伸向了社会生活。这无疑也为刘梅子的创作扫除了文化上的障碍,使得她的艺术向日常生活的渗透,既有了传统文化的联系,又有了开拓视域的当代性内涵。由此看来,刘梅子也算是生逢其时了。尽管她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破碎不堪,并不完整。但是,恰恰是这种破碎的现实状态,提供了她在生活的缝隙中游走的自由。而体现这种从心所欲的自由之美,正是刘梅子的艺术超越日常生活的乏味,深深打动我们的地方。
2012.2.7于通州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