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芃芃精品展"亮相国家博物馆 以刀做笔游走方寸之间

    来源:艺术中国    作者:艺术中国    时间:2017-08-26

     

    去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中国艺术研究院著名艺术家系列精品展——骆芃芃精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共展出了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骆芃芃创作的印章印石45件,印屏放大样品33件,书法作品14件,巨印作品原作及放大样11件,篆刻艺术和现代生活相结合的作品若干。

    篆刻是一门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艺术,但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其除了作为印章的实用功能外,更多的是作为中国画和书法作品的款识。而今,“骆芃芃精品展”颠覆了观众们对篆刻的传统概念——篆刻,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美学价值和学术价值都值得人们深度挖掘和学习,值得后人传承发扬,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本次展览系统地展示了骆芃芃的篆刻及书法作品。骆芃芃是当代篆刻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代表,篆刻领域的女艺术家不多,只有持之以恒的坚韧与过人的悟性,才能将独特的篆刻审美传承下去。”

    “金石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有其独特的韵味——方寸之间以刀做笔,行走石上。骆芃芃所表达的艺术语言具有很高的文化韵味,作为女性艺术家,她的风格并非细腻、圆软的唯美之感,而是坚韧、豪放,刀刀有力。她用篆刻方式呈现传统文化,将简短的经典凝刻于方寸之间,这种新的探索和结合十分珍贵。”

    的确,本次展览无论从作品的内容还是展品陈列上都匠心独运:在创作主题上,作品以“诸子百家警句”、《论语》警句、《道德经》警句、《诗经》经典等为印文进行创作,将传统的艺术形式与国学经典相结合,发展了印章的新的可能性。同时,其作品中印文、印材和印纽有机结合,相得益彰,达到了内容和形式上的完美统一。骆芃芃立足当下新时代的审美需求,在展览中全面体现印章艺术的多重审美价值,正可谓古韵犹存,融入当下。

    值得一提的是,骆芃芃的篆刻艺术更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篆刻艺术,已经在骆芃芃的努力下从中国走向了世界。越来越多的篆刻艺术品被应用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它们可大可小,有的成为一种精致的文人装饰,有的成为可以作为城市地标的公共艺术作品——这也是骆芃芃一直以来致力于研究的课题,目的是拓展篆刻艺术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些丰富的作品既展示了艺术家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技艺,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在文化传承中的使命感和人文情怀。

    骆芃芃篆刻的印章以书法舒卷自如、刀法沉着畅快、章法浑然天成而独具特色。她继承了秦汉印乃至吴昌硕风格中的古朴和浑厚,吸取了汉将军印、黄牧甫以及齐白石刀法的凌厉老辣,形成了外刚内柔的艺术风格。以女性之手“凿山骨”,其大气的作品风格颇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放之感。

    正如她的篆刻作品一样,骆芃芃的书法作品也入古出新,别具风貌,自成一家。纸上笔墨与石间刀刻相互映衬,书写了一个女子的阴柔与刚劲,连接起古今传统的现代对话。

    “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中国篆刻艺术,使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当代发扬光大”是骆芃芃一直以来不变的追求。人们通过她的篆刻与书法,重读历史经典,感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跟随她的探索了解篆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据悉,身为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的骆芃芃时刻不忘自己继承和发展篆刻艺术的使命,在她的努力下“中国篆刻艺术”于2009年9月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篆刻艺术从而走进国际视野;2014年,“金石篆刻”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除此之外,她的团队开发了《篆刻艺术应用软件》,通过现代高科技和传统篆刻艺术相结合,让更多的普通民众认识并喜欢篆刻艺术。她还致力于探索篆刻艺术的新型展览方式,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开发出与茶包、邮票、服饰相融合的艺术衍生品,将篆刻带入千家万户,并通过展览把中国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带到国际舞台,在意大利、英国、日本、新加坡、韩国、法国、美国等主流艺术馆展示作品成果,推动篆刻艺术国际化。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0
    相关文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