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
陈丹青,男,祖籍广东台山市三合镇良村,1953年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家、作家、文艺评论家。1970...[详细]

陈丹青谈喻红:她是当代女性艺术家榜单上绕不开的“英雌” 2019-04-23

喻红

1966年生,北京人。1980年进入中央美院附中,1988年毕业於中央美院。1994年研读硕士。现任教于中央美院油画系。

1990年在北京举办个人画展,1991年参加“新生代艺术展”,1993年参加“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1994年在纽约举办“喻红、刘小东近作展”,1997年参加“第47届威尼斯双年展”,1998年参加成都“上河美术馆首届收藏展”,2000年参加成都“转世时代—2000中国当代艺术展”。作品还参加“第一届全国油画展”、“第七届全国美展”、“首届人体油画大展”、“八位女画家作品展”等。作品多为海内外私人收藏家收藏。

《百尺竿头》,2015年,布面丙烯

我平时也会拍照片。路边电线杆特别有意思,这些复杂的结构特别好看。我们想象的电线杆就是一个杆子上面有些横着拉的线,其实电线杆就像人一样,在不同年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样子。

几十年前的电线杆是木头的,现在都是水泥的,外面贴上网以防贴小广告,这些都是社会生活的见证。

这些生活道具上可以体现出时代、生活的变化,挺有意思,我经常会拍这些东西。另外一个渠道是从网上搜集图像。我个人所见范围是有限,不可能看到所有的人或者景象,网络会帮助我看我没有看到的东西,很多人都把随意拍的生活场景放在网上,很有意思,他的角度可能和我的不一样,对我有一定的提示。

《决议》,2015年,布面丙烯

《云层》,喻红,2014年,布面丙烯

《共渡》,喻红,2014年,布面丙烯

《水墙》,2014年,布面丙烯

《火》,2015年,布面丙烯

《开门见山》局部

《坤乾》局部 旁观者——艺术道路的同行者

她就是在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榜单上绕不开的“英雌”陈丹青语

《云端》250cm×1800cm 2012年

《云端》

长18米,分为六联,是喻红画过最大的一张画。画的还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的场景”,但集中表现“争斗、性、犯罪、束缚”等元素。几组人物,出现在不同场景,面貌各异,彼此也没关系,全是生活“最普遍的情景”。画面最左边,一群人垂头蹲在地上,“这些人有可能犯了罪,但你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罪犯,他是一种被束缚、被控制的状态。”右边,七个婴儿被包裹在襁褓中,“是一种社会生活、成人生活的痕迹”。

2014年1月11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周末报社主办的2013文化原创榜颁奖典礼在天津环亚马球会酒店举行,揭晓了2013年度的“中国原创文化榜”。年度艺术作品是喻红的《云端》。

局部1

局部2

局部3

局部4

局部5

艺术家自述

我画的所有东西都是从我内心来的。总体来说,我的创作这么多年,核心就是生命的短暂和脆弱。上世纪90年代初,商业文化没有开展起来。人们在物质上没有什 么标杆,买什么样的房子、车子,空想的成分比较多。对我自己来说,在那个时期,我和所有的大学毕业生是一样的,很焦虑,不知道将来怎么发展,去画什么。

现在一步一步我知道自己要画什么,如何去实现,现在相对要理性一些,有条理。这大概是变化最大的方面。但我画画的基本主题一直没有变,都是关于人生的短暂和 不确定的脆弱性,我所有的系列、题材都是关于这个的,从来没有变过。

我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人,经历也很单纯,整个生活就是这么平静地,一天天过去。咱们的时代就是这样的,没有动荡也没有战乱,但是很多人不相信生活本身真实的样子,老是喜欢一些虚妄的矫饰的,甚至是虚拟的生活。我倒觉得洗尽铅华和处世不惊是一种非常宁静的力量。

这种宁静的力量,让喻红与现实,与艺术融洽相处。喻红不只是一个艺术家,还是一个生活家,一个驾驭生活而不为其所累的人,一个从日常中切近生活与艺术本质的人。

《素手》

陈丹青评价他的朋友喻红:“最早的时候我就发现她内心非常骚动,年轻时骚动很容易,我没有想到过了十几年到现在,她还会画出这样的东西。”

天问

《天问》以敦煌莫高窟壁画《赴会佛和菩萨》为蓝本,灵感源于屈原长诗中对天提的170个问题,表现人们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对世界、生命、伦理、发展等事物的不确定性的疑问。

局部1

局部2

天幕

《天幕》以新疆克孜尔千佛洞的《四像图》为蓝本,选取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新闻图片,表现人从生到死,从无知到有知,从得到失的处境。

天井

《天井》以意大利天顶画《大力神和四季》为蓝本。人物是喻红随手拍的,他们各有各的活法,但摆脱不了生命的盲目性。

天择

《天择》以戈雅的铜版画《荒诞的行为》为蓝本,探讨人类与文明的关系。人们创造文明却因文明和贪婪又回到从前,生活依旧平淡。

局部

《天梯》

是根据埃及西奈山圣·凯瑟琳修道院的一幅宗教藏画而来的,原作是木版画,只有40 公分左右。原作的画面上,修士们顺着天梯向上爬,最上面是上帝在接引。中途有一些魔鬼拉扯着修士,让他们掉入大地裂开的血盆大口,掉进地狱。而天使则在周围观看着这一幕幕。应该喻红作品《春恋图》不是某个特定的宗教故事,而是表现了宗教修行的一种状态,人们向往天堂,但路途中却有可能被魔鬼拉下去。

我没有看过那个修道院的原作,就是在画册里看到过,一看就觉得很喜欢。找这张画花了很多时间。两三年前,我偶然在望京的一家艺术书店里看到这幅画,但当时漏买了这本画册,后来想要用的时候,就找不到了。后来在一个朋友的帮助下,才在美国订到了有这张画的画册。

这幅画跟我们现在一些对人生的比喻很贴切。我在画的时候,就把上帝、魔鬼、天使这些宗教的元素去掉了,只剩下往上走的人和掉下来的人。原画中,向上走的人很虔诚、很向往天堂,而向下走的人则很痛苦,而我画的正好相反,向上走的人左顾右盼,是一种盲目的状态,向下掉的人处在一种失重状态,反而很开心、很享受。其实这跟现在社会里人们的生存状态是一样的。人生的道路其实非常窄,从小时候开始,上学、考试、找工作、结婚、生孩子,一步一步走过来,其实没有太多选择,而是在被社会、家庭等来自各方面对你的期待推着走。而真的掉下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也不一定是个多坏的选择。

以刻画当代女性形象见长的当代油画艺术家喻红,擅长“发现令人心灵感动又无法言表的东西”,她受蒂芙尼之邀为Tiffany Keys挚友章子怡、李娜、李宇春创作油画肖像。与她们近距离接触后,喻红透过艺术家敏锐的视角,对她们的形象进行了风格化的诠释,以此展现她们面对人生无限可能时坚定的内心力量。

章子怡精致的五官让喻红感叹不已,但聊起她为表演扛下的苦受过的压力,一身伤病却始终期待一个更出色的角色后,喻红笔下的章子怡更有从容的意味。在喻红看来,适合冷色调的李娜在暖色的背景衬托下,更显飒爽而无畏的性格。

章子怡

喻红为李宇春创作油画肖像

李宇春

并不擅长画画的李宇春最感兴趣的是调色的过程,在了解到“冷色块在脸部特别珍贵”后她顿悟,“正如热情的音乐中突然点缀清冷音色,打破大规则的逆向总让人惊喜。

李娜膝盖手术后常年绑绷带留下的白色印迹,在喻红眼里像一道独特的性格纹身。

李娜

妈妈说喻红从小天性豁达,纯洁无私。

豁达就是喻红的第一个法宝,那不是来自世故,而是来自洞彻。

沉静是她的第二个法宝,就像她说的,如“静水深流”

春恋图度 250x1200cm 布面丙稀 2008年

《春恋图》我运用了与《捣练图》相同的画面结构。《捣练图》画的是古代宫廷妇女做丝绸的过程,而我现在画的是现代生活,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而且,在画面上是没有与传统相似的那种叙事关系的。我希望再现的是一些生活的碎片,而且是当代生活的碎片。

我的作品画面上是现实生活中或坚毅或脆弱或新锐的中国的当代普通人及其生活的此时此刻,人物与人物没有特定的线索关系。就像现在的社会一样,生活中充满了大量的信息轰炸,一切都是琐碎的碎片。虽然画的是现代生活,但我希望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创造它,在保持经典画面结构的同时用现代的人物形象、现代的语言方式重新绘画,通过这种方式与古代的经典产生一种对话。

赵波和喻红之一

我们俩

《她》系列作品

喻红的经历在世俗看来很令人艳羡:生的落落大方,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还小有成就,能携手自己的爱人,还终成眷属。这样的女子在现实中是傲娇的,然而她却并不因此而骄傲,反而触动了她将视角触及身边平凡的女性。生命是如此的短暂而脆弱,正如她和她女儿的成长,又有谁能预料到明天会是什么样子呢?

出于一种对无常的本能抗拒,喻红开始关注身边各种职业的女子,售楼小姐、教师、下岗工人等等,每个女性都渴望被关注,哪怕现实中她们是如此渺小,喻红认真地体会、拍下身边的女子,以自己的感触为此创作出一幅画,同时也请她们选出一张自己最喜欢的照片,两者并置,创作出《她》系列。

她—售楼小姐

她—藏女

她—80后作家

她—乐手荣翊如

她—乐手

日常生活—我在脱衣

日常生活—我在水里

日常生活—我在床上

《日常生活》喻红说:“所有六张画都是关于我每天的日常生活。和大多数人一样,我的生活也很琐碎平常。实际上生活就是这样的。” 的确如此,这些画紧贴生活,喻红画自己在市场买菜,买水果,画自己和朋友们开怀大笑。画中间或出现的并不和谐的色组合和别出心裁的构图是那么引人入胜,我们停下脚步,踯躅于画前,重新思索这些构成我们生活的日常琐事。

不仅如此,喻红还给每幅画并置了从报纸或杂志上剪下的文章,文章将我们的思绪拉得更深更远。如喻红所说:“这些文章全是关于中国老百姓是怎样花钱的。中国政府正在大力建设小康社会,而我在这种小康社会中发现了中国人与其消费方式之间存在的有趣规律。” 这些剪报的确是发人深思的。

互相角力 金箔、布面丙烯 250×300cm 2011

平衡

关于健康

我生于60年代,像我这个年纪的女性,一直以来并不是很关注自己的身体。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被教育的是要关心国家、社会、世界等这些大的题目,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应该好好关爱自己。一直到90年代末,我感觉社会才开始大力倡导人们关爱自身健康,这当然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因为身体是人性的基础,全社会只有在开始尊重生命后,才会开始关注身体。我也是从那时候起开始关心自己的身体的。

身边有几个朋友患了乳腺癌,这对我的触动很大,我觉得乳腺癌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而是会切身发生在自己身边。刚听说坏消息时我会很恐惧,甚至第二天一早起床就觉得自己哪里怪怪的不舒服,现在我会用更积极的方式应对。比如每年都会按时体检,只要在北京,就保证每周去健身两次,也会做瑜伽,这个习惯我坚持几年了,还会一直坚持下去。

艳阳天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