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蓉之
美籍华人,著名策展人、艺评家。现任上海当代艺术馆创意总监、上海外滩18号创意中心艺术总监,并在台湾实践大学设计学院专...[详细]

“中国当代雕塑的春天来了吗?”——陆蓉之专访 2017-01-13

郭映娜(以下简称郭) 
陆蓉之(以下简称陆) 

郭:陆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接受采访。我们这期的话题是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的现状与趋向,请您从国际视角,以及您作为策展人、评论家、大学教授的身份来谈谈。 

陆:那我先说一下,大概在过去的几个月当中,我有机会到欧洲的时候,遇到一些西方的策展人,我们就谈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我跟这些西方的策展人都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在过去的二十年当中,崛起的大多是以架上绘画为主,也有一些观念艺术的,不过在商业场上比较成功的基本上还都是架上绘画。当时,谈话过程中我们有一个共识,就是接下来中国的雕塑应该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因为中国雕塑艺术家所拥有的环境比西方艺术家好太多了,无论是助手、工艺上都能得到充沛的资源,加工、代工等条件也比欧美的创作环境要好太多了。所以,一个中国艺术家不需要获得巨大的成功或是有足够的财力,就可以创作雕塑。在国外就不同了,如果财力不够的话是没有能力做,除非自己动手做。所以中国艺术家拥有的大环境是具有优势的。 
另外一方面,是中囯城市发展的气候,目前国内各个大小城市都在做文化产业建设,那就少不了会提供空间,不管是城市雕塑,还是……(说到城市雕塑这个名词我觉得是有问题的,雕塑就雕塑还什么城市雕塑?这可能是在某个时空环境出现的一个专有名词,放到城市里面难道要特别标出来这是城市雕塑,那是屋里雕塑吗?)但是会很自然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给艺术家来展示作品。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雕塑节,各式各样的房地产项目都利用雕塑作为一个项目里面的亮点。所以大环境是非常有利于中国雕塑艺术的,但这仅是我个人的观点,我毕竟比那些西方人在这里住的时间多一些,所以我觉得城市发展跟雕塑的发展可以说是命运息息相关的。 

郭:雕塑艺术和装置艺术同为空间里的立体艺术形式,很多人觉得装置艺术的出现势必对雕塑是一种冲击,您有什么看法? 
陆:我觉得雕塑跟装置之间,在材质或形式上没有那么壁垒分明。你所谓的装置艺术就是某一个作品它跟空间发生关系,任何东西都可以跟空间发生关系,雕塑也可以跟空间发生关系,任何跟空间直接发生关系,而去特别陈列或者是摆设的都可以称之为装置艺术。装置艺术哪能自己归一类?绘画可以做装置、相片、影片也可以做装置,装置是做作品、发表、陈列、展示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一个类项。雕塑在一个空间里陈列它就是装置艺术嘛!我最早在上一世纪七十年代初就是搞装置艺术的,大家觉得装置艺术是最前卫,最新的,可它对我来说完全不是一个新的领域,它是从四五十年代,艺术家就陆陆续续让自己的作品跟环境,跟空间发生关系,这就是装置啊!所以我觉得国内这个看法很有问题,一直把这个装置艺术看作前卫的,先锋的,来跟雕塑做明显的区分,我觉得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雕塑随时都可以变成装置,但是装置未必是雕塑倒是真的。 

郭:有人把当代雕塑和当代艺术里的雕塑划分开,您怎么看? 
陆:我对当代艺术的认知跟有些人很不一样,我认为活着的人做的东西都是当代艺术,当代没有哪一个类项,哪一种型式才是当代的,或哪个不是当代的。但是,当代艺术里边,可能有些艺术家比较能够代表这个时代,比较主流。 

郭:在雕塑界很多批评家都提到一种跟风现象,您怎么看? 
陆:我觉得跟风这个现象不会只存在于雕塑界,它可能在任何领域,包括流行音乐、服装、建筑、产品设计、绘画,哪个领域都有跟风的现象,不会只在雕塑界里有这种跟风现象,你说跟风是指跟谁的风?谁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郭:只是说这种现象。 
陆:但他们有指出跟谁的风了吗? 

郭:没有具体指出来跟谁的风,就是在风格上,造型上……,就比方说一些政治波普的,卡通的,或者是从市场等因素来确定做作品的倾向。 
陆:作品跟市场互动,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绘画难道不是吗?如果说这些雕塑作品有倾向于我说的那个动漫美学,我不认为是卡通。我认为它就是一个时代的趋势,就像二十世纪很多雕塑家都做抽象雕塑是一样的道理,我说的动漫美学指的不是动画、漫画的本身,而是一种受动漫文化启发的一种审美偏好,至于形成了一个时代的风潮是挡也挡不住的,大家都这么做了也就不是跟风的问题了,是一种审美选择的问题,和跟风没关系,跟一个审美的立场、选择有关系。除非说展望做了石头,一堆人都去做石头,那我说这是跟风,因为大家都去做石头,只是展望用了不锈钢,别人用成铜的,或者是木头的,但是刻得跟展望一样,那我觉得这是跟风,现在有这个现象吗?我倒觉得还没有。今天这些市场上表现比较好的人,他们都有自己很独特的语汇,要跟也很难跟吧?难道都做中山装去跟隋建国的风吗?像向京有很强的女性主义的思考在作品里,有很多人做女性意识的作品吗?说跟风,如果有一波艺术家都用到了观念,你也不能说他们跟谁的风,而是某一个时代都有一种偏好,譬如说改革开放以后大家都去做一些抽象的东西,因为先前都是具象的,都是有政治使命感的雕塑,突然之间改革开放了,有一些人开始做一些没有叙事语言的雕塑,这是受二十世纪主流抽象雕塑的影响,紧接着就是观念艺术的风,这不止在雕塑里有,在绘画里、摄影里也有九十年代的观念风潮,然后到了现在可能有一些做动漫美学的年轻人,也是非常正常的,我觉得时代趋势和时代风尚才会造成这样一种状况。 

郭: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学院教育都偏向于传统,跟当代艺术做区分,您是很多大学的客座教授,请您从教学的角度来谈谈。 
陆:对于这种看法我是非常有意见的,我认为所有传统的训练都是当代艺术最重要的基础,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当代的。学院里的一些基础训练是极为重要的,现在我看到的都是基础训练的不足,而不是过度,很多艺术家根本连画画都不会还说自己是画家,学习雕塑对所有材质的认知那是一个过程,它怎么会影响你创作呢?你有扎实的基础,做铜的,做石的,做木的,有铸铜的能力,有石刻的能力,这样才能成为更自由更具有创造力的艺术家。现在还来反学院?有什么条件反学院?学院派已经在二十世纪被一帮子人打死了,如今学院已经应该到了复苏的时候,很多基本的技术训练要扎扎实实的打基础。现在太多艺术家是嘴巴会说的艺术家,都是只会出点子,根本手拿笔、拿刀都不会,这么多的艺术家的手是无能的双手,我还对他们能有什么期望呢?所以我认为学院教育扎扎实实的教学很重要,我一点都不反学院派,你有没有办法创造出自己的风格,关老师什么事?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要去学老师那是你的问题,不是老师的问题。今天我们这些叫得出名号的艺术家哪个不是从学院出来的?他们的老师捆绑了他们的手吗?他们的老师制约了他们的脑子吗?幸亏是他们的老师为他们定下了基础,爱用什么材料都会用。如果继续去张扬我们不需要好的学院教育,那就只能出来一批无能的艺术家。太多这样的小孩子,自己什么都不肯学,就觉得自己特前卫的。 

郭:好像现在是有人没有学过雕塑,却在做雕塑。 
陆:你不觉得有问题吗?基本的训练是绝对要的,连一张基本的素描草图都画不出来的人,还当什么艺术家?所以谁跟我合作时敢给我一张“说明书”,叫我去找材料,找工人帮艺术家完成作品,那我就不会做他的展览,难道要我替他做作品吗?要当观念艺术家,我早在七十年代就已经是观念艺术家了,再往前推吧,谁比我更早在搞观念艺术?所以不要跟我提观念艺术,一些光说不练的人让我很恼火,就拿一张纸,一页指导性的单子,就告诉你要买什么材料,该怎么弄,艺术馆的人就得去给他张罗材料,帮他弄,然后带着助理出现就在那嫌东嫌西,这种艺术家我根本就不会想跟他们合作的。你自己都不搞,什么都叫我们来帮你做,那我们自己当艺术家就好了,还能轮得到你来当吗?所以我觉得现在要努力去导正年轻人的观念很重要,否则我们怎么会出来好的雕塑家? 

郭:您也策划过关于雕塑的展览,您能从策展方面来谈谈吗? 
陆:我曾经做过一个大规模的展览就是在月亮河做的雕塑艺术节。当时做那个雕塑节我是有一个主题方向的,因为我一直在推广动漫美学,做那个雕塑节在选展方面就比较导向于动漫美学。之后我又给798去年的艺术节做了一个雕塑的项目,那个项目就没有考虑到动漫美学,因为它是整个园区的艺术节,那我就很希望能够跟园区的画廊都能够互动,所以各个画廊提供作品时我就没有在风格上进行考量,就倾向于大家提出的比较有意思、有代表性的作品做一个集结,所以两个策展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 

郭:您觉得哪些展览是推动了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的,起到关键性作用的? 
陆:在国内的话,早些年我没有参与进来,近年来深圳做的雕塑展,就是好像去年是冯博一策的那个系列,我觉得那个展览就挺好的,那个展览系列是持续做了好几届,而且好像也是何香凝美术馆的一个招牌展。 

郭:您觉得中国当代雕塑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陆:中国当代雕塑目前存在专业支援系统不足,缺少好的经纪人、画廊来推动雕塑艺术的市场。 

郭:介于现在的一些状况,中国的雕塑之路该如何走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请您以评论家的身份来谈谈您的看法? 
陆:我认为中国雕塑将会在国际上有一个比较凸显的特色是有能力做到规模极其巨大,西方需要很多金钱堆砌和非常强的知识体系才能够做到,但是在中国不需要太强的知识体系,也不需要过度的金钱堆砌,就能够做出大型的雕塑,这个跟城市发展有关系,如果城市发展的积极,而且跟艺术有密切的这种连结,就有可能产生这种巨大的雕塑,这是一个中国特色。另外我觉得中国年轻一代艺术家在思想观念上,对雕塑的看法跟以往也不太一样了,以往的雕塑比较侧重材质、形式、造型上的表现,现在的雕塑家多是理念、观念再结合形式上的表现,换言之它会在形式上呈现出一种非常多元化的结果,这个结果也跟中国很多院校每年都培养大量的雕塑系毕业生有关,所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跟中国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口急剧增加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人增加多的时候,它的选样就比较多,我觉得这也是蛮值得庆幸的,过去大家对雕塑的概念和思考似乎是比较单一的,我觉得现在的雕塑有更多的可能性,更多的发展方向。 
其次,结合新媒体,各种机械动能、光电、包括数字化,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未来雕塑可能不只跟空间发生关系,它可能不只是空间里的一个摆设,可能跟建筑、城市规划也会发生关系,这样的状态都会使得中国的雕塑在未来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它的市场会比绘画多元,它的投入可能比绘画更需要一些团队,资源体系更复杂,譬如说一个艺术是跟新媒体发生关系的话,它不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势必要跟一些软件啊,器材、技术人员合作。所以跨领域的合作,我的预估也是无法避免的趋势。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