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星原
现任朱乃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自2014年作为高端创新人才引进受聘青海省美术馆任副馆长,2015年起担任东北师范大学兼职博...[详细]

朱乃正传奇的艺术人生——晚年致变 · 2(2007~2013) 2017-08-06

整理乃正的文献

从2008年夏天起,我和朱老师、他的学生及朋友就一直不停歇地为乃正整理他一生的文献、作品及其他等材料。我也请当时研究乃正老师的博士生李荣林起草了一封信请以他的名义一一发给乃正一生的好友,请他们提供与乃正有关的记忆、记录、书信往来,以及合影。今天回头看,这些材料的收集弥足珍贵!朱老师在医院度过最后的日子时,他在门头沟的工作室两次失窃、把我已经整理分类的文献材料从我使用的房间里掠走后,今天仍然能集结这本画传,来之不易。自朱乃正艺术研究中心成立以来,我们调动一切可能性,全力以赴地投入对乃正先生的文献的收集整理并逐步进入研究和宣传。[文/星原]

2012年7月, 乃正病了……

自从乃正被确诊了那可怕的病症,我们的生活突然被劫持到时钟的疾走声中,一秒一秒、一分一分、焦灼而无助地看着时间一格一格地滑过去。这喀喀钟声碾磨着心灵、折磨着神智,但是一想到有一天它也会戛然而止……每天我都祈祷:请不要停下!不要停下![文/星原]

2012年12月, 黑白东西: 朱乃正艺术思行研究展

我为他策划的“黑白东西”展不仅是他的艺术主张的宣言和总结,同时也在他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作为他向亲友和美术界同仁公开告别的一个大型聚会——所以在展厅空间的设计上我以一个大型住宅为思路,将这个展览的展厅划分为客厅、书房、画室的概念;开幕后的酒会于是成为家宴。美术馆的空间高度恰好给我提供了装置一个“吊灯”来点明这个展览为朱乃正的艺术所作的文化定位。[文/星原]

师生情谊

学生、朋友、艺友、酒友、同事……许多人和乃正保持着这样的关系。有好酒的时候,乃正就念叨洪凌和边恺;有好烟的时候乃正记着宋协伟;从十几岁就跟着朱老师直到考取朱老师的博士研究生王兵更是常来常往。兴致来了,老师招呼上所有的朋友找个地方撮一顿。乃正啊,我们大家都很想念你![文/星原]

友朋远来

乃正兄:能在北京相聚并观赏大作,实为此生大幸,所获可终生受用。展览开幕第二天又独自去展厅仔细观赏品味大作,深感件件皆精品,整体还是从局部看都十分得体。十分到位,可概括为一个“准”字。展题四字更是绝一个联合结构(或理解为偏正结构)的短语,严整而有张力。从声律看,两仄入声的。有意思的是,你在电话中告诉我展题时,我马上想到用老宋体最好,12月15号一进展厅。果真是老宋体!圣诞节将届,请接受美霞我们对曹老师和老兄的祝福!锡纯拜。[林锡纯的短信]

我和蒋建国是同龄人,早在1951年高中时期就交识,他在北京市第26 中学,我是第24 中学,都爱好绘画,所以同时被学校送至北京市业余艺术学校美术系学画,每个星期日在劳动人民文化宫见晤。1953年同期考入中央美术学院,过往更密。而于1957年的政治风云中同遭不测,1959年春又同时发放至西北高原,彼在陇上,我去西海头。在那里坎坎坷坷度过了廿载春秋。最后,又相继于79、80年回归京城。这同样的年岁、同样的命途,虽分在甘、青两地,彼此从未中断来往,这深厚的友情,是经过整整半个世纪人生沧桑铸就的莫逆之交。因此,使我常有机会到他家去聚叙。有幸拜识了建国兄的父母,我执晚辈礼,尊称为蒋伯伯蒋伯母。[朱乃正“追忆蒋光鼐先生”]

书法用笔入油画

乃正以书法用笔入油画的范例作品之一。作品强调的不是树的造型和色彩,而是画树的运笔以及作品最后达到的境界都是中国人熟悉的审美习惯的适应。[文/星原]

中国油画无需西方认可!

“黑白东西”展览结束了,展览的成功给老师带来的喜悦似乎暂时战胜了病魔;展览的学术立足点把老师的艺术推到了他梦想的境界。全国各地,无以数计的报纸、杂志网站,异口同声地赞颂着中国油画泰斗朱乃正在开幕式上的发言中立场坚定地表明了的他对中国油画的说法:

中国油画无需西方认可!

如此浅显的道理,居然在这个文明古国用了整整一个世纪才明白过来。从第一个西式美术教育的科系建立的1912年,即浙江省的两江师范学堂的美术科的建立,到“黑白东西展”的开幕的2012年,整整一百年过去了。

我和乃正回到温哥华继续给老师治疗调理。乃正以我们两人的名义给所有在展览筹备和展出中给我们提供过帮助的人一一亲书谢忱。[文/星原]

2013年5 月, 吾土吾民系列油画邀请展

2013年5 月,朱乃正老师的病已经很重了,但是在他精力好的时候还是坚持给《丰域西南:吾土吾民系列油画邀请展·5》亲笔写了前言,又给第六个展览《本朴中原:吾土吾民系列油画邀请展·6》也亲笔书写我们确定了的展题。2013年乃正离开后,我将展题扫描发到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为下一个展览所用。虽然朱老师的手劲已经急剧减弱,这几个字看出他的生命力的衰退。但是,这是他的绝笔,这是他为中国油画界最后的思考和贡献。乃正,油画界、美术史、中国历史都会记住您的贡献。[文/星原]

2013年5月,“黑白东西”巡展

同时,“黑白东西:朱乃正艺术思行研究展”也在沈阳和厦门分别进行巡回展,均收到热烈的反响。

乃正自己心里很清楚身体已经不按他的意志慢慢恢复,而是慢慢地衰退……在这个时刻,继续休息,还是抓紧时间。乃正选择了抓紧。还要亲自去沈阳参加“黑白东西”巡回展的开幕式。我万分不愿意他太过劳累,但是他一句话把我逼到墙角:“痛痛快快地按自己心思过,过一天赚一天;拘拘束束地苟且,过一天等于浪费一天。好不容易等到今天有你帮我张罗,你就让我爽爽快快地来一把。不喝酒,不抽烟,又什么都不作,那我还不如不活了!”

我被他的豪言吓住。这些话他早就不止一次的说了;每当我劝他少喝酒,少抽烟,他的回答总是:那还不如不活了!

《黑白东西巡展》Ⅰ

一生抓紧时间的乃正,在重病中也不愿停歇。到沈阳参加开幕式,在沈阳的旅店里也闲不住,为了答谢鲁迅美术学院,让我找了一张宣纸、用红圆珠笔画上线,乃正亲书鸣谢。其情之真,用心之挚。乃正,我听你的,再替你撑一次纸,再给你打一次格子。再留一张你的工作照片……

《黑白东西巡展》Ⅱ

从大兴安岭脚下的沈阳,到东海岸边的厦门,朱乃正老师的“黑白东西”巡展收到了热烈的反响。

在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李忆敏(右一)馆长和著名作家杨志鹏策划了非常独特的开幕式,2013 年7 月15 日的开幕式,在开幕式上,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镌刻了乃正的艺术思想。于是纪念碑的揭幕成为展览的开幕。可是这一次,乃正决定不去了,他决定在301 医院多休息几天、养养元气。

临终亲自捐赠

几年来,乃正一再强调的是“星原,你先研究、整理,然后替我按我们商量的意思一一捐赠。”“黑白”展中的作品都是整理讨论并展出了的,看到乃正的情况日下,只能忍痛取消下一站巡展,而将作品在厦门闭幕时直接全部捐赠给中国美术馆。主意一定,马上给钱林祥书记打电话约范迪安馆长。

2013年7月23日下午,当文化部艺术司诸迪副司长、艺术司美术处安远远处长、美术馆范迪安馆长、马书林副馆长、胡伟副馆长、钱林祥书记等来到乃正面前时,乃正精神爽朗,居然长篇大论地畅谈了他的艺术想法。同时介绍说:“我把一切都交给了星原,她会按我的意思把我的全部作品的捐赠做好。”

乃正老师亲自在病床上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黑白东西”展览中除已进入收藏的借展作品外的全部展品,并同时签署了捐赠书。

朱乃正艺术研究中心的成立始末Ⅰ

由于疾病的折磨,从2012 年下半年起,乃正老师的身体状况渐渐走低,所以我们将我在故宫边上的一处平房请人装修,希望回京后能搬进去。等搬过去之后,门头沟的工作室未来的安排需要考虑。虽然乃正多次说:“门头沟现在是我们的家,以后一切都是你的。”但是我觉得这样的一个地方和空间承载了朱老师多年的艺术思维和活动、记忆了朱老师和各界人士的交游,同时也是近些年我们在一起以来,朋友们会见朱老师的重要场所。因此这个地方只应该成为对朱老师永久纪念的基地而不能够作他用。所以2013年夏初,一回北京,我和朱老师就商量以他的名义将门头沟工作室注册为“朱乃正艺术研究中心。”老师认为如此计划非常高妙,与他的心意十分合拍,喜出望外,连连称好。高兴之余,抱病挥笔给自己的研究中心写了数条横匾、竖牌。那一天是2013年6月28日,这几条字是真正的绝笔。

朱乃正艺术研究中心的成立始末Ⅱ

原定2013 年7 月7 日在门头沟举行研究中心的成立仪式,我也一一通知了朱老师的学生和朋友们分头做准备,并专门嘱托老师的博士生胡西丹教授准备一个横幅,上书:朱乃正艺术研究中心成立仪式。

遗憾的是,7 月5 日门头沟失窃、老师的全部作品被装车拉走。幸而,我和朱老师的律师一起回门头沟工作室时刚好撞上。在律师让我打了报警电话,然后我立刻联络了中央美院的潘公恺院长请他授权允许这车被朱老师的学生们截回的作品暂存中央美院。

不敢让老师回来看到现场,连失窃的具体情况都没敢完全告诉他,以免加重他的病情。所以他期待的研究中心未能在他最后的日子里由他主持成立。多亏朱老师的朋友们给我及时指点和帮助,使我们能够完成朱乃正艺术研究中心的正式备案,并在2013 年老师的七七忌日挂牌以告慰他在天之灵。

永远动人的微笑

期望和失望的交替即为人生,

积存内心无言再倾诉乃为深沉。

将沉重轻轻放下,

一抹微笑擦去绵延的愁闷……

历尽种种人生坎坷而站立的智者,

看破红尘却不言怨的慧心,

超脱于世俗却微笑着面对世界,

这个微笑,

直达通犀入灵的心境。[文/星原]

(原文载于《响当当的铜豌豆——传奇画家朱乃正》 曹星原编撰)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