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桂祥
罗桂祥(1910-1995),男,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香港市政局及立法会原议员、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原主席、香港管理专业协会原主席...[详细]

喝过维他奶,竟不知他收藏顶级紫砂 | 罗桂祥先生 2018-02-04

健康活力豆出来”,这个是维他奶的广告语。维他奶,很多人都喝过,甚至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然而,对于维他奶的创始人——罗桂祥先生,你知道多少?

 

-------罗桂祥先生1910年出生于广东梅州市梅州区,维他奶的创始人,香港市政局及立法会原议员、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原主席、香港管理专业协会原主席,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太平绅士,英廷颁赐C·B·E勋爵。梅州市首批“荣誉市民”。

 

 

一句话触发创业灵感

 

罗桂祥家境不好,中学毕业就不得不出来打工,幸好得到父亲的老板余东璇先生资助,考上了香港大学商学院,顺利毕业。毕业后就为余东璇先生工作。

 

在为余东璇先生打工期间,罗桂祥机缘巧合听了个讲座,主题是“大豆——中国之牛”。自此罗桂祥就开始研究豆奶,因为他觉得豆奶比牛奶便宜,但是营养价值却不输给牛奶,对于当时贫困的同胞来说,是最好的强身饮品。

以远低于牛奶的价格得到相对等的营养,想想也觉得这生意能做啊!然而,事实上罗桂祥的豆奶事业起步很惨,一天只卖出9瓶豆奶,大部分产品都只能销毁,不到一年就亏到破产。

不喝“鸡汤”,看斗鸡励志

破产后罗桂祥意志消沉,没想到后来在家中看鸡斗殴,居然被“斗鸡”精神所启发,重新振作,贷款重新开起了维他奶厂,吸取了失败的经验,这次销量明显好了不少。然而好久不长,不多久抗日战争爆发,维他奶事业因此夭折,罗桂祥一家成了难民,内迁粤北,在粤北期间,他仍未放弃维他奶的研究,学习国际大品牌的经营和营销策略。

抗战胜利后,罗桂祥马不停蹄赶回香港,恢复了维他奶的生产工作,他参照“可口可乐”公司的做法,将豆奶入樽(装瓶),从杓舀碗装的排档饮品变为有品位的店堂商品,销量急剧增加。后来还聘请专业人员来研究豆奶的消毒、去腥等工作,把维他奶真正做成了国际化的饮品。

自此,罗桂祥的维他奶事业步步高升,走向世界,被称为世界“维他奶之父”。

 

——罗桂祥由穷小子翻身做富翁的故事说完了,那就来了解罗桂祥先生的另一面吧。

 

痴迷紫砂难自拔

罗桂祥先生毕生钟爱艺术,喜爱古陶瓷及其他艺术品的收藏,对于紫砂壶艺更有癖好和独到之见。创建维他奶成功后,罗桂祥有了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来完成艺术品收藏这个梦想。

 

罗桂祥旧藏 六瓣圆囊壶 大明正德八年(1513)铭 现藏于香港茶具文物馆

 

罗桂祥先生收藏的相当一部分紫砂茗壶是明清和民国年间艺人的作品,因而特别推崇对前人艺术创造成果的继承和发扬,主张紫砂艺师应师法自然,继承传统,通过广泛学习、综合理解,提炼出于自己最有价值的东西。所谓“足迹尽天下名山,眼界尽古人神髓,得意忘言、得心应手;时天地万物若在腕肘,无一体、无雷同”。这种思想与紫砂艺术作品的审美特性是完全吻合的,对照陶艺家进入创作阶段的精神状态描述更见精彩。

罗桂祥茶艺馆藏品

 

一九七九年秋,时值文化大革命刚结束,罗桂祥先生特地从香港到宜兴紫砂工艺厂花三天时间进行考察。先后观摩了炼泥、制坯、烧成等工序,并由厂方安排会见二十位技术顶尖的紫砂艺师。他首先介绍自己是宜兴紫砂壶的热衷收藏者,同时展示了自己收藏的部分明清古壶彩色照片。用征询的语气说:“你们能否制作出照片中的壶?”沉默片刻后,忽有人回答:“我们可以做到,但怕价高无人买。”罗桂祥先生随即肯定说:“只要达到照片上古壶的艺术效果,价格再高,我也一定买。”

(明)徐友泉 仿古盉形三足

此话一出,引起一阵骚动,大家面面相觑,欲言又止。经过一番交头接耳的议论后,厂方当即拍板成交。罗桂祥先生再一次强调,仿制古壶的质量要求,并表示由他检验把关,要求每位作者必须在自己制的茗壶上打上印款。之后为了签约,他几次往返南京,走访中国进出口公司才算定局。

曼生壶

曼生壶

二年后,作品运抵香港。罗桂祥先生着手安排在一九八四年香港“茶具文物馆·宜兴紫砂器”展览中展出,这是中国紫砂第一次以艺术品展览对外亮相,吸引了大批中外人士参观,其中包括台湾、新加坡、以及东南亚诸国的旅客。各新闻媒体好评如潮,加深了中外人士对宜兴紫砂壶的了解和认识,激发了购买欲收藏热。

展览期间,初版的二千本“茶具文物馆·罗桂祥藏品上下册画辑”迅即售罄。一九八六年,画册再版,又在短期内抢购一空。这对提高扩大宜兴紫砂的知名度起到重大作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罗桂祥茶艺馆藏品

 黄地粉彩花卉开光山水书法壶 罗桂祥捐赠香港茶具文物馆

 

罗桂祥先生与紫砂壶十分有缘,这里说三件事来证明这一点。

 

1,买壶发现故事

 

一次,罗先生在伦敦的一家古董店里,看到了一把清初著名艺人邵旭茂的壶,他喜不自禁,也没多看就当即买下,小心翼翼带回香港。回家打开一看,壶里竟然还有几片已经发黄且已破碎的纸片,上面的英文笔迹还是羽毛笔写的。他觉得这是十分珍贵的资料,赶紧让裱画家把里面的碎纸片拼好,裱了起来。原来,这纸上记述了一件鲜为人知的故事:

 

伦敦的古董店

邵旭茂 莲子壶

邵旭茂 彩绘山水紫砂壶

当年英军侵略印度时,战到最后遇到了一个强劲的对手,久攻不下,这个抵抗时间最长的土王(相当于部落酋长),对英国侵略者恨之入骨,专门设计了一种象形老虎的机关,逮着英军就送入虎口,将头活活“咬”下。后来,这个土王被英军打败, 其财产被全部掠回英国,其中就有一把是邵旭茂制的茶壶。希斯亭晓得英国皇帝佐治四世很喜欢中国的瓷器,他为了讨好皇帝,表示自己打仗英勇,就把这壶送给了皇帝。英皇把它放在伦敦郊外波利敦的皇宫(相当于中国皇帝的行宫),这是一个具有中国色彩的宫殿。

过后不久,风流成性的佐治四世,将这把壶送给了他的一位情妇,这位情妇后来将壶传给了她的女儿,她女儿就将这把壶的来历写成文字,记述了下来。 至于这把壶是怎样由中国传到印度的,后来又怎样从皇帝情妇的女儿家流传出来到古董店的,就不得而知了。

如今,这把壶放在香港茶具文物馆内,记录这壶的一段流传经历的纸片也原样放在壶内,它将和壶一样,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2,名壶捐赠被“拒”

陆鸣远是清康熙年间影响后世最为深远的一代紫砂巨匠,市面上很多陆鸣远的紫砂壶,但是大部分都是假的。然而,罗桂祥先生却得到过一件陆鸣远的真品“和正瓜壶”,那是他在苏富比“宜兴名陶”拍卖会上以三万元港币的巨资所拍得。

陆鸣远“和正瓜壶”

 

后来这个壶在2016春拍“紫泥菁英——紫砂古器与近现代臻品”专场上以3220万元的成交价被拍走。

此壶原来属于收藏家庞元济,后来庞氏拮据转让给了谭敬,谭敬作为女儿的嫁妆又给了女婿杜维善,然后兜兜转转,就被罗桂祥先生发现并珍藏起来,你说是不是有缘?

1981年当罗桂祥先生准备将自己珍藏的数百件陶瓷茶具捐献给香港市政局时,顾景舟先生从众多茶具中唯一选出了这件南瓜壶,对罗桂祥先生说:“这把壶你把它留下来吧”。

而到了九十年代,在顾景舟老先生在接受挚友台湾收藏家宋哲三先生的视频访谈时,还对于罗桂祥的这件南瓜壶念念不忘,顾老说,“陈鸣远现在有东西留下来,可是假的不得了,仿的不得了,我这一生里面,见到陈鸣远的好东西,不过三五件而已,现在南京博物院有个南瓜壶,这些照片我都有,……。我觉得罗桂祥那个是真的,香港罗桂祥,罗桂祥那个是真的,可是罗桂祥出版的这些书,从来不发表……。”

顾景舟

顾景舟 报春壶

 

3,鉴壶遇见“原配”

 

还有一件事就发生在在罗先生第一次到宜兴之际,他知道蒋蓉是一位当代紫砂花货作品的领军人物。

蒋蓉、范曾合作莲藕倒流壶

蒋蓉制 碧桃壶

 

清代历史上陈鸣远也是杰出的花货开山祖,他却偏偏收到了一把陈鸣远的花货作品,他把壶底钤陈鸣远印鉴的《虚扁壶》带来请蒋蓉鉴定,他原先认为这是陈鸣远最具光货造型特点的名作之一。壶型极扁,适合冲饮绿茶。器型线面屈曲和谐,泥质用粗砂调制,配比恰当,肌理质感与形制十分和谐,目视有粗砂感,手抚则很细腻。浑朴之中有峻拔之势。

虚扁壶

 

蒋蓉一见就觉得眼熟,她仔细一看,不觉怦然心动,原来这把壶竟出自她自己之手,那是40多年前她在上海为古董店老板仿制的壶,当时虽不能在仿制的名人壶上打自己的印章,但十八岁的林凤小姑娘却耍了个小聪明,即在每把壶的壶把下端做了一个不易察觉的小小印记。这把壶让蒋蓉感慨世界就这么小,人生竟如此巧合。罗先生也兴奋不已,他执意要把这把壶送还它的真正主人,而蒋蓉坚持不肯接受已经属于别人的心爱之物。最后是蒋蓉以自己的一把小佛手

壶与之交换,成为紫砂收藏界的又一段佳话。

蒋蓉制 佛手壶

1984年港府将香港公园内驻港英军总司令官邸,拨给市政局改建成茶具文物馆,罗老除了积极参与其中,更将逾600套茶具捐出作馆藏。如今,港岛核心区域香港公园里的茶具文物馆对于爱好古玩的人来说,那里简直就是一个朝圣的地方!有一位收藏圈的大哥曾经这样说,“维他奶终究会被历史遗忘,但这批文化遗产却会长存,连同曾经拥有者的名字,这才是收藏的最高境界。”而正是罗桂祥博士早年的收藏和推广,使得中国的宜兴紫砂开始走向了世界!

 

水仙花六瓣方壶(十六世纪中叶)现藏于香港茶具文物馆

(明)时大彬 印包方壶

位于香港公园的罗桂祥茶艺馆

罗桂祥先生不仅为国民打造了营养健康的饮品、带来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藏品,还关心国家和家乡。从上世纪80年代起,罗桂祥本人并发动其兄弟陆续向家乡捐资建设公益福利事业,向国家递交《中国城市(商业)改革大纲》,积极投身环境保护事业……

罗桂祥现先生铜像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