瑛子
Berry.liu(瑛子)作为国际资深媒体人、杂志专栏作家、主流媒体文化副刊主编,长期关注中国和国际当代艺术发展生存状态,并...[详细]

期许,落差与定位--瑛子和旅美艺术家张爽访谈 2019-03-04

 Translation, at Galerie du Monde, Hong Kong, 2018

 

前言;记得多年前在旧金山看见张爽的作品就被“刺激”到。据说当时她在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的个展还引发了一拨“误读”了她作品的抗议人群。近年张爽的艺术之路走的很顺利,作品保持一贯的尖锐和视觉上的丰富肌理感。但我敏感的感觉到张爽在探索作品“意识层面”的力度加大,这是一个艺术家成熟的标志。

 

 

0-Viewpoint, at Art Central, Hong Kong, 2015

 

 

0-Viewpoint, at Art Basel, Hong Kong, 2016

 

0-Viewpoint-2(part), At Chinese Culture Center of San Francisco, 2010

 

瑛子:最喜欢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

 

张爽:应该还是“身体”,即由“身体”引发出的,由内向外释放的思考。身体是一个敏感而可靠的触角,直接把现实中各种坚硬和柔软,以及沉淀在思绪中的种种质疑变为真实的存在。演变为一种可视的形象。多年来,我的作品外在形式一直在变化,但其中的“内核”是一个个自我意识的叠加,密密麻麻的扭在一起 ,自我感觉有点像意识的DNA。

0-Viewpoint-3-11, 40”x30”, Mixed Media, 2011

 

身体的能源实在太庞大了,可以连贯到太多的意识层面,我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方式把触及到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让这种如暗物质一样的“意识”呈现出形态,以艺术的方式。

 

0-Viewpoint-7-1, 40”x30”, Mixed Media, 2015

 

 Untitled-14, Mixed Media, 2018

瑛子:多年海外旅居生活,对你的艺术创作是否发生了很深刻的影响?

张爽:是的,从中国到日本再到美国。每一种文化土壤都提供给我一种视角去立体地了解别人和自己。生存环境,行为准则,权力诉求都是我的思考议题。要说影响,就是感觉自己一直在被“重塑”。“流浪”海外几十年,深刻的感觉到自己的内心渐渐变得独立,淡定,甚至无畏。对我而言,不同文化的洗礼实则是一份丰厚的礼物,生命的礼物。

 

Translucent-10, 24”x19”, ink, 2018

瑛子:从表面上看你的作品非常感性,但其实理性的那部分也很明显,你是怎么做到让作品具有阴柔与理智的力量并存的?

张爽:我觉得人和作品应该是统一的。每个艺术家的个性或一些特性都会反映在其作品中。朋友们都说我看上去温柔随和好脾气,哈哈,其实我是一个挺Strong的人,我敏感还有点固执,这两个特质如一对甩不掉的影子从没离开过我。这也时常让我感到五味杂陈。我通过创作来平衡自己,所以在我的作品里,也许带进了我的理智与情感。

 

Things Fall Apart, At Chinese Culture Center of San Francisco, 2018

瑛子:你是女权主义者吗?(或称“女性主义者”),你思考过作品如何才能避免落入表面化和形式化的陷阱?

张爽:我认为自己是(女性主义者)。用艺术关注自身经验于我是天经地义的逻辑,我作为一个生活在不同文化结构中的女性,所面临的,看到的和思考的,让我自然的成为了一个“女权主义者”。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对女性依然存在着大量的偏见和不公平。即使是在美国这样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她们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流于表面的形式化覆盖等问题其实正说明这个问题的根深蒂固。当你一层层剥去弥彰的干扰,显现在眼前的是一个赤裸裸问号,鲜明极了。我要做的就是真诚地把这个问号从尘埃和社会信息的碎片里中用一种方式显露出来。所以,艺术成全了我,我相信我的作品不会落入俗套。

 

瑛子:谈一谈你的那些令人印象深刻,极具张力,很“女性主义”的软雕塑和装置作品。

张爽:我的作品着眼点不止肉体层面的探索,我想通过那些软雕塑作品中抑制的张力与伤痕般的裂口表达一种对女性身份更加深层次的思考。社会对女性的期许与限制,造就了我作品里一直持续的张力与挣扎。我总想通过自己的作品揭示女性在不同文化以及自我与外界期许的落差中寻找定位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柔软而舒适,它们呈现出扭曲,而且不美。但这就是真实的现状。

 

Untitled-7-8, 36”x18”x4”, 32”x17”x10”, Mixed Media, 2018

瑛子:做为一个成熟的艺术家,你一直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对社会的感知力,这些巨量的社会信息碎片对你的创作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张爽:艺术于我是一辈子的修行。艺术家应该具备两个最基本的素质;想象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我感觉自己身处一个混杂特殊的“历史倒退期”,在网络时代,社会和生活里充满了真真假假的碎片化信息,对个人的干扰非常大,尽量保持自我清醒是我的底线,然后才谈得上艺术,所以我的作品信息量也很大,带着个人和现实的DNA。

 

 Facade-1, 12”x12”x6”, Mixed Media, 2018

瑛子:作为一个母亲和女人,你的脆弱点在哪里?脆弱时,你最想回到哪里?

张爽:流动性的身份切换就是一个个现实的脆弱点,偶尔不得不妥协(比如对女儿)。 我是一个非常恋家的女人,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城市,无论此时此刻痛苦或者欢乐,我最想回到的地方,就是“家”。当然,最好家里还附带一个大大的工作室....

 

 Pliability, at Wanying Art Museum, shijiazhuang, 2018

采访人:瑛子   于旧金山

艺术家简介:

 

张 爽 Stella Zhang

 1965 Born in Beijing, China

1990 Moved to Tokyo, Japan

2003 Moved to the United States

Education

MFA, Tokyo Art University, Tokyo, Japan  

BFA,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Beijing, China  

2016-2017 Artist-in-Residence at Stanford University  

2016-2017 Guest teaching at Stanford University

2018-2019 Guest teaching at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

2008 to Present Instructor at Pacific Art League  

 

张爽 简历

 

1985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1989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

1990年 赴日本留学。

1992-1994年 就读于日本多摩美术大学日本画科研究生。

1996年 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日本画科大学院。获硕士学位。

2003年 移居美国。

2016-2017年 斯坦福大学驻场艺术家

2016-2017年 客座执教于斯坦福大学

2018-2019年 客座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

2006-现在 执教于PACIFIC ART LEAGUE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