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我们对美的认知太功利了!

    来源: 茶馆稿人访谈书院    作者:马未都    时间:2015-11-03

    “今儿咱们不是采访,就是大家一起聊天。”干净的衬衫,利落的平头,端坐在藤椅上,喜眉笑眼,直视着大家,这样的一句开场白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我们对美的认知还是太功利了”。马未都回答问题干脆直接,不掩不饰,都是大实话,性情时更有京腔京韵的大白话,形如逗贫,但仔细琢磨颇有深意。短短一个小时的侃,透出的却是他几十年的人生智慧。其中也不乏有感叹,对于当下的“全民淘宝热”,他希望人们更多地把收藏当做一种文化消费,而非投资。

     

    文化大厦是个畸形的怪胎

     

    “我们对美的认知还是太功利了”,马未都说。中国历史上共出现过五次“收藏热”,当下的第五次有很多人是抱着投资获利的心态进入的。“我想提醒那些想赚钱的人,不要仅仅关注钱,应该更多地关注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修养、修炼,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对文化了解得更深,才能获得更好的商业利益,关注文化将让人受益终身,快乐一生。”

     

    对于消费,马未都说:“消费分为有形和无形。文化的消费,属无形的消费。比如,你花了50元钱到博物馆来看展览,得到的东西就是无形的。不像你花10元钱买一桶爆米花,那是有形的。无形的消费应该是精神的消费。今天的文化消费观,在无形和有形消费中间差距很大。所以我们应当更多地强调中国人的文化消费。因为,只有文化带给你的快乐才会伴随你终身。”

     

    马未都从一开始搞收藏就是在遵循着乐趣而非投资的收藏理念。“我跟其他藏家不一样的地方可能在于,第一,我是白手起家,没有任何世家的背景;第二,完全是出于个人爱好。我当时喜欢文物的程度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那是一种执迷的状态,并且我是在它没有当今价值的时候喜欢这些东西的。”

     

    “我喜欢一样东西看重的是它能否给我带来快乐,并不是说这东西是否值钱。我们对钱的消费总是要适度的,过了就成累赘了。不是说有钱的人就一定活得特别快乐。现在的人在各自领域中,陷入无意义的竞争,让你去进行攀比,而忽视了精神消费。”马未都是因为喜欢就去买。“你不可能知道它的全部,只能了解它的一部分,这会让你对研究和破译它产生极大兴趣。我希望知道过去的生活和今天有什么不同,过去中国人对艺术的认知和今天有什么差异,不同朝代的人对文化的解析又有什么区别,这就是文物对我的挑战和吸引所在。”

     

    马未都说,今天我们这个文化大厦虽然建立起来了,但它却是个畸形的怪胎,因为大部分人不是因为喜欢其中的文化,而是在其中淘宝,很多人对它趋之若鹜是因为它跟钱有关,假设它跟钱无关,也许很多人就不喜欢它了。

     

    投资和消费比起来依然是消费站在高点上,它是终极的。采访中,马未都谈到了外国人对于文化的消费观。2006年,美国有个收藏家在法国买了一张画,花了2000万美元,但法国规定这张画不能运出法国,他咨询律师,说:“你捐一笔钱给基金会,基金会去买这幅画,再借给你挂在家里,挂到死的那一天,再归还基金会。”他很高兴,给基金会捐了一笔钱。他是典型的消费观,花了这个钱把画挂在墙上使他高兴就达到了目的。“我们没有这样的人。因为我们是依赖艺术品产生的金钱价值生存,而不是依赖艺术品产生的艺术氛围生存。”马未都讲到这里无奈地笑言:“我希望这样的情况能有所改观,但估计我们这代人是看不到了。”

     

    博物馆是辆公交车,自己是司机,累了也得开

     

    本着对文化消费价值观的推崇,马未都决意,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马未都说“搞文物收藏这个事情,一开始是个人乐趣,后来心血来潮,就做了博物馆。之后就逐渐演化成一种社会责任,我好像有点儿背负着这个责任,否则就没办法向公众解释,也没办法向自己解释。”

     

    1992年起,马未都便开始为建立博物馆而奔走。199610月,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获准成立。而这也成为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2007年,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正式更名为“观复博物馆”。至于“观复”由来,他解释:“观复,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是:‘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观即看,复即一遍又一遍;观复就是反复地看,这其中就有喜欢,还有研究的意思。”

     

    在马未都看来,博物馆是社会的花瓶,是一个文化消费的场所。“现在,观复博物馆应该是国内最正规的、也是唯一进入良性运作的私立博物馆,”马未都坚定地说。

     

    在博物馆运营上,马未都提倡赞助人文化。观复博物馆实行理事会制和会员制,由全部理事承担起对博物馆的社会责任。“理事只吸收自然人,不吸收法人,他们都是对中国文物有热情的人,理事可以拥有文物,也可以不拥有文物,但条件是必须愿意为了中国文物做出贡献,大家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其权利和义务也是相等的。”马未都说,理事制博物馆是可以延续、继承的,只有这样才能把这个博物馆变成社会财富而并非个人财富。

     

    博物馆是非盈利机构,马未都将改制后的博物馆戏说成“收藏界的希望小学”。“因此理事们不可能在这里赚到钱,大家都是为了共同的兴趣来做这项慈善事业的,第一批理事都是功成名就、经过市场历练的人,是看得懂财富、知道如何享用财富、如何与社会共享财富的人,对于他们来说,共同经营博物馆是人生的一大‘大享受’。这种享受是其他形式无法替代、无法获得的,有这点就已经足够了。”他说。

     

    采访中,马未都有很多形象的比喻。他说,以前,博物馆好比一辆公交车,自己是司机,累了也必须开,没人替。现在还是开着这辆车,但是车上坐满乘客,而且每个乘客都会开车。这样,如果自己累了,有一天下了车,大车仍继续向前开,谁下车都没关系。

     

    看来,一个良好的制度要比一个优秀的人更重要。近二十年来,观复博物馆形成了清晰的经营模式,并取得了稳定的收益。杭州、厦门和哈尔滨分馆相继开办。

     

    谈及观复博物馆的未来,马未都说:“我想让它摆脱我个人的影子,我想及早离开博物馆,那时候就表明它已经进入一个很良好的运营机制了。将来可以把这个物质和文化的、有形的和无形的财富留给社会。一百年、两百年后,观复博物馆依然存在,这是我的愿望,也是全体董事的愿望。”

     

     

    青花海水龙纹八棱梅瓶(元代)此藏品受主人委托交流咨询13911389456

     

     

    越窑双系堆刻花梅瓶(五代/北宋)此藏品受主人委托交流咨询13911389456

     

    采访手记:中国传统的收藏观念是秘玩,是中国特有的狭隘封闭的收藏观念,和西方办博物馆的公开方式刚好相反。马未都之所以能够成为有影响力的收藏家和博物馆届的学者,不但因为他比别人早一些看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比别人更早地懂得了应该珍惜中国的古典艺术品,更因为他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收藏观念,把收藏公众化了。

     


    蛐蛐罐(大明宣德)此藏品受主人委托交流咨询电话 13911389456

     

    从马未都30多年来的收藏经历和近二十年的博物馆发展来看,收藏公众化已经在悄然形成着。尽管观复博物馆位于偏远的小村落,且属收费性质,每天仍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参观者慕名而去。这与以往的博物馆免费组织参观大有不同,希望这种观念性转变能够直接刺激文化消费时代的到来。希望早日看到国人将参观博物馆视为生活的必需!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