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歌传承人陆瑞英

来源:常熟日报    作者:陈培元    时间:2017-01-17

在“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白茆,传唱着一曲曲婉转动听的白茆山歌,也流传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民间故事。走进白茆这块充满传奇色彩的热土,谁人不知民间故事家陆瑞英?谁人不能说出三、四个有关陆瑞英的精彩故事?她,从田埂上一路走来,一直走进中南海,白茆山歌和民间故事始终伴随人生,满身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最终获得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吴歌的代表性传承人”的荣耀。  

祖母扶她走上山歌、故事路

1932年农历五月初九,一个女婴在白茆塘边的上塘村农家降生,这就是后来被人称为“山歌大王”和“故事大王”的陆瑞英。

幼时的陆瑞英生活十分艰难。在她6岁那年,日本侵略军到白茆扫荡,一把火把她家的房屋化为灰烬。不久,母亲改嫁,父亲又沾上了吸鸦片、赌博等恶习,她只得跟着祖母顾妙和过日子。7岁时,陆瑞英看到离家不远的陆家祠堂私塾学校里和她相同年龄的小朋友在读书,心中羡慕不已,整天和祖母吵闹要去上学,可是家中一日三餐难于解决,祖母在陆瑞英读了半年后就让她辍学了。

陆瑞英聪明伶俐,学习成绩在班上出类拔萃,私塾先生陆林爷特地来到陆瑞英家对顾妙和说:“陆瑞英记性特别好,将来肯定会有出息的,不念书非常可惜了。这样吧,陆瑞英的学费免缴,你只要给我二捆稻柴烧烧就得了。”可是顾妙和实在没有能力再让孙女去念书,她要让她留在家里学纺纱赚两个铜钿贴补家用。

年幼的陆瑞英哪里能体会祖母的难处,还是吵嚷着要去读书,常常呆呆地望着欢天喜地上学的同学出神。祖母硬着心肠对孙女说:“你读书读不成了,还是听我唱山歌、讲故事吧,那山歌、故事好听极了!”就这样,顾妙和白天在田头、场头忙碌,晚饭后便点亮灯盏里一根棉纱捻子,摆开了唱山歌、讲故事的场子,随着祖孙俩纺车的转动,祖母嘴里哼出来的山歌和讲出来的故事像绽上的纱线一样悠悠不绝,将陆瑞英带到了一个无比神奇的世界。

顾妙和的山歌、故事特别多,唱了讲了几个月还没有完。原来,她自小跟随母亲王三妹去吴江甪直帮佣,那是一家开铁厂、钱庄的大户人家,有18个佣人。这些佣人白天将手头的活干完后,到了晚上就聚在一起做自己的针线活,边做边唱山歌、讲故事,大家你唱一首山歌,我讲一个故事,每晚都不重复,都有新鲜内容。顾妙和听在耳里记在心里,日积月累肚子里的山歌和故事也就多了起来。她在给孙女每唱一首歌,每讲一只故事时,为了延长时间,也为了让孙女记住这些歌谣和故事,都要求她重复一遍,记性特好的陆瑞英听了一遍后往往会一字不漏地唱出来、讲出来,让老祖母十分欣喜。

渐渐地,陆瑞英迷上了山歌、故事。她不仅听老祖母唱山歌、讲故事,也向叔公陆雨松、叔父陆二咲、姑母陆杏珍等学习。许多儿歌和故事都是在那个时候学会的。到了13岁,同村的费耀祖、淡芝卿等叔叔伯伯到外村打短工,陆瑞英想到外面见世面,在征得祖母同意后,跟着他们去学田里生活。那时候村里去打短工的人很多,而且大多是山歌能手,大家一边劳动一边唱山歌,她如鱼得水,天天跟着他们学唱各种山歌,大大丰富了从祖母那里学来的山歌内容。特别是农历6月里耘耥,在连天绿的秧田里,歌声此起彼伏,有独唱,有一唱众和,有盘歌,最长的盘歌《盘螃蟹》从一只螃蟹唱到七十二只螃蟹,要盘答五、六个小时,使得陆瑞英大开眼界。陆瑞英的好多情歌、场头山歌就是在那时候学会的。

金嗓子歌声响彻白茆塘两岸

新中国成立后,陆瑞英通过上民校、夜校和工农速成中学,达到初中毕业水平。她先后担任团支部书记,做保健员。村里、乡里的唱山歌活动,她是领头人,常常被派到水利工地或突击生产劳动的地方去唱山歌、鼓干劲。她能随口编歌,有一次外地两位歌手慕名前来对歌,陆瑞英和时任乡长、人称“小生喉咙”的万祖祥搭档出场。对了半天,来客肚里的山歌似将告罄,陆瑞英、万祖祥轻松自在,好像才唱开头。休息时,来客一打听才知道,这两个人肚里有多少山歌,谁也说不清;他俩会随口编山歌,见啥唱啥,是唱不完的,两位客人甘拜下风告退。

白茆这一山歌之乡,唱山歌村村风行,而且不时地开展各种赛歌活动。什么田头赛、场头赛、隔河隔塘赛,隔十天半月都会有赛,不拘形式,不拘场合,兴致来了就比赛,后来规模逐渐扩大,观众达到上万人。遇上重要的对手,双方会请上“军师”出谋划策,随时给登场的歌手提词、编词。为避免互不服气发生争执,就在隔河隔塘摆阵对歌。陆瑞英15岁起就开始参加各种赛歌会,因为嗓音响亮,被誉为“金嗓子”。

1956年夏天,塘南塘北又一次在白茆塘两岸摆阵对歌。那时候,塘南有潘松和、潘老传等山歌高手,塘北有陆瑞英、王小文、宋锡云等山歌名将,两边各不相让,各种曲调的白茆山歌在悠悠白茆塘上此起彼伏,连续对了3个晚上还不罢休,最终天公不作美下起暴雨,两岸歌手和观众才怏怏离去。

白茆山歌在民间广泛传唱,在“官场”里也歌声不绝。那时候,公社召开“三干会”,劳累了多天的干部们踏进会场不久就打起了呼噜,上面作报告的人声嘶力竭,下面却鼾声四起。时任乡长(后任党委书记)的万祖祥突然拉开嗓门唱山歌,立马把与会人员惊醒了。看到有这样好的效果,以后公社召开会议,万书记在会前会后都让陆瑞英领唱山歌,把大家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精神状态较以前大不一样。

1954年冬,陆瑞英参加了常熟县民间文艺会演,演唱的传统山歌《十二月花名》获一等奖。1955冬和1956年春,她和其他歌手一起参加县、地区、省三级民间文艺会演,演唱的白茆山歌又获优秀奖。

1958年秋和1959年秋,白茆乡政府组织白茆塘两岸万人山歌对唱会,塘南塘北的所有歌手都参加赛歌,河面上泊着来自四乡八镇前来听山歌的船只,来自北京、上海、南京、苏州等地的民间文艺家、音乐家、诗人都参与观摩。陆瑞英和万祖祥等人在河中心“指挥船”上用山歌开场,并用山歌指挥调度,还不时抽身参加对歌。整个对歌活动场面宏大热烈,白茆塘两岸人山人海,双方用扩音机传送山歌,你来我往一曲接着一曲,直到夜深两岸歌手和观众才依依离去。

陆瑞英的山歌越唱越出名,1960年江苏民间文学研究会成立,陆瑞英当选为理事。同年她出席了省文教群英会,以后接受荷兰汉学家、中日文化农耕考察团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团的专访。

故事从村头讲到北京大学

20世纪60年代的江南农村,大兴水利建设,各乡的农民们汇集在一起挑土方,做水利,挑灯夜战,并开展劳动竞赛。作为文艺骨干,陆瑞英被安排到工地上为民工们唱山歌,唱好人好事。这年乡里围圩岸,组织上又让陆瑞英去唱山歌。那天天气十分寒冷,陆瑞英白天、晚上连续唱山歌,结果患上了感冒,把自己喉咙唱哑了。

第二天陆瑞英早晨起来,突然发觉喉咙发不出声音了,经过治疗,慢慢可以讲话了,但声音低哑,再也不能放开喉咙唱山歌了。她伤心地哭了,觉得眼前一片黑暗,不能唱山歌似乎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陆瑞英的嗓音嘶哑后,时任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周正良主动和她取得联系,勉励她另辟蹊径讲民间故事。从此之后,她除了参加劳动生产外,经常给村里的农民,学校的学生和企业的工人,以及机关的干部们讲故事。

为了丰富故事内容,陆瑞英积极地外出与其他民间故事家进行交流,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也要求对方把故事讲给她听,从不放弃“以故事引故事”、“以故事换故事”的机会。她虽然读书不多,但有惊人的记忆力,且有创编故事的特殊本领,尤其擅长搜集身边真实事例,编成家庭伦理教育故事。只要是别人给她讲过的故事,她都能牢记在心。回来后,她把听来的故事细细进行琢磨推敲,并根据自己的口味进行修辑和整理,然后再把加工后的故事讲给四乡五邻的群众听。

一次,她路过鲇鱼口摆渡过河,利用摆渡老人等客空隙,说起了关于鲇鱼口的故事。说是海瑞开白茆塘时遇老鼠受阻,观音菩萨派鲇鱼相帮才把白茆塘开通了,所以这里叫鲇鱼口。摆渡老人对陆瑞英说,你只讲了一半,后面还有:鲇鱼自恃有功,每年六月初三要吃掉一个孩子,后来有个老铁匠挺身而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最终杀死了大鲇鱼。从此,陆瑞英每讲《鲇鱼口》故事时,都加了后半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引人入胜。

陆瑞英的老伴陆和生,也是唱山歌、讲故事的热心人。他是个木匠,在外做活时,听到山歌、故事,回家就讲给陆瑞英听。年老之后,空闲时间多了,陆瑞英回忆那些多年不唱不讲的老山歌、老故事,就请老伴记录。她还注意把一些农村的新人新事融入到自己的故事中,不断地创作出新的故事。目前,陆瑞英能熟记200多则民间故事,只要你说出什么题,她就能讲出什么故事内容来。

她的故事内容以社会生活故事为主,语言生动,极富乡土气息。分为天地人物传说、乡土传说、家庭伦理故事、生活故事、神奇故事和笑话等,门类广泛,生动形象,深受老百姓的喜欢。最近她去了常熟理工学院和常熟老年大学讲故事,2007年5月还登上了北京大学的讲台,她的故事感染了北大的教授、学者,感染了全国最高学府的师生,反响十分强烈。不久前,她在波司登播音室里为波司登集团公司4000多名工人、干部讲故事,连续讲了18天,每天讲一个多小时。在那些天里,陆瑞英故事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主要话题。

  陆瑞英的故事价值很高,一方面能看得出一些久远年代中间透露出来的历史背景、时代信息;另一方面能够很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和老百姓追求真善美的一种基本准则,所以一直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专家的重视,江苏省和苏州市两级民间文艺家协会先后三次召开陆瑞英故事研讨会。2007年,由中国民俗文学学会和古里镇人民政府联合编辑,把陆瑞英讲述的80篇故事和100多首歌谣作了整理归纳,出版了《陆瑞英民间故事歌谣集》。同时有130多则故事和200多首歌谣分别在《民间文学》、《民间文艺季刊》、《吴歌遗产》、《江南民间叙事诗及故事》和《苏州民间故事集》,以及荷兰学者编写的《山歌》、日本学者编写的《中国江南の民俗文化》等报刊上发表,1994年作品《刘猛将》,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颁发的“94文学新人新作”三等奖。她的事迹,先后被录入《民间文学家辞典》、《中国民间文学家大辞典》、《中国文艺家传集》和《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她于1999年被常熟市文化局评为“常熟市农村文化明星”;2004年12月被江苏省第二届农民艺术节组委会评为“文艺之星”;200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评为吴歌传承人;2007年6月,被文化部命名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吴歌)代表性传承人。

现在的陆瑞英已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理事。她热爱生活、热爱山歌,不断地传承着白茆山歌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至今已带出了王美琴、孙妙林、徐桂英、陆美玉、李妙芬、闵月娟、唐妙琴、邹瑛、朱金妹、孙琴芳、陆衡、屈菲等一大批优秀的老中青三代著名山歌手。其中闵月娟还二进中南海给中央首长演唱白茆山歌,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赞誉和肯定。她的孙女陆衡和外孙女因得到她的真传,现在已是远近闻名的青年山歌手。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0
相关文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