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书元
安徽舒城人,中国著名出版家、人民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人民出版社工作委员会主任,政协第十一届全国...[详细]

黄书元:中国出版业的发展与国际版权合作 2017-01-11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参加“首届中华版权国际合作推进会”,在会议召开期间,举办这次高峰论坛,意义重大!我代表人民出版社向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和各个不同领域经济合作的迅速发展,世界范围的版权合作日趋活跃。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举办高层论坛,对于进一步扩大版权领域的合作,加快版权贸易的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当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中共中央决定抓住这个机遇,全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目的是要通过改革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极大地释放文化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出版是文化的载体,出版的主要任务是继承、积累、传播优秀文化。纵观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图书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记录了历代人民的精神文化精髓,使我们祖祖辈辈的智慧代代相传。

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多年,中国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期间经历了三个效益明显增长的阶段,改革开放初期为恢复性增长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主要是解决“文革”时期造成的“书荒”问题,中央提出了“多出书、快出书、出好书”,以满足广大读者对图书的强烈需求,当时图书只是作为“特殊商品”来出版,出版业的经营意识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1990年全国图书销售收入仅为76.7亿元。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是中国出版业逐渐融入市场阶段,出版界开始重视经济效益,慢慢实行商业化操作,完善整个行业的商业操作模式,中间又逢以教材、教辅为主的图书涨价带给出版业的货币规模增长,从1990年至2000年,十年时间整个出版业的效益翻了三番,2000年全国图书销售收入为376.87亿元,比90年整整多了300亿。从90年代后期到现在,是中国出版业“升级提高”阶段,一些大的出版集团、连锁书店、超级卖场图书城、网上书店等纷纷成立,加上图书零售市场的持续增长。到2004年底,出版业全国图书销售收入为486.02亿元。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过去的十五年,我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约为9.4%,而出版业年均增长约为10%,出版业的增长速度略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应该说是与中国经济发展共同前进的。

但是出版产业在今天互联网、通信技术、卫星传输系统等高新技术高速发展的形势下,正在出现紧缩的态势,日本出版业1997年以后连续8年出现负增长,欧美等发展中国家的出版业也都相继出现萎缩的局面。中国的国民网络阅读率也在迅速增长,而图书阅读率随之逐年下降。出版业出现了萎顿和徘徊的情势,如图书品种、库存、退货等大幅增长,导致出版社成本大幅度增长,利润同步下降。

出版业的另一问题是创新不足。图书产业是内容产业,要靠不断创新的内容来吸引读者。现在图书市场出现的跟风、雷同、抄袭、假书等等,都是内容创新不足造成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出版界把目光投向国际市场,从国外引进了大量外版图书。而这又造成另一问题:即图书版权出现了严重的贸易赤字。

在今年召开的两会期间,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赵启正先生提出了中国“文化赤字”的说法:和中国对外贸易“出超”相比,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则是严重的“入超”。他说,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文化发源地,只出口电视机,不出口电视机播放的内容,也就无法出口中国的思想观念,中国自然就成了“硬件加工国”了。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到,2004年中国出口了700多万册(份)书报,只占国内当年书报刊出版总量的0.16%。同年,中国向美国输出了14种版权,而从美国引进的版权达4068种,进出比为290:1;中国从人口只有316万的新加坡引进版权则达156种,而输出仅30种,进出比为5:1。中国图书和版权出口创汇与中国其它商品出口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出版界从国外进口大量图书和版权,是因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不但需要中国文化的支撑,而且也需要汲取全世界最优秀、最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精髓;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国内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有市场就有满足市场的行为,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强盛的经济、昌明的政治和繁荣的文化。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应当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复兴。而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根本标志。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化上的成就较之于经济和政治,更具有持久的竞争力和永恒的生命力,因而其地位和作用显得更为突出。作为出版工作者,面对中华民族创造的优秀的文化,我们如何让它在世界范围大放异彩,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事实上,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优秀、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随着中国经济近二十多年的迅猛发展,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中国已进入世界经济大国行列,中国需要学习世界,世界也需要了解中国。加上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积累了深厚的文化资源 ,这些对世界来说也形成了诱惑,有很多国家已经把汉语定为第一外语,这些都说明汉语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而让承载着中国文化的图书“走出去”越来越重要。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实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将着眼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和文化的合作与竞争,将大力支持中国企业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我认为:中国出版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应该依托我国稳定的政治环境、广阔的市场空间、丰富的图书品种资源和智力资源,顺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国际形势,抓住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新机遇,把中国图书“走出去”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市场为导向,以出版社为主体,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化发展环境,通过面向国际市场的开发和开拓,加强体制创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图书出口竞争力和出版社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我国出版产业国际化水平,逐步发展成为图书和版权出口大国。

要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要发挥政府政策引导和推动作用。如果说版权引进是市场的需求,是出版业发展的需要,是出版业的自主行为,那么,版权输出应有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应该成为政府主导型,政府可以在以下三方面有所作为:

(1)为出版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中国图书和版权出口的长期、持续增长必然要以国内出版产业的强大为前提条件。文化体制深化改革必将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但如何进一步振兴出版业,使出版业出现一轮新的繁荣兴旺的局面,有待管理部门的政策引导,并为之创造一个有利于发展的良好环境。引导并促进出版业规范经营、良性发展。

(2)减轻税赋,增加出版社的积累和发展能力。现在对中国图书和版权“走出去”,国家有了一些鼓励政策,如出口退税、翻译费由国家负责等等,但是出版社对此积极性仍然不高,原因在于:图书版权的输出,需要出版社做大量的工作,但输出后,除去作者的版税和国家的税收,出版社所获无几,努力与收获差距太大。所以政府必须通过制定针对版权输出的优惠政策,来引导和激励出版社把注意力集中到版权输出上来。

(3)增强政府服务功能,拓展国际市场。政府要不断提高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层次,通过政府间的合作渠道,可以组织国际间的洽谈会、交流会、博览会等,也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积极开展贸易促进活动,协助出版业拓展国际市场。还可以设立特别奖励政策,对版权输出优秀单位给予重奖。如去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首次设立了主宾国和“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二、出版业要进一步增强自身竞争力,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目前出版社对版权基本上是主动引进,被动输出,由于引进一本畅销书版权,会获得丰厚的利润,所以出版从业人员积极性很高,而输出版权基本上是等买主上门,处于被动状态,即使是参加国际图书博览会,参展者很多也不清楚国际市场究竟需要哪种图书,对什么有兴趣,而在国际市场主动营销的更是少之又少。

(1)出版界要主动策划一批针对国外读者的选题,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图书品种,首先,选题要有针对性,如以外国人的眼光看中国,他们想要了解什么,知道什么、学习什么,我们就会产生很多创意。有人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应该遵循“民族精神,世界眼光,传统精髓,现代意识”的原则来策划一批国外读者需求的选题。在出口图书、输出版权之外还可以与海外出版社联合策划选题、共同投资,形成国际版权,在多国出版发行。

(2)培育一批外向型出版社,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出版产业发展之路,要在未来若干年内培育一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出版社。还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出版社走出国门,到外国去办出版社等。

(3)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体系。人才一直是制约我国图书版权走出去的关键因素,中国图书、版权要“走出去”,首先需要外向型编辑出版人才,其次需要了解国际市场的营销人才,最后还要有高层次的翻译人才,所以要把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与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结合起来,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出版人才队伍。才有可能使出版“走出去”战略得以顺利实现。

第三、发挥全社会的力量,特别是发挥版权行业协会的作用及其所长。中国出版“走出去”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一部分,让中华优秀文化对全人类做出贡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大事,必须得到全社会的支持。

(1)要进一步发展国际版权中介机构,特别是利用和鼓励国际版权代理机构,调动他们对中国版权输出的积极性。我认为首届中华版权国际合作推进会就是为出版界搭建了一个平台,是社会重视并参与国际版权合作的一个很好的范例。

(2)组织行业协会。我们目前的版协和版权学会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业协会。在版权协作方面,我认为我们应该可以组织一个全国性的行业协会,以它作为政府、出版社、市场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主要任务是作为出版业走向世界的向导,也是出版社权益的维护者,要成为跨行业、跨部门的合作、服务型组织,是介于政府与出版社之间,中国出版业与外国出版业之间,并为出版社提供服务、咨询、沟通、监督、协调的公正、自律的组织。有了这样一个专门的组织,版权国际合作就会逐渐升级提高。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曾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过巨大贡献,中国出版业的“走出去”战略也必将为中华文明的传播创造出新的辉煌。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