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亚敏
中国妇女杂志社编审

当IT女遇见“北京绢人”,中国娃娃惊艳世界 2018-04-02

走进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唐人坊发展有限公司,传统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住”着不同年代不同民族的“丽人”,或妩媚娴雅,或飒爽英姿……随便拿起哪个,董事长唐燕都能讲述一个美丽的中国故事。

唐燕圆润的脸庞上挂着浅浅的微笑,自带温婉的古典气质,与展柜里各色“古装丽人”的气质相得益彰。她说从小就酷爱娃娃,一哭,父母拿个娃娃一哄,立马就能破涕而笑。长大后她成了个“娃娃控”,一看见别致的娃娃就一定要买到手。

当IT工程师遇见“北京绢人”

事隔20年,唐燕回想起与“北京绢人”的初遇,还是那么激动,她用“惊鸿一瞥”来形容。1998年,她路过百盛购物中心,在工美集团的“珍宝馆”橱窗里瞥见一个“北京绢人”,那是京剧《杨门女将》中的穆桂英人偶,一袭白衣,英姿飒爽,一下就把她的心摄住了,从此与北京绢人结缘。

当时,唐燕是中关村第一批成功的创业者,人见人羡的IT女,已经拥有千万的身价,事业正处于蓬勃上升之势,却突然心生改弦易辙之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娃娃,美国有芭比,俄罗斯有套娃,为什么我们不能有中国娃娃?”唐燕决定,要将有中国传统、北京特色的“绢人”传承下去。

北京绢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北京特有的传统民间工艺品,有千余年历史。《东京梦华录》中有关于北宋民间艺人“剪绫为人,裁锦为衣,彩结人形”的记载。“北京绢人”多为仕女形象,是民间故事和历史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绢人”的头脸、双手都用蚕丝制作,身体、服装都选用上等丝绸、纱绢做成,因此得名“绢人”。

唐燕决定投身于“北京绢人”传承之时,却正是“北京绢人”没落之时。当时流行“下海”,很多人热衷于“经商”,一个“绢人”要经过雕塑、彩绘、服装、道具和头饰等几十道工序的精细手工制作,收益慢又少,能够静下心来学做绢人的人寥寥无几。唐燕遍寻北京绢人的制造厂,好不容易找着一个,却发现厂子里只剩下一个库房,里面的绢人像被打入冷宫的佳人,布满了灰尘与沧桑,这种情景让她蛮心酸。而制作绢人的老师傅们更是不知去向,唐燕多方打听得知,那件穆桂英绢人的制作者是工艺美术大师杨乃蕙,却遍寻无果。直到有一天,杨老师主动打来电话问唐燕是不是在找她,唐燕惊喜若狂。从此,义无反顾地跟随杨老师系统学习绢人制作工艺。

别人都在“下海”,唐燕却“上岸”做起了“北京绢人”传人。一方面缘于自己的“娃娃情结”,另一方面,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让她不忍看到这门手艺的失传,“几位绢人制作大师均年事已高,懂得这项技艺的人所剩无几,如果没有人接力真的会失传。”

从“北京绢人”到“唐娃娃”

在杨乃蕙的精心指导下,唐燕严格按照传统工艺精心做出的十几个栩栩如生的绢人,自己爱得不得了,却一个也卖不出去。“传统的北京绢人工艺,人偶的脸和手都要一层一层反复手工贴绢、塑形,工序相当复杂;服装也都是刺绣、手绘。因此,不论是材料还是人工,绢人娃娃的造价是相当高昂的,这让很多人不敢问津。要想使北京绢人能被市场接纳,需要大幅降低成本,同时,亦要保留绢人的工艺精髓。”

于是唐燕创办了唐人坊,一方面继续制作传统绢人,完全按照传统工艺、用料进行制作,产品价格较高,可以供爱好者收藏;另一方面在传统技艺基础上,进行设计和制作改良。工艺独特的日本人偶给唐燕带来了一些灵感与启发,同时她将现代的材料、科技融入创新。例如用热转印和丝网印技术取代服装上的刺绣与手绘;且以特殊石膏、陶瓷塑脸,以树脂制手,取代贴绢。经过技术改良,改善了传统绢人制作周期长、成本高的缺陷。她给改良产品取名“唐娃娃”。尽管改变了技术和材料,但因保留了一些传统工艺,如捻丝编花、立体丹青等,因此绢人的特征与韵味都较好地“遗传”给了“唐娃娃”,脱胎于“北京绢人”的“唐娃娃”价格低廉的多,于是销路一路叫好,终于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唐燕从橱柜里拿出一个萌态可掬的Q版绢人“唐娃娃”,她说这曾被当作国礼赠送。2015年,一群来自澳大利亚的孩子们在钓鱼台国宾馆受到彭妈妈的接见,每人都收到了这样一个Q版娟人“唐娃娃”。而一年一度的北京春节庙会,也总能看到“唐娃娃”的倩影。在2016“北京地坛文化庙会·台北之旅”活动上,刚摆上摊位的“唐娃娃”就被一抢而空,一些台商向唐燕发出了诚挚的邀请,希望“唐娃娃”入驻台湾。

对北京绢人进行改良,唐燕坦言自己受到过很多的质疑。但她认为,传统手工艺制作要发展和传承,必须先有造血能力。如今,唐人坊拥有二十多个产品系列、五百多个品种,Q版萌偶系列、Air呼吸系列、清宫系列……都成为热销产品。唐人坊还在全国开设了上百家门店,人偶的年销量达三十多万个。唐燕说中国文化就是取之不尽的宝库,她要尽力挖掘宝藏,制作出有深厚中国文化底蕴的中国娃娃。

多一度热爱多一份坚持

唐燕特别向记者推荐唐人坊的设计师助理罗金凤,她是唐燕着力培养的一个传承人。没想到这个设计制作出非常精美作品的姑娘,竟是来自贵州山区的贫困家庭。

2011年,唐燕与贵州盛华职业学院联合筹备开办民族文化传承中心,如今名为唐人坊非物质文化传承学院,定向为唐人坊培养学员,主要招收贵州惠水等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初中毕业女生。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享受学费全免和助学金,每月还可以领到300元生活补助,毕业后除个别另谋发展外,其余全部在唐人坊工作。罗金凤以前是个胆怯自卑的小姑娘,在盛华学习的三年,变得开朗、乐观。到唐人坊后努力工作收入不菲,帮家里减轻了负担。这让唐燕很欣慰:帮助一个孩子,改变的是一个家庭。

2016年12月,唐燕荣获第三届“黔南骄傲”十大年度人物。她说:“我给孩子们定了三个‘三年计划’,即通过三年的教育培训,学会一门技能,实现自立;工作三年,反哺家庭;再拼搏三年,买房建立幸福家庭。” 

在唐人坊,还有很多前来学习绢人制作的成人学员。有一位从事建筑行业的男士正在一丝不苟专注地捻丝,他说制作绢人跟建筑一样,都需要工匠精神,他希望多一项业余爱好,也可以考虑以此为契机创业。

2016年6月,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北京绢人—民族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复兴”培训班在唐人坊开班,请来了绢人大师滑树林、滑淑玲,人形大师林秋水等多位非遗传承人、传统工艺大师授课,课程囊括了雕塑、人体、服装裁剪、图案设计、缝制、头饰等一系列绢人制作流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北京绢人的学习与传承,这让唐燕大受鼓舞。她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开办一个绢人大型博物馆,让更多的人爱上绢人,将这项优秀的传统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

唐燕说:“正是当年多一度的热爱,让自己的‘娃娃梦’变成现实;正是现在的多一份坚持,让公司在逆境中不断突破和成长;而未来希望通过多一些创新,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光发亮。”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