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利亚·拉斯尼格:情绪与真实

来源:HauserWirth画廊    作者:HauserWirth画廊    时间:2019-12-03

我曾寻找一种现实,它全然属于我,而不是外部的世界。我发现这种现实就在我所居住的身体里等待着我,是最为真切与清晰的现实。

——玛利亚·拉斯尼格(Maria Lassnig)

1

▲ 玛利亚·拉斯尼格 (Maria Lassnig)肖像照。© 玛利亚·拉斯尼格基金会,图片:玛利亚·拉斯尼格基金会、豪瑟沃斯

奥地利艺术家玛利亚·拉斯尼格(Maria Lassnig)于1919年9月8日出生于南奥地利的克恩顿州,1988年起安顿在维也纳生活和教学,直至2014年5月6日与世长辞,享年94岁。作为二十世纪最具原创性及力量的当代艺术家之一,她一直通过深刻的自省用绘画来把内心感知的身体状态“肉体化“,用她最具代表性的“身体意识”(body awareness)油画来打动世界。1988年,她成为第一位被授予大奥地利国家奖的女性艺术家,并于2005年获得了奥地利科学艺术奖章。

拉斯尼格一直笃信“真实隐藏于身体的内在情绪之中”。因此,通过直接或大胆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身体状态这一主题,贯穿了拉斯尼格的整个艺术生涯。她长久以来的自我探索,也影响了许多人,其中包括马丁·基彭伯格(Martin Kippenberger)和保罗·麦卡锡(Paul McCarthy)等重要的年轻艺术家。

时值拉斯尼格百岁诞辰之际,豪瑟沃斯邀您一起回顾这位二十世纪艺术大师的创作生涯,致以最诚挚的缅怀。

2

▲ 玛利亚·拉斯尼格 (Maria Lassnig),《和豚鼠的自画像》(Selbst mit Meerschweinchen),2000,© 玛利亚·拉斯尼格基金会,图片:豪瑟沃斯, 摄影:Stefan Altenburger

对宿命的抵抗敢于突破与挑战的艺术 

拉斯尼格父母的婚姻并不快乐,1926年,她和母亲一起搬离了出生地,来到了克拉根福(Klagenfurt)。正如她后来所描述的那样,她的童年经历对往后的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拉斯尼格背离了母亲对她相夫教子的期望,并坚定地认为“一个男人,一个孩子”并不是她的宿命。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她对两性关系毫无兴趣,相反,从她的作品中不难发现,艺术家对这一主题进行了反复的探讨。其次,童年生活对拉斯尼格的另一个重要作用便是,她对于传统或者既定事物有着另类的思考及挑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黑暗的时期,拉斯尼格进入了维也纳美术学院。即使彼时的她处于艺术生涯的最早期——技术娴熟、画风阴沉、题材保守,却也具有与纳粹官方绘画不同的视觉敏感度及表现主义品质。

3

▲ 玛利亚·拉斯尼格(Maria Lassnig),《大地分割 黑-白-灰2》(Flächenteilung Schwarz-Weiss-Grau 2 / Field-division black-white-grey 2),1953,油彩 纸板,62 x 30 厘米 / 24 3/8 x 11 3/4 英寸。© 玛丽亚·拉斯尼格基金会,图片:玛丽亚·拉斯尼格基金会,豪瑟沃斯

1945年之后,拉斯尼格开始吸收到海外艺术的影响,例如立体主义,以及相较于传统抽象主义更加即兴且具有构造特质的无具形艺术(Art Informel),逐渐远离了在艺术院校所接受的传统训练。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拉斯尼格更是深入探索了抽象主义风格以及法国超现实主义艺术。1960年,拉斯尼格搬去巴黎生活,结识了作家保罗·策兰(Paul Celan),福丽德瑞克·麦若珂(Friederike Mayröcker )和奥斯瓦尔德·维尔纳(OswaldWiener)。渐渐地,拉斯尼格的创作转到了抽象景观作品,此时,她早期柔和的色调被更强烈的暖色调所取代。在明亮的白色背景上,艺术家限制了自己的手臂动作,跪着、甚至躺在画布上,尽情地用身体描绘出红色,蓝色和黄绿色的宽松条纹,像是在向大师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致敬一般,她称这些作品为为“线条图片”( Line Pictures)——这是一个新颖具象,具有表现力和色彩强烈的风格。

4

▲ 玛利亚·拉斯尼格 (Maria Lassnig),《独裁者》[Die Diktatoren (The Dictators)],1964,油彩 画布,126.8 x 99 x 4 厘米 / 49 7/8 x 39 x 1 5/8 英寸,130 x 102 x 4.5 厘米 / 51 1/8 x 40 1/8 x 1 3/4 英寸(带框),© 玛利亚·拉斯尼格基金会,图片:玛利亚·拉斯尼格基金会、豪瑟沃斯

在其1964年的作品《独裁者》中,大型肉色主导性的独裁者在画面的上半部分,两边是两幅挂在晾衣绳上的皮囊,让人想起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教堂里创作的圣巴尔多禄茂拿着的皮囊,这是出名的诠释为文艺复兴大师的自画像。在怪诞的场景中,三个古怪的独裁者中有一个有博世的青蛙头,在四个中蜷缩着,把最小的怪物挤到角落,这个最小的怪物可能是拉斯尼格自画像。

 随着这种富有表现力和绘画风格的创新形象开始出现之后,拉斯尼格深入创作了单人或者多人的叙事绘画,从荒谬的讽刺场景或者科幻小说中的科技场面中获取灵感,衍生出了别具一格的自画像。拉斯尼格将注意力放到了自己的身上,由此所带来的作品具有漫画风格、寓意以及心理上的穿透力。她在这段时期使用的强烈色彩,例如热烈的粉色以及艳丽的紫色和红色,都不是自然界的颜色,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图像与背景关系的重新思考。

5

▲ 玛利亚·拉斯尼格 (Maria Lassnig),《像独眼人的自画像》(Selbstportrait als Einäugige),1997,布面油画,126 x 101 厘米 / 49 5/8 x 39 3/4 英寸。摄影:Sepp Dreissinger,© 玛利亚·拉斯尼格基金会,图片:玛利亚·拉斯尼格基金会、豪瑟沃斯

6

▲ 玛利亚·拉斯尼格(Maria Lassnig),《像动物一样的自画像》(Selbstporträt als Tier),1963,油彩 画布,100 x 73 厘米 / 39 3/8 x 28 3/4 英寸。摄影:Roland Krauss ,© 玛利亚·拉斯尼格基金会,图片:玛利亚·拉斯尼格基金会、豪瑟沃斯

真实的身体源于生理感受的社会命题 

1968年,拉斯尼格搬到纽约,在那里,她基于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变得越发外露直白——她将自创的“身体意识”自画像与肖像画、裸体画和静物画相结合,作品中是清晰可见的裸体,例如自画像《新自我》(Dreifaches Selbstporträt/New Self,1972),看似具象而脆弱。通过油画、铅笔、水彩等媒介,大胆地记录着自己的生理状态,同时,艺术家运用对比度鲜明的绿色、粉红色和蓝色等色彩,加之画作中夸张的身体形态,使得作品充满魄力,甚至拥有一股强烈的张力及冲击力,而这些正契合了拉格尼斯的重要主题:作为一位生于男权当道社会的女性艺术家,该要如何自我审视。

7

▲ 玛利亚·拉斯尼格(Maria Lassnig),《三个自画像/新自我》(Dreifaches Selbtsporträt / New Self (Triple Self-Portrait / New Self)),1972,油彩 画布,173 x 230 厘米 / 68 1/8 x 90 1/2 英寸。© 玛利亚·拉斯尼格基金会,图片:玛利亚·拉斯尼格基金会、豪瑟沃斯

8

▲ 玛利亚·拉斯尼格 (Maria Lassnig),《有大脑的女人》(Dame mit Hirn),约1990-1999,© 玛利亚·拉斯尼格基金会,图片:玛利亚·拉斯尼格基金会、豪瑟沃斯

拉斯尼格曾经这样描述过自己的创作过程:“我赤身裸体地站在画布前,完全不准备任何参考物、照片、目的或者计划,只是随意的画着。但我的确有一个起点,就是我确信唯一的东西便是,我发自内心的真正感受会由我的身体来体现。它们都是生理感受:就如我坐下或躺下时的压力感、紧张感和空间感。这些东西很难被描绘出来。”拉斯尼格开发了一种独特的作品形式,即表达大胆的、把人置于中心的,色彩鲜艳的油画。关于她画作中的主题,他们提出了身体的脆弱、老化的过程还有时间的流逝几个方面。拉斯尼格借助法国非定型艺术和塔希主义用线条表现的方法,不断地在“模糊的知觉和模糊的表达可能性之间、曲线和折线之间、左和右之间、向前与后退之间、繁冗与简洁之间”思索。正是这份看似过程随意却执着于真实体验的艺术追求,使得拉斯尼格最为著名的肖像画和自画像,有时甚至是在描绘身体老化和心理混乱时,都带有俏皮的讽刺。

9

▲ 玛利亚·拉斯尼格 (Maria Lassnig),《拿着伞的自画像》(Selbstporträt mit Regenschirm),1971,© 玛利亚·拉斯尼格基金会,摄影:F. Neumueller,图片:Kunstsammlung des Landes Kärnten / MMKK, Klagenfurt

不幸的是,拉斯尼格的“身体意识”系列绘画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纽约基本没有得到什么关注。因此,她将精力投入到了一种更为写实的绘画形式以及动画电影的创作当中。1974年,拉斯尼格与其他几位女性艺术家创立了女性主义先锋团体“女性/艺术家/电影人公司”。在持续探索“身体意识”这一中心主题的同时,拉斯尼格也着手通过一系列电影作品研究关于家庭、死亡、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政治冲突、科技发展、人与动物之间的沟通等社会议题。其中,她特别强调自我形象和他人看到的形象的差别——作为一个女人、作为一个画家,或是一个在经历了戏剧性科技与文化发展社会中的人。

不乏活力的晚年以冷静且生动的艺术迎来世界的认可 拉斯尼格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所创作的这些具象的人体在1980年代被几乎无法辨识的人体所取代,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艺术家的一些作品,例如《大型画面分割/镜子》(Große Flächenteilung /Spiegel,1989)和《诠释》(Unterbrechung,1989)都揭示了她对图像与背景关系的持续探索。在这些作品中,简单的形状被置于色彩对比强烈的平行背景之上。

10

▲ 玛利亚·拉斯尼格(Maria Lassnig),《 大型分割大地 / 镜子 》(Grosse Flächenteilung / Spiegel (Large field-division / mirror)),1989,油彩 画布,200 x 205厘米 / 78 3/4 x 80 3/4英寸。摄影: Roland Krauss,© 玛利亚·拉斯尼格基金会,图片:玛利亚·拉斯尼格基金会,豪瑟沃斯 

时光步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及千禧年间,此时拉斯尼格的作品已经从紧张、对比强烈的色彩转到了冷静生动以及互补色彩上。一些作品中的身体局部例如《一代人的问题II》(Generationsfußtritt/Generationsprobleme II,1998/99)和《关系 VI》(Be-Ziehungen VI,1994)似乎向我们展示了艺术家正在寻找关于知识、语言和冲突的答案。拉斯尼格艺术生涯最后阶段所创作的作品则为观众展示了她更温柔和私密的瞬间,正如她在2008年英国伦敦的蛇形画廊(Serpentine Gallery)举办的首次个展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一般——裸露的拉斯尼格穿着塑料制成的婚纱,她的脸在阴影中迷失——艺术家专注于画出更精致的感情。

11

▲ 玛利亚·拉斯尼格(Maria Lassnig),《命运之线 / 关-系 VIII》(Schicksalslinien / Be-Ziehungen VIII (Lines of Fate / Re-lations VIII)),1994,油彩 画布,150 x 205厘米 / 59 x 80 3/4英寸。 © 玛利亚·拉斯尼格基金会,图片:玛利亚·拉斯尼格基金会,豪瑟沃斯

12

▲ 玛利亚·拉斯尼格 (Maria Lassnig),《疑惑》(Zweifel (Doubts)),2004 – 2005,油彩 画布,207 x 150 厘米 / 81 1/2 x 59英寸。© 玛利亚·拉斯尼格基金会,图片:玛利亚·拉斯尼格基金会、豪瑟沃斯

《疑惑》这件作品,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自画像,却是拉斯尼格用鼠尾草绿色、肉色粉色和蓝色色调组合而成的一副具有拉斯尼格特色的经典自画像。画中的裸体人物举着双臂,双手指向太阳穴,用瞪大的眼睛直视着我们,向观众展示着一种毫不掩饰的脆弱。尽管标题和在人像头顶上空中相反飞驰的箭头暗示了一种不确定性,但《疑惑》这件作品绝对是诚实的——画中人物看起来笨拙、对抗、奇怪但温柔。拉斯尼格的情感和身体上的存在感从《疑惑》这件作品中散发出来,人们可以从这部作品中准确地推断出拉斯尼格在她不可思议的生活和职业生涯中始终是一个坚强、直率和活跃的角色。这幅引人注目的、充满生理色彩的油画,充分展现了艺术家的人性。对于拉斯尼格来说,抽象和具象是深深交织在一起的,她的作品恰恰表现了两者之间的振荡与融合。在这里,通过人像中面具样式的脸传达出拉斯尼格的情绪状态,显然是观众关注的焦点。通过冷色调绿松石和绿色的色调的额头到下巴, 及如回火温暖的橙色和红色的脸颊的突出强调, 拉斯尼格笔触的生硬和大胆的轮廓, 由画中所描绘的有力手臂相呼应, 为拉斯尼格所表达的痛苦和不安全感提供了人形的框架。

13

▲ 玛利亚·拉斯尼格 (Maria Lassnig),《你或我》(Du oder Ich),2005,© 玛利亚·拉斯尼格基金会,图片:玛利亚·拉斯尼格、豪瑟沃斯

在任何人都认真关注拉斯尼格之前,她已经画了几十年。由于她的作品主要由令人不安的自画像组成,画廊和经销商都用“奇怪”、“病态”甚至“畸形”评论了她的创作。然而,90岁高龄的她于蛇形画廊的个展被许多观察家和艺术评论家称为“世纪的发现”,并补充说“很难想象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这么少......被人知道“。2013年,也是拉斯尼格去世前一年,她在威尼斯双年展上终于斩获金狮终身成就奖——过了半个多世纪,她最终到国际认可。

重要美术馆展览、画廊展览及出版物 拉斯尼格在全世界范围内参加过重要展览,其中包括:1980年作为奥地利代表之一,参与了第三十九届威尼斯双年展;1982年的卡塞尔文献展7(Documenta 7);1994年在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Stedelijk Museum);1995年在法国巴黎蓬皮杜中心1997年的卡塞尔文献展X(documenta X);2008年在英国伦敦蛇形画廊(Serpentine Gallery)的展览;2014年于纽约长岛的现代艺术博物馆 PS1 (MoMA PS1)举办的个展,这是她在美国的首个重大展览。

为纪念拉斯尼格的100岁诞辰,德国斯图加特国家美术馆于今年推出艺术家作品展「玛利亚·拉斯尼格:克莱万收藏」,作品涵括其几乎整个创作生涯;荷兰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亦隆重呈献拉斯尼格个展「玛利亚·拉斯尼格:存在之道」,这是在荷兰推出的首场拉斯尼格研究展。

14

15

16

17

▲ 「玛丽亚·拉斯尼格:存在之道」展览现场图,2019,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 玛丽亚·拉斯尼格基金会,摄影:Gert Jan van Rooij

豪瑟沃斯画廊于2004年在伦敦首次举办拉斯尼格的展览,2007年于苏黎世再次举办了个展。2009年,画廊出版了《玛丽亚·拉斯尼格:钢笔是画笔的姐妹》(Maria Lassnig: The Pen isthe Sister of the Brush)一书,书中收录了艺术家在1943年至1997年期间的日记。

(图片来源HauserWirth画廊)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0
相关文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