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珍:困境中走出的藏羌织绣守护者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许亚群    时间:2018-01-22

  虽然作品在北京前门大街展出的时间不长,却成了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华珍的难忘记忆。返乡的旅程中,她脑海中依然不断浮现出在前门的古老牌楼下,一群群青年人簇拥而至的身影。在这里,她真切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完美交融,而这些场景一度仅存在于她的梦想中。

    日前,由中国非遗保护协会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专家)资助项目”公益活动在京拉开帷幕。作为项目资助的20位传承人之一,杨华珍和她的藏羌织绣以惊艳的姿态亮相京城,唤起了人们对藏羌古老文化的憧憬。

    灾难中闯出坎坷路

    在杨华珍的家乡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层峦叠嶂间隐约可见碉楼寨房、佛塔经幡交相辉映,藏羌两个古老的民族在这片灵秀土地上共同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藏羌织绣是千百年来藏族、羌族人民在岁月中沉淀下来的最为鲜活,也是最适合与当代对话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杨华珍说。

    藏羌织绣是“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和“羌族刺绣”的合称,分别于2011年和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对于出生在刺绣世家的杨华珍而言,这两门艺术颇具融会贯通、一脉相承的特色。

    杨华珍早年曾是当地一名摄影记者,用镜头记录家乡的大好河山。然而2008年汶川大地震让她的家乡遭受重创。目睹着满地废墟残垣,杨华珍内心无比煎熬:“我应该做点什么,才能让大家重新振作起来?”

    抱着这一信念,杨华珍放下了相机,拾起了绣针,带领着10来个志同道合的老姐妹毅然离开大山,来到四川成都,为乡亲们探索以手工技艺重建家园的创业道路。

    来到成都后的2个月,正在杨华珍一行即将花光身上所有的钱、走投无路的时候,一位企业家找上门来,不但用38万元收购了全部产品,还承诺将提供场地,支持她们进行藏羌织绣的创作。“天灾无情人有情。在那一刻,我们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她告诉记者。

    在社会各界的热心帮助下,藏羌织绣发展逐渐步入正轨。2009年,位于成都市文殊坊的“藏羌绣苑”成立;2011年,“中国汶川藏羌绣传习所”在汶川县映秀镇建立,开辟了“传承人+协会+公司+农村合作社”的传承模式。9年的光阴,杨华珍和她的藏羌织绣团队逐渐从起步的艰难时期中挣扎出来。

    年轻化、国际化成文创“法宝”

    经历了发展初期的迷惘,敢想敢干的杨华珍逐渐锁定了青年市场。“年青一代对非遗文化关注度不够的关键原因,还是非遗没有融入他们的生活。”尤其是成为四川大学客座教授后,杨华珍经常主动与大学生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在杨华珍的努力下,团队中的年轻人逐渐多了起来,他们时常会到村寨写生,去老艺人家拜访。青春T恤、iPad保护袋、纹身美甲图案等都有了藏羌织绣的印记,且销量颇为可观。

    积极开发海外市场,是杨华珍做文创的又一大“法宝”。“海外市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特别的情结。”她告诉记者,每当她与海外设计师交流时,都能感受到对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重和好奇。近年来,一系列知名品牌纷纷和藏羌织绣合作,这部分收入也成了维系日常开销的重要组成部分。

    “年轻化是基础,国际化是发展方向,而品牌化则是理想。”杨华珍说。

    一切为了传承下去

    “每当我看着身边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为藏羌织绣积极出谋划策的时候,内心既欣慰,又辛酸。”杨华珍告诉记者,获得各项殊荣,累计培训出1000多名“绣娘”,与国际众多知名品牌合作……在外人眼中似乎风光满满的她,脚下之路其实依然艰辛,目前只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我担心能否给年轻的传承者们更好的待遇,留住这些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她说。

    “我用技艺搞经营不是为了致富发财,而是要反哺公益,让民族文化瑰宝流传下去。”这是杨华珍始终坚持的宗旨。在她众多“头衔”下,“成都华珍藏羌文化博物馆馆长”这一身份是她最引以为荣的。该馆是以保护、抢救、继承、弘扬、发展藏羌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为宗旨的民办博物馆,其中很多藏品具有较高的艺术、学术价值。2014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然而,博物馆每年的场租使得杨华珍无力承受。“政府每年都会给我们拨款20万元,可是远不能维持博物馆的日常运营。”杨华珍对此表示无奈又心痛。

    “藏羌织绣是濒临失传的技艺。杨华珍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且在文化创新方面建树显著。对于这样优秀却面临实际困难的传承人,应给予重点支持……”主办、承办方相关负责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专家)资助项目”公益活动的开幕式上表示,将给予传承人经济支持,并帮助其宣传推广非遗产品。

    杨华珍也在会上表示:“虽然国内一些非遗项目开发目前仍有困难,但社会各界已经逐渐认识到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中国非遗的未来需要全社会同心协力,共同缔造。”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0
相关文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