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瑛:醇厚温润 画如其人

来源:易雅艺术    作者:易雅艺术    时间:2020-08-21

温瑛,1941年生于北京,号暄夕楼、依柏山房主人。现为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画院画家、王雪涛纪念馆馆长、中国女画家协会顾问、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名誉会长、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九·三书画院院长。温瑛是中国画艺术名家王雪涛的学生、儿媳,得其指授,深谙传统绘画精髓,画风清新自然、纵恣豪放、独具特色。

醇厚温润 画如其人

文 / 孙克

▲《一任庭花日影移》68cm x 136cm

女画家温瑛的名字在北京中国画界已为大家所知,在全国的知名度也很高,尤其在中年以上的名家群中。自八十年代以来,她一直在当时颇有影响的《中国画》编辑部中供职,十余年里埋头于编辑工作,为画家们付出许多辛劳。每年编辑们到各地组稿也随时接待来访的各地画家,有老朋友也有生面孔,她总是一视同仁,她的热诚和宽和的性格,令她在画家圈中很有人缘。九十年代以来,她的花鸟画越画越好。她担任《王雪涛纪念舘》馆长,又担起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会长的重任。她是一个从不张扬、性格温厚,肯于奉献的人。

▲《秋愿图》68cm x 136cm

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温瑛的花鸟画陆续在中国画界崭露头角,她从一九五六年入中央美院附中,一九六零年就读北京艺术学院后转入中央美院,一九六四年中央美院毕业,所学专业是雕塑、版画。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打下牢固的专业基础。多年来她生活在一个中国画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她经常观看雪涛先生作画,又多年做《中国画》编辑、编审,因此,她有准备并果敢而自信地拿起画笔,经过辛勤不懈地努力探求,终于成为一位知名的写意花鸟画家。

▲《瑞雪兆丰年》136cm x 68cm

一九八六年末,深圳举行一次隆重的全国名画家联谊活动,与会的南北大家,有朱屺瞻、程十髮、何海霞、崔子范、白雪石、张仃等……老前辈,中年名家更多,人数有五六十位以上。在联欢笔会上,温瑛初显身手,画牡丹和芙蓉很得王派神韵,而且气势不凡,振笔直遂,色彩浓而不艳,饱满富厚,亦如她本人的气质个性,当场博得了诸位画家的赞赏。从此她的花鸟画开始引起画界的注意。她的画风鲜明强烈,只要画笔在手,冥想片刻,放笔落墨,虽不能说落笔如风,却是胸有成竹,毫不迟疑,痛快淋漓,心手双畅。在女性画家中,很不多见。

▲《丽枝锦屏》138cm x 68cm

中国画注重师承,因其艺术语言、规律法则约束性较强,学者入门需要逐渐学习笔墨技法,方能由浅入深、由低至高地、理解和掌握中国画艺术之意境和意趣的独特精神。而不同的画家在技法和风格方面的特性,在其传承过程中的影响所及,自然地形成门派。王雪涛先生的艺术,是在中国花鸟画发展至近、现代非常重要的标志。而温瑛得以雪涛先生亲授唯得天独厚也。温瑛画牡丹得雪涛心法,作花头色彩浓郁,落笔磅礴而饱满丰厚,气度恢宏,在似与不似之间,方与不方之间,勾筋点叶由浓而淡,落笔迅疾而力度颇重,后作枝干则审计黑白疏密、或直或曲或实或虚信笔由之。端庄辉煌有大国之色。

▲《满树花开花香绕》138cm x 68cm

她亦喜画水仙、天竹、芙蓉、紫藤、荷塘等题材,同样得到观众的喜爱。她笔下的花卉不但具清雅秀丽之特点,而且花叶丰润饱满,劲健挺拔,有一种风姿绰约的神态,很有个性。在花卉之间,也穿插点缀黄鹂、喜鹊、蜂、蝶之物,尤可仿佛雪涛的神韵。近年来,她的作品题材不断扩展,在内涵和意境上亦有突破,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凡画界和温瑛有过交往的朋友,都很了解她宽厚温和、乐于助人的个性,对年轻有才、境况困难的画家都给以同情和帮助。当年在中国画编辑部做过客人的画家(如今很多已成名家),在谈到那时《中国画》所给以的支持,心存感激时,她总淡然以笑处之,这又是她为人善良宽厚的一面。

▲《古都春色》138cm x 68cm

生活及艺术道路的坎坷凭借她敏慧灵性、耐劳坚韧而成就了她的绘事。花鸟画有很深的人文背景,很厚的文化积淀。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学观念,一个人的学识、性情、品格、修养全部化为对生命的讴歌。花、草、虫、鸟等,看来平凡自然的景物,蕴涵了生命的繁衍与发展这永恒的主题。

▲《富贵祥和》68cm x 68cm

从她的作品中已深谙此中精髓而成为一名成熟的花鸟画家,她已把继承和发扬我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作为一个画家的使命。欣赏她的作品,看到她多年努力的成果,我真为她高兴。

▲《繁华盛寿》68cm x 136cm

雪涛先生一直以来坚持师造化、师古人、师师长的信念。他对钱舜举(钱选)、林以善(林良、华新罗、陈白阳、徐青藤、八大山人、王梦白、齐白石等作品多有临写,且反复琢磨体会。但他并不囿于成法,而是主张的师造化,重在融会贯通而得其心源。

▲《院中小景》136cm x 68cm

公公给我多次讲过:临写主要是为了理解画理而不是为了掌握画法。比如林良的《双鹰》,他认为整个画面用笔洗练,章法巧妙完整,增减一分都不适宜,因此在临写时便努力忠于原作以体会原作者的用心。又如对于王一亭的《双鹰》,他在临写时把原作中向两侧分立的鹰头给调整了,这样使得本来分散的画面更集中。

▲《吉祥花》45cm x 68cm

他的艺术达到如此的境界经历非常严格的基本工训练。公公非常重视眼、手、心的练习,要做到三者的协调统一,观察与想象要通过手自如的表现出来,做到得心应手。他认为要想成为优秀的花鸟画艺术家一定要有把握瞬间动势、情态的造形能力,掌握为描写对象服务的丰富的笔墨技巧。

▲《案上春光好》68cm x 68cm

默写是中国绘画的优良传统。它可以锻炼画家敏锐的观察力、快捷的感受力、删繁就简的概括力、形象的记忆力。它摄取所描绘物象的总体特征,且强化感受、有所取舍、发挥想象;默写比速写、素描的难度要大得多。

▲《观花听琴》68cm x 68cm

雪涛先生根据前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将中国画结构的基本规律概括为“主线、辅线、破线”相辅相生的关系并加以引申。这样既突出了主体、分清了主次,又体现了多样统一,特别强调了构图的气势和运动趋向。中国古代画论多离开具体内容来谈开合,易给人误解;公公则结合主题表现加以阐发为“引、伸、堵、泻、回”五字决。这样既使得画中有画,又使得画外有画。

▲《秋步信庭》68cm x 68cm

无论是先生对瞬间的把握,还是其在构图上的深思熟虑,最终都统一在了画面的意境中。无论迅疾飞掠的喜鹊、步步机敏的白鹇,抑或展臂捕虫的螳螂,在他笔下均可夺物精魄,独具灵动生机。在他的笔下使我们找到了使情感随景物生发而溢化为想象的机枢。中国花鸟画有其独到之处,即它不仅是再现了自然而且深刻表现了人们在观赏自然美时将其幻化为艺术美的情操、志趣、理想和愿望。

▲《彤霞竞发》68cm x 68cm

雪涛先生在他的艺术创作中特别强调以以真情感动观者,只有艺术家的至诚至爱流诸笔端才能幻化出艺术之美和盎然的生气。在情与景的结合中把握机趣是雪涛先生作品中的突出特色。他多次给我讲过:“要使观者生情,首先要画画的人先自己动情。”“一幅画的内容是好的,但总要有情趣才能打动人心。要画得引人生情,善于体现自然界中不为人注意或者可能发生的一种机趣,从而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感受、回味和想象的余地。”

▲《劲骨清节瘦》68cm x 68cm

艺术技巧是从事艺术创作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这与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分不开。但把客观物象变为艺术技巧只是实现艺术的手段,它不应该喧宾夺主地从作品中游离出来单独供人玩赏。看不出运用技巧才是高明的技巧,我公公和其他优秀的艺术家一样已经臻于极尽技巧而人莫窥其巧的境界。他是以自己的学养和功力透过技巧的表现将作品展现给观者,让创作者与欣赏者产生互动“随物宛解,与心徘徊。”

▲《紫房日暖》68cm x 68cm

公公在探索用色上花费了很多精力。怎样才能在保持中国画注重物象固有色运用这一特点的同时,又能做到追求更丰富、更有层次的色彩效果?雪涛先生为此对西画色彩做了很长时间的研究,色彩的冷暖、对比、层次、过度等在他的作品中都处理的非常好。同样的色彩在他的作品中很耐看,再让另外的人使用味道就大不相同了。

▲《珠实累累》68cm x 68cm

▲《月色清凉》68cm x 68cm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0
相关文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