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女红时代:伊乐手工宝饰展

    来源:核实中    作者:核实中    时间:2015-05-04

    伊乐简介

    伊乐,记者、作家,本名:乐艳艳,曾用笔名:维女、乐瓅。作为广播记者编辑的乐艳艳,广播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大奖;而作为作家的伊乐,作品有:随笔散文集《行走台湾》、《绿春追问》;长篇报告文学《红豆赤子》;小说《翡翠镯》、《谁是玛丽》;诗歌《疼痛的鱼》;为系列丛书《私家历史》开设专栏《古物重光》等。2009年,伊乐开始跨界手工首饰制作并因此接受时尚类杂志采访;2013年,应天津首届西岸马三立城市舞台戏剧展之邀举办《夜·看戏的猫头鹰——伊乐手工宝饰展》。 

    5月24日至26日,一场跨界手作首饰展在北京西海四十八号毗卢殿举行,展览分衣香鬓影、吉光片羽和梵音青灯三部分向公众展示;首饰设计手作者伊乐介绍说,衣香鬓影是生活层面的首饰展示,吉光片羽是审美层面的,梵音青灯则上升到了精神层面。手工制作也是一种修行,让人平心静气,珍惜生活之美,充实当下的生活。

    开幕式上《新女红时代——伊乐手作秀》,主题意境为:花雨·柳雪·莺出谷以及鹿鸣·鱼跃·燕巢琴。对此,伊乐解释说,花雨·柳雪·莺出谷,是她心中美好的春景,鹿鸣·鱼跃·燕巢琴则包含着中华文化中充满生机情趣盎然的吉祥寓意。     

    26日下午,名为《古物重光——伊乐手作沙龙》在展览现场与参观者互动,首饰设计手作者伊乐现场将古早旧物或款式陈旧的首饰进行改造变身为时尚个性饰品,令观者惊喜不已。

    据了解,首饰设计手作者伊乐是一位资深媒体记者,同时她还是位作品颇丰的作家,2009年开始手工设计制作首饰,2013年举办《夜,看戏的猫头鹰——伊乐手工宝饰展》。

    附:《新女红时代——伊乐手作展》(序)

    我的匠人DNA

    回想起来,我的匠人DNA大概有两个,一是源自我的祖父,他名乐德寿,是位铜匠,生意兴隆的时候曾在汉口打铜街开了家店铺叫乐祥茂,后因一场赌博输掉了店铺回黄陂老家山沟沟里靠打猎做豆腐为生。据说,此后爷爷偶尔也敲打点铜活儿,但大多是生活用品,精美、实用。

    爷爷重男轻女,在我的记忆里,他从未笑过,他的那杆长猎枪是打野兔用的,而我属兔,所以他一擦枪我就远远地躲着他。爷爷的铜匠生涯虽然短暂,但传说很美。

    在得知我喜欢做首饰的消息后,父亲望着满院子盛开的蔷薇,幽幽地说:“没想到你还真得了点真传!”听了父亲的话,我的母亲却很不以为然。 

    我的外婆胡桂英是位天主教徒,她做女红融合中西文化,是远近闻名的巧手。外婆裁衣做鞋织毛衣绣花样样技艺精湛,她老人家直到过世一直都枕着出嫁时自己亲手绣的枕头。而我们,更是穿着她老人家给做的衣服和鞋子长大。

    我是外婆带大的孩子,每当我对外婆的手艺感兴趣跃跃欲试的时候,外婆都会阻拦说:“读书的孩子将来什么都会做,你还是先读书吧。”

    我在自己做了母亲之后爱上女红的,外婆的话没错,我照着书中的样子织出来的毛衣,常常被误认为是从商店买来的。

    2009年春天,我开始制作首饰。我一直相信只要是真心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能做好,我很想成为一名制作首饰的匠人,我迷恋手工制作饰品。

    这次没有人说我的首饰像商店买来的,我的闺蜜们都夸赞我的首饰比商场里的漂亮有风格。这大大地鼓励了我。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思维下,匠人生活却忽然被人追捧,是人们厌倦了程序化生产出来的饰品,因为那些饰品少了人的气息。

    我日思夜想,为把几块不起眼也不名贵的石头串联成不同凡响的项链;我辗转反侧,为木珠与金属的联结点;我为找到一颗独特的异型珍珠而欣喜若狂,我摩挲着一枚糖玉印章想象着她挂在胸前的清雅--------匠人尊重每一种材质,披沙剖璞,用百分百的耐心来打磨和串联。

    爷爷在敲打他的铜活儿的时候,寒暑春秋浑然不觉,没有人能去打扰他;外婆夜半三更灯下缝衣绣花,平心静气,光彩熠熠。这也许就是匠人的精神,全身心爱着手中的活儿,不舍昼夜,如入无人之境。我的匠人DNA源于他们啊,谢谢两位老人家!

    还要谢谢亲爱的琳琳、张宏、赵红以及我所有的闺蜜们,谢谢为此次展览付出心血的聂总及其团队,在我走过不惑之年之后仍然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来拥抱一个新女红时代,延续一种精神生活,谢谢你们!感恩!(文/伊乐)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0
    相关文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