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霞
山西稷山人,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研究员,《艺术学研究》主编,研究方向:艺术原理、艺术思想史...[详细]

第七期“当代艺术学美学论坛”综述:丹托“艺术终结论”与艺术理论的责任 2017-11-29

丹托“艺术终结论”与艺术理论的责任

2017年11月16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举办第七期“当代艺术学美学论坛”。此次论坛由西南大学文学院张冰教授主讲,题目为“丹托的艺术终结论及其在中国的接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高建平,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心峰,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王瑞芸三位专家任特邀评议员;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常培杰老师担任学术主持。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的祝东力、鲁太光、崔柯、李世涛、刘永明、关莉丽、孙晓霞,艺术人类学所李修建,中国政法大学哲学院张都爱,首都师范大学孙欣等学者出席了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的部分在读硕、博士研究生及访问学者也参加了此次活动。

张冰

张冰首先介绍了阿瑟·丹托的生平及重要著作,接着细致地梳理了关于艺术终结论的五种理解:艺术的哲学化、意义的终结、进步可能性的终结、叙事的终结、艺术的哲学剥夺史的终结。为更加准确地理解丹托的艺术哲学思想,张冰深入到“艺术终结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当时的艺术实践及美学状况,探讨了“终结论”提出的语境条件,指出丹托的目的在于解决当代艺术哲学化与多元化的理论难题。针对丹托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国文学、美学、艺术等学科的影响,张冰对“艺术终结论”在中国语境中的非同步性特征进行了阐述;最后她深入剖析了丹托思想与禅宗的内在联系。

王瑞芸、高建平

评议人高建平从美学和艺术理论的角度解读丹托“艺术终结论”提出的话语氛围及其理论特征。他指出,对先锋艺术积极关注和深度介入让分析美学带领当时的西方艺术理论走出了困境,并在之后的传播中影响或改变了中国美学的思维方式。对于丹托“艺术终结论”在中国的时空错位问题,高建平指出理论的跨国旅行有着不同的意义和价值,今日此理论与大众艺术、新媒体艺术等混杂在一起,为中国的艺术理论带来了新话题和新视角,也是一种理论的发展与推进。 

祝东力、王瑞芸

评议人王瑞芸从艺术史的角度梳理了丹托理论与西方先锋艺术的关系。她指出面对20世纪艺术实践的快速更迭,多数理论家选择回避,而丹托勇于直面艺术的现实成果,这让他成为阐释当代艺术的重要理论家。通过回顾“艺术终结论”提出的时代背景与艺术史格局,王瑞芸清理了现代艺术、当代艺术及后现代艺术三个概念,强调正是丹托重新塑造了一种新的艺术价值观。

李心峰

评议人李心峰认为,丹托理论启示我们一定要从中国语境与历史传统出发来思考我们自身的艺术问题,理论要敢于触碰现实中具体的艺术实践及其问题。但“艺术终结论”是一种典型的西方线性思维,不同于我们的艺术发展观,因此在接受这种理论时要秉持一种反思和批判的态度。同时他指出,在20世纪西方走向当代艺术及“艺术终结论”时,中国却反复提出了“中华文艺复兴”这一命题,这两种相映成趣的思潮背后的社会心理及文化动力值得深入探讨。

随后,与会者就当代艺术的特征及其与现代艺术、古典艺术乃至中国传统艺术的关联等问题交流了看法。祝东力提出艺术的原动力是摆脱日常思维的模式化,让人进入新的意识状态,就此而言,从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到当代艺术有其一脉相承之处。常培杰通过比较格林伯格与丹托理论,指出当代艺术及其理论仍处在杜尚确立的大传统之中。王瑞芸认为杜尚思想的原义是人比艺术重要,艺术不能成为人的限制,而是要面向更好的生活,但今日当代艺术的范畴已被系统化并重新带来了新的限制。张冰强调丹托理论视野下的当代艺术是包容的,这恰好对应着经典艺术的排他性。孙欣从艺术家的视角指出当代艺术中虽然没有了权力等级的限制,却依旧需要进行辨别。李修建从人类学的角度提出,认识一种理论需对其原义和原语境进行解读,但思考理论的接受或误读问题则需要从接受者的语境入手;他还指出人类学依托古典艺术观念来关注民族民间艺术,与当代艺术分属不同话语体系。张都爱分析了中国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对现世的不同态度,指出中国传统艺术创造一种意境,将人带入另一维度,而当代艺术直面社会现实问题,这两种价值取向的艺术形态之间的矛盾或张力值得关注。

孙晓霞、常培杰

与会学者还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艺术终结论”在中国当前的现实意义和理论归旨。鲁太光认为“艺术终结论”的工具性、实践性很强,但它也是不可靠的、危险的,必然会导致“下一步将艺术交给谁”这样的逻辑难题;同时,他提出应对丹托意义上的“艺术终结论”与今天走向权力和商业的“艺术终结论”进行辨析。刘永明希望将关于艺术终结的理论研究与终结之后的“新时代”艺术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思考。高建平指出“终结论”反映着理论界面对种种艺术实践时的焦虑,其最终指向的是当下理论该如何发展的问题。最后祝东力提醒大家,应当反思“艺术终结”的话语,在貌似终结的表象背后暗中存在着一种让历史重新弥合的深层的连续性,理论工作者要做的就是尽快发现这种连续性。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