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曲盈&王戎双个展
来源:中国美术展览网 作者:admin 时间:2016-08-05
展览名称: “剩余价值”曲盈&王戎双个展
展览时间:2016/08/13~2016/08/19
展览地点:[北京]-北京怀柔区桥梓镇沙峪口村 上苑艺术馆二号厅(桥梓艺术公社)-(上苑艺术馆)
主办单位:上苑艺术馆 协办:天津当代艺术沙龙
参展艺术家:曲盈 王戎
策 展 人:李辉
艺术总监:马力
开幕时间:2016年8月13日 (星期六)15:30
王戎:女,1990年大连创作类型有平面绘画装置街头艺术行为艺术影像作品等
个人艺术观点:我要说话,我要用作品说话。艺术就跟竞技体育一样,在继承的同时不断突破以前的边界。不要问我你是画画的还是做行为艺术的这种问题了,我是一 个艺术创作者,我只是用最直接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胡思乱想。艺术创作者的感性一定要大于理性,若理性多而没有感性,就像一棵树已经枯萎,特别乏味。没有激 情了,艺术生命也就完结了。
曲盈:女,1986年生人,200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造型学院油画系,2014年至今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院油画系,以油画及拼贴作为主要创作手段
创作感言
“我认为拼贴是一种开放的创作模式,截取现实的物象,进行超越于现实的表达方式。理性建立起规整的世界,而艺术创作的过程常常是非理性的,我用拼贴与绘画的方式来探索自身新的主题和新的表达方式。”
对曲盈和王戎双个展的评述
苏丰雷
一
曲盈迷恋于拼贴技法,她说:“找到一个可以确切表述自己艺术理念的方法并且不断地丰富与确认它,达到一个程度然后不断向其他的方向探索。”她申请驻馆的拼贴作品,获得在上苑艺术馆显要位置长期展览。不必细察穷究内涵,这组极具装饰风的作品为所在空间增色有力。她有一篇文章梳理了拼贴技法的源流谱系以及她对此的理解和运用。她借用中西方名画、现实新闻图片、动物和风景摄影等等,一切图像无不可被她挪用。在图像与图像的并置之间,戏剧的魅力或张力辐射出来。拼贴或并置,有一种喜剧的表面效果,引人入胜。但这胜境中,图像本身以及图像之间存在的故事性和神秘性,耐人寻味,有时候却并不是喜剧,含蕴丰富的可能性,甚至喷薄的悲剧力量。
这种技艺不仅限于在艺术领域使用。20世纪里程碑式的诗作《荒原》(艾略特著),在“卓越的匠人”庞德的斧正下使用了大量的并置手法,每个章节是相对独立的情景或戏剧,之间是巨大的跳跃和空白,使文本增添了美感和极其丰富的解读可能性。
这种纯粹的并置或拼贴被曲盈运用娴熟。我注意她在驻馆期间所作作品有一些变化,一是对材质的使用拓展了,三是更多运用手绘的图像完成拼贴——“拼贴”其实是两个技法:“拼”与“贴”,她现在更多运用了“拼”,也就是并置,让几幅极简的小画组合成一张大画,画面之间的并置,有她深心想表达的观念在。她确如她自己所说,在对“拼贴”技法的确认中不断向其他方向探索。
在 材质运用上,她开始使用水泥砖做作品,在其中每一块砖头上手绘、拼贴,进一步实现了绘画的装置化。手绘作品的并置,在她,是把组画或联画画在一幅画中,似 乎又回到了纯手绘,但是曲盈毕竟从技法上绕了有意味的一圈。常常是这样,从一个点出发,饶了一圈又回来了。但是,这个点肯定不是原来的出发点。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当今时代,大量的表达和问题出现在了网络虚拟空间(对应着林林总总的图像),但对于这些图像的截取,不再如传统纸媒时代那么便捷,手绘是一灵慧的选择。我觉得,曲盈那件《404not found》,不尽然是一件普通油画,似乎也能跟她的艺术风格扯上干系,也许可以这样理解,她用手绘的方式挪用了手机网络上的图像——这可视为她对“拼贴”技艺的一种拓展。
二
王戎是一个有表达欲,而且经常是对于关联我们生存的公共问题进行发声的女性艺术家。不少人对她在房价、雾霾、故乡变异三个主题上的行为艺术印象深刻,这体现着首先是作为一个公民的艺术家的艺术良知。
王戎在驻馆期间的创作作品,虽然看上去“普普通通”,但有大义存焉。从她身上似乎能看见“90后”身上的一种觉醒意识,我不知道这种现象是不是普遍存在。但这显然跟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全球化诸多因素有关,是新时代的产物,也许还是必然的产物,由此,我们有理由警惕这个社会在文明上任何可能的倒退。
王 戎在驻馆期间导演了两个微记录片,一个四分半钟,一个五分多种。两个纪录片同题,均叫《一个夜晚》,只是一个是诡异版,另一是温柔版。纪录片中的具体情景 可以略去不说,有趣的是王戎的一段自述,她说:“上面发的视频是同一个夜晚,分别描述了两种角度两种心态的体验。一个是对自然的爱对生活对时间的感激。一 个是对自然的敬畏对死亡的恐惧。一千的读者就有一千的哈姆雷特,用这个理念去表达一个夜晚不同的心境。”这“两种角度两种心态”,是她对自己心灵不同侧面 的捕捉,还是对当时参与拍摄的人的不同心态的猎获?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可以断定,王戎不是一个唯我主义者,她意识到了与他者——甚至是他我——的共同体存在,借用基督教信仰的说法,大家是弟兄姊妹的关系。正常的社会会诞生个人主义者,正常的社会也会诞生具有公义的非唯我主义者,这是不断地自然的成熟。这是一个“90后”年轻人所确认和做出的非常年轻的表达,很常识,但是非常重要,对于我们这个社会。
在这里,王戎使用了并置的手法,两个视频里情景几乎一致,只是配音配乐有风格上显明的差异,即便不配上她自己的解说,我想观众也能明白其中意思。
以这个作品的表达为中心,即以王戎呈示的多元共在理念为中心,王戎在其他作品中表达了对个人和群体普遍存在情境的关切(《我们都是僵尸》、《愚蠢的人类》、《漩涡》等——以下未特别标明,均是架上油画),同时,她个人也在对宗教的关注中实现着对自己的救赎,并把这种体认直接表达了出来(如fuckoff and smile、godsay nothing)。 她对于社会共同体的态度再次通过《我们不同也相同》表达了出来,正是立基于她对个体和群体的人性化的理解,她悲悯于灾难中人类的苦难(《救赎(汶川地震震 中映秀的一所学校震后的墙面)》。因而,也就更加懂得人生中珍贵的事物,比如爱情(《守护爱情》)、个性(拒绝被简单化,《不要给我贴标签》;保护自己的 私想,《不告诉你我在想什么》等)、记忆(装置作品《时光宝藏》)。尽管王戎通过一个人的传记,表达的价值颇多,但是其依托还是观念和灵感,而不是鲜明的 风格语言,一种对应于心而又独特的风格,也许可以帮助她实现声音的精确和扩大,从而甩掉阐释,让其可有可无。
2016.7.31
作者介绍:
苏丰雷,诗人。1984年生于安徽青阳,原名苏琦。2014年与友人共同发起“北京青年诗会”。2015年于上苑艺术馆驻馆创作。著有《息词》等诗集。目前生活于北京,担任上苑艺术馆特邀独立艺术评论人。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