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瑰宝女匠人 国家级传承人:巴拉嘎日玛

来源:匠心物语    作者:匠心物语    时间:2019-11-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它激发着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是传承人,历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文化历史的伟大创造者。他们以自己的信念与执著,挽救、保护、传承着濒临消失的活态文化,每个人不平凡的经历,演绎着让人感动的故事。

内蒙古大草原

从古至今,制作蒙古族服装服饰者,也多是女性。为了传承蒙古族传统文化,促进女性成长、进步和就业,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启动实施“布丝瑰行动计划”。

丝瑰:在蒙古语中,包含女性和服饰的双重意思。寓意:用“布”和“丝”制作民族服装服饰瑰宝。内蒙古妇联实施“布丝瑰行动计划”推动蒙古族服饰时尚化、生活化、品牌化、产业化,从而带动更多女性就业增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发起的“布丝瑰行动计划”展示活动——“丝路绣梦 巾帼匠心”内蒙古民族服装服饰艺术精品展示及文化研讨交流活动将于9月中旬在法国巴黎上演,展示来自蒙古族不同地域的70多套服装服饰,展示草原文化的灵光与柔美!

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北方游牧文化的摇篮,几千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各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家园和灿烂的草原文化。作为草原文化的重要构成,蒙古族服装服饰是其瑰宝,下面,小北带你去听听这些民族服装服饰非遗传承人的故事。

巴拉嘎日玛

承民族技艺的创业巧手

巴拉嘎日玛出生在阿鲁科尔沁旗巴拉奇如德苏木中诺尔嘎查,她的外祖母和母亲是当地有名的民间缝纫艺人,年幼的她耳渲目染,深受长辈们的影响,制作出的蒙古族服饰设计美观、做工精细,特色鲜明,深受广大客户喜爱,她也将这门手艺不断传承发展。

1998年,草原上召开那达慕大会,她亲手缝制的15套蒙古长袍,在那达慕会场惊艳亮相,让人耳目一新。

聪慧的她,敏锐的意识到民族服饰市场的良好前景和无限商机。2000年,她正式从事制作蒙古族服饰,并以自己的名字注册成立了蒙古服饰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各类蒙古族传统手工刺绣服装、靴帽、饰品等,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她使自己的民族饰品事业不断壮大,并且还带动了很多牧民从事此项事业增收致富。

民族手艺得到传承

巧手缝制,再次创业

?

用心做好民族文化产业——创业成功

创业之初的艰辛可想而知。她和家人租住在一间40平米的小厅,这一租就是五年。一次,预定的几十套民族服装即将到期拿货,爱人却因疾病突然去世,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她一个人的身上,她忍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看着三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坚强地日夜加班加点,将服装如期交货。

孩子们看到母亲这样辛苦,都争抢着辍学回家帮助母亲分担家庭重担,但都被她严词拒绝了。之后,心情沉重的她有了放弃制作手工制品的想法。当地的一位老师得知此事后,鼓励她:“你的技艺代表的不是你一个人,而是代表着蒙古族的民族文化,要坚持下去,要传承下去,要将它发扬光大。”

于是,她重拾创业信心,坚强地迈开了创业大步。

民族文化

薪火相传

远销国外

她积极参与妇联组织的巧手培训,影响带动了来自全国各地几百名慕名赶来学习的缝纫爱好者,她热情相待,毫无保留将传统技艺倾囊相授。

公司累计制作三万多件蒙古族服饰,销售遍布全国各地,还远销到了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内蒙古博物馆、通辽博物馆收藏的蒙古族传统服饰就出自她之手。

? 2011年她参加了西安第二届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 2013年去非洲参加了“中非文化交易”活动;

? 2016年度荣获赤峰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 2017年,她的作品参加第十四届蒙古族服装服饰大赛并且获得银奖,被赤峰学院聘为“西拉木轮蒙古手工艺实践与培训地”特聘教授;

? 2017年,她被推荐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她还开设了民族技艺培训班,将民族技艺广泛传承,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今天,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下,蒙古族服装服饰文化将搭上时代的快车,走向世界。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0
相关文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