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玮瑜
广州市融熙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市当代艺术研究院理事长、广州艺术品行业商会常务副会长、自得堂主人

冯玮瑜:“人生如器”英国BBC记录片《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拍摄一件乾隆窑变釉双耳瓶入藏记 2018-01-01

2017年6月3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和江苏卫视联合拍摄的大型记录片《你所不知道的中国》(Tales from Modern China)第三季全球首播,记录片第一个纪实故事就是小女子在中国嘉德竞拍一件乾隆窑变釉双耳瓶的真实记录。记录片播出后,反响非常热烈,让世界看到一个欣欣向荣的中国,也让世界看到中国当代收藏界的领军企业、顶级拍卖师和新一代藏家风采。这个记录片有的省份还专门大型报道,很多朋友打电话或发微信来向小女子道贺。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裁胡妍妍当天也发来微信说:“在这个视频里你可美了。”

其实记录片里真正光采照人的是胡总,小女子只是沾了中国嘉德的光,这也是小女子与中国嘉德的缘份。

中国嘉德董事总裁胡妍妍(右)与冯玮瑜在谈话

BBC的这一集记录片,其实还有很多内容没播出来,故事交织,如戏剧般精采。

《桃花扇》续四十出《余韵》中一段:“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清初“南洪北孔”的戏曲作家孔尚任以“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与“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的《桃花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南明王朝灭亡的历史,“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唱出了人生的沧桑和变幻无定。余音袅袅,于今不绝。

粤剧《白兔会》改编于元代南戏作品《刘知远白兔记》,写五代十国时期后汉皇帝刘知远与李三娘悲欢离合的故事。剧中由于生活穷困不得已到一个李姓大户人家去当上门女婿的刘知远被驱逐出李家,(在封建社会,这种女婿叫做赘婿,社会地位几乎到了最底层,备受歧视。)连当赘婿都被驱逐,刘知远愤而投军。妻子李三娘因不肯弃夫被赶到柴房栖身,饱受兄嫂折磨,在柴房生儿,自己接生,以牙齿咬断脐带,取名“咬脐郎”,托人送交刘知远抚养。夫妻一别经年,咬脐郎长大成人,追逐白兔时偶遇母亲,遂得一家团聚。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收藏》冯玮瑜

故事发生在2016年10月中旬,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在北京又开始了,小女子应邀到“嘉德讲座”作《御用陈设瓷器的荣光》讲座,同时参与拍卖活动。每逢嘉德春秋二季大拍,小女子总会到北京,每场都会在嘉德竞得一些心仪的拍品。这次是边讲座,边挑选物品,行程充实。

到北京的第二天早上,我与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胡研研董事总裁二人一起共进早餐,胡总是我极为敬佩的杰出女性,她带领的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一直执中国拍卖业的牛耳。拍卖行业是进入门槛低、但专业要求高的行业,也是一个长年奔波忙碌、没有节假日的行业,“征集难、招商难、结算难”,做好一、二场拍卖不难,长期保持做好每一场拍卖则非常不容易,中国嘉德不但做到了,而且做得越来越好。胡总领导下的中国嘉德在一直引领中国拍卖行业发展的同时,保持自身高速、稳定地发展,是一个建设百年企业的发展模式,小女子赞赏不已。

每一次与胡总交谈,如沐春风,今天我们谈起了近期艺术品市场,谈起了这场秋拍,越聊越欢,胡总忽然问道:“有件事情看你愿不愿意?英国的BBC电视台‘你所不知道的中国’剧组要来拍一集记录片,记录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情况,剧组选择的角度一个是拍卖公司、一个是拍卖师、还有一个是大藏家。选择哪一个大藏家呢? 我觉得你最合适了,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推广中华文化,传播收藏理念,这么有意义的事情,小女子义不容辞,立即一口答应下来。

冯玮瑜在嘉德讲堂中

BBC摄制组第二天就到了,上午在现场跟拍胡总、拍卖师徐军工作实况。我一直在忙于“嘉德讲座”,等讲座结束,回答完听众的提问后,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顾不上擦把汗,马上跟等在傍边的中国嘉德市场部总监唐施红总经理和BBC摄制组联系上,唐总是负责协调拍摄的相关工作。

摄制组介绍:BBC电视台的“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是系列电视记录片,他们要反映的是现在真实的中国,已经播出两季了,现在是拍第三季。他们强调的要做真实的记录:包括如何看预展,对拍品的看法,拍卖现场的竞拍过程……

BBC说:选择拍摄记录新一代的中国藏家,因为现在的国际拍卖市场里,越来越多地见到中国藏家的身影,中国的藏家并非暴发户,不是钱多人傻,他们大多是有理想、有追求、有品味,有教养、懂欣赏、懂价值、知节制的新一代。

BBC一再强调:记录片是真实的再现,不用表演,不用彩排,最重要的是真实,至于是否成功竞得拍品则没关系。

双方交流半个钟,我和摄制队的导演、摄影师、主持人、灯光师、翻译等一群人来到嘉德瓷器预展的北京国际饭店二层大展厅,选择好位置,打好灯光,在洋人导演Max的指挥下,洋人摄影师扛起设备,主持人和我就上场了,幸好是记录片,做回自我就行,不用表演,本色而矣,这就简单多了。说实在话,表演我也不会。

这场嘉德秋拍瓷器的一些重器在深圳巡展时已经上手过,已有所了解,而在广州作“融熙站”巡展时,小女子对巡展拍品更是每件上手研究过。现在到了北京的预展现场,可以纵观全部。这次嘉德有二件全黄釉器,一件是弘治黄釉碗,另一件是嘉靖黄釉碗,二件釉色都很好,可是小女子已有同样的器物,它们不是首选。这场拍卖的单色釉瓷器里,有一件紫金釉折腰碗,是仇炎之旧藏,还有二件乾隆窑变釉双耳瓶,这几件都是考虑的方向。

我逐一上手自己选中的拍品,当我拿起弘治黄釉碗时,我就说我已经藏有一个了,再收一个是为了配对,然后我就解释弘治黄釉冠绝明清二代等等,Max导演一听就非常感兴趣,说如果有一个这样的故事,记录在片子里,那就非常棒!我嫣然一笑:拍场上的事,哪能预知呢?尽力而为而矣,况且这只弘治黄釉盘,口沿有个小小的瑕疵。本场还有一只嘉靖黄釉碗,完整器,可惜比我的旧藏小了一点,不能凑对,就暂不考虑了。我又拿起一个紫金釉折腰碗,这件紫金釉折腰碗釉色非常漂亮,单看一件还看不出来,当把这场拍卖里面几件紫金釉碗拿出来对比,高下立见,而且这件还是大收藏家仇炎之的旧藏。还有两件乾隆窑变釉双耳瓶,本场拍卖有二只器型、尺寸完全一样的釉变釉双耳瓶,发色却不一样,一只是色彩斑阑;另一只虽然也是石榴红色,可色彩变化不大,既然是窑变釉,不就为了要“变”吗?当然就要挑釉色变化明显的,发色漂亮的。

我把心中预计要拍的这几件拍品一件件拿出来,对着BBC解说自己对拍品的分析,指出品相、出处、路份等等。预展现场人来人往,几个洋人在这里晃动特别的惹眼,何况拍电视所需的数盏灯光也是格外的明亮,真是预展场中亮点的亮点,当然就有一堆来看预展的人在围观。

剧中夫妻相见一折,历经磨难的李三娘不敢相认已贵为王爷的刘知远,不弃糟糠的刘知远抚慰妻子,一板一眼地念道:“当日的刘穷汉,就是今日的定兴王;今日的定兴王,就是当日的刘穷汉……”

每当看到这一折,小女子每每感动得襟然泪下……

戏剧照

这两剧都是小女子小时候看过的粤剧,二部粤剧的人物故事,都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事。

广州西关一带是广府文化的繁盛之地,粤剧的行会组织“八和会馆”就在这里(至今粤剧工作者仍自称为“八和子弟”),“南国红豆”,粤韵风华,在西关长大的我,小时候走在麻石板铺砌的街头巷尾,粤剧的乐韵声腔不时从趟栊门里传出,飘荡在耳边。

戏如人生,世事难料,兴亡无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时代背景下,一个人是多么渺小,在历史的年轮下,个人如草间偷活的蝼蚁而矣。

十年人事几番新,城头变幻大王旗,人生是多么的变幻莫测啊。“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枯草衰杨,曾是歌舞场”,我们常常慨叹人生无常,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是怎么样?自己的人生会有什么样的色彩?

在瓷器里,偏偏也有一种釉色,变幻无定,如人生之不可捉摸,那就是窑变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非人力所为。

窑变釉的最初出现完全是偶然的,人们按一定的配方,制成某些釉料,施于瓷器坯胎后入窑焙烧后,产生了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颜色和形态:有的像夕阳晚霞,有的像秋云春花,有的像大海怒涛,有的像万马奔腾……这些完全离开了施釉时的设想,釉色变幻而不可捉摸,人们对此现象无法解释,就称之为“窑变”。

窑变早在唐代以前的青釉瓷器上即偶有出现。最初,窑中出现窑变曾被视为不祥,以为是“窑神”发怒了,才烧出这个“妖怪”。

宋代《博物要览》说:官、哥“二窑烧出器皿,有时窑变,……于本色釉外变色,或黄、或紫红,肖形可爱。”

宋代河南禹县钧窑生产的铜红窑变,可谓变化莫测,鬼斧神工。

在明代,景德镇官窑中偶尔出现的窑变釉瓷,往往被砸碎掩埋。

随着时代的变迁,审美眼光的改变,窑变釉因釉色极美而逐渐为人们所欣赏。“天生丽质难自弃”,清雍正、乾隆时期,窑变被视为祥瑞的象征,雍正在位的最后一年才大致掌握了窑变釉的规律,至乾隆则作为一种著名色釉而专门生产。据《南窑笔记》载,清代生产的窑变釉,入火焙烧使釉料受热融化而自然流淌,颜色变化任其自然,非有意预定为某种色泽,但已经能通过人为配置釉料,较好地控制火候,基本上掌握了窑变的规律。

窑变釉属于高温单色釉的一个种类,窑工烧造前,各种瓷器都是施同一种釉料,当器物在窑内焙烧时,但由于放在窑里不同的位置,温度有所差异,釉料在不同的窑内气温下,经氧化或还原作用,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出窑后产生奇诡变异,呈现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由于其出现出于偶然,形态特别,人们又不知其原理,只知于窑内焙烧过程变化而得,故称之为“窑变”,俗语有“窑变无双”,谓其变化莫测,独一无二。

窑变釉作为单色釉的一个变异种类,小女子见到釉色出众的也很喜欢。

BBC和江苏卫视拍摄的新闻纪实记录片《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第三季在六月中英两地同时首播,事有凑巧,“冯玮瑜亲历收藏系列”之《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收藏》也在六月份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题目是如此相似,又同时面世,就像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同年同月又同窗”,无巧不成书,这与本件器物的入藏一样,充满着一段巧合的故事。

BBC《你所不知道的中国》剧组在中国嘉德预展现场拍摄

糟糕!还没开拍就全露馅,底牌全亮出来,让别人看到了,会不会被别人掌握先机?

拍卖是在第二天的嘉德夜场“含英咀华——明清宫廷艺术聚珍”专场开拍,摄制队在开拍前首先进场选最佳拍摄位置,嘉德唐总也亲自到现场协调。可别小看这个协调工作,嘉德拍卖是艺术品收藏的风向标,一举一动备受众多媒体的亲注,唐总要代表嘉德应对、引导各种媒体,把秋拍宣传工作搞得有声有色,而嘉德各个专场又有那么多新闻发布,必须是对宣传、对艺术、对拍卖都要有深刻理解才行,通才难觅,而唐总却是游刃有余。这么大型的拍卖活动,唐总本已是忙得不可开交,现在又要协调BBC的现场采访、拍摄,又不能影响到现场拍卖,小女子与BBC能顺利拍摄,唐总忙前忙后,劳苦功高。

最初选定在全场中排位置,导演认为这样可以拍到前排和后排各人举牌的情况,充满着真实感和现场感。但嘉德方面提出异议:一是因为现场是真实的拍卖活动,而且本场是夜场重要拍卖,担心BBC的拍摄干扰了卖家的举牌,影响了嘉德现场拍卖;二是从中间拍摄,拍到整场拍卖参与者的脸部,出于隐私保护,不太合适。经唐总协调,决定位置选在最后一排座位,以求对现场影响最小,又方便摄录设备的架设。

BBC剧组在中国嘉德拍卖现场拍摄

拍卖按图录序号进行,仇炎之旧藏的紫金釉排在前面,由起拍价起拍,紫金釉色不是现在流行的釉色,追求的人应该不多,我想应该在20万内拿到。举牌时果然只有两人,一直争到20万,我放弃了,对方多出一口价,22万落槌。差了一口气,虽然觉得有点可惜,但想到后面还有,不急。

到了这件乾隆双耳瓶拍卖时,我非常注意举牌情况:委托席有三个牌号在争,现场还有另一个牌号在争,总共5家在竞价。

这件拍品由20万起拍,不急不缓地各自出价,应价到40万后,委托席早已偃旗息鼓,现场另一个号牌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眼看就落槌了,不料坐在我前几排的一个小胖子突然举起了牌子,又有新人加入竞价,气死人了!近段时间竞价,老是出现意外状况,总会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那就敛裾衣裳,继续战斗吧。赵四风流朱五狂,看你张狂到几时?

没想到这小胖子吃错药似的,不依不饶,不停地跟着举。

奇怪?小胖子不会是送拍的委托人吧?俗语说真人不露相,可小女子昨天已露过相,昨天BBC拍小女子看预展时,这件上手看过,那么多人看着,莫非消息传到委托人那里,小胖子是“做局”而来?

虽然BBC说能否拍到没关系?只是真实记录,可是一旦播出,国内国外都见到小女子空手而归,多没意思啊!咬咬牙坚持下去,如果不是太离谱的话。

从后面看不清那小胖子的模样,只见到那个脑袋胖得头皮都堆几道皱褶,左摇右摆,每当我举一下,他晃一晃脑袋,跟着举一下。晃脑袋也减不了肥啊,那么积极跟着举干嘛呀?每举一下都是钱呐!

全场都静下来,都在看我们龙争虎斗,包括委托席上的人。

这个小胖子真讨厌!半路跑出来搅局,气得真想冲过去狠狠踹他一脚。此时此刻,不管内心如何气愤填膺,洋人摄影师半躺着在小女子面前的过道地上,几支不同角度的摄像枪高举着镜头对着我,小女子还得保持着矜持风度,脸带微笑,继续举、举、举。

想到BBC的镜头下,在历史的记录里,在前一件已失的情况下,总不好意思再失去这件乾隆窑变釉双耳瓶,《白免会》最后也是大团圆结局的。

我举起一个手掌,示意拍卖师应价50万,一般拍卖整数是一个关口,小胖子仍然不依不饶,拍卖仍然二万一口在加上去。

小女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60万。”小胖子的出价。又是一个整数关口。

这时候我等了好一会,拍卖师喊了好几次后,小女子伸出一根手指,向拍卖师示意一下。

拍卖师心领神会,随即喊出:“61万。”

拍卖师连续吆喝了几声,小胖子缩成肉团没有动静了。“啪。”的一声,敲槌了,这只双耳瓶终被小女子竞得。

竞拍到拍品

主持人不解地问:为什么一会儿用牌子举,一会儿伸出一个巴掌,一会儿是一根手指?我向导演和主持人解释说:我举一个巴掌代表了出价50万,抢下关键的整数价位,一般整数价位是一个心理关口,很多时就踟蹰在整数价位上。后来,到了60万后,我故意慢慢出价,打乱出价节奏,让对方冷静一下,最后还打破竞价阶梯,伸出一根手指,代表只加一万,而拍卖师接受了我的报价。我只用一万把对方击倒,而不是按二万、五万、八万的报价阶梯,以最低出价成本击败对手,可以节省钱包买花戴也。

——这包含了心理学和随机应变。

导演听得好兴奋,几个摄影师虽然在不同的方位,通过收音设备都听到我的解说,都很兴奋,他们说:你太聪明了,很棒!导演让我和主持人以交谈的形式录下这些片段。

BBC剧组和唐施红(左四)、冯玮瑜(左五)合影

随后上拍的弘治黄釉碗、嘉靖黄釉碗都流拍了。真是的,小女子不举牌就没人竞价,当小女子举时就有人跟你争。与妇人争利,这是什么世道啊!

2016年真不知交了什么运,每次竞拍总是有人要来“横刀夺爱”,从没顺当过。“流年不利,风雪来得早”,看来得去参拜观音菩萨了。

哎呀,刚才气昏了,光顾着竞价,最后举手那一下,是不是举个兰花手更优雅呢?日后播出时那么多人看见,要对得起观众呀,让老外见识见识中国的优雅啊,可惜了。

61万落槌,成交价为70.15万(含佣金),在2016年这个艺术品市场乍暖还寒的时候,属于出血价了,小胖子的中途杀出,是不是一个局啊?

“不会的,当时我在台上就跟于总(注:指嘉德陶瓷部于大明总经理)说,价格有点高了,好在釉色还不错,可能是在拍记录片,拍一个能拿到的好一点。咱们之间有啥说啥。”嘉德的张迪经理这样对我说。“你放心,不会是货主,原货主也是一个藏家,不是从行家手里拿的。这个你放心。因为当时大家觉得这件便宜,釉色又好,关注的人就有几个,预展时大家都觉得这件性价比合适,都想试一试,多一口二口没关系,结果价格就上去了。”

我跟张迪认识多年,她为人正直我非常信服,而且我跟嘉德上上下下接触很多,知道嘉德的处事风格,业界都知道嘉德从不干乱七八糟的事,我压根儿没怀疑过嘉德,只要证实小胖子不是委托人就行了。

拍卖师徐军(中)、张迪经理(右)与冯玮瑜合影

第二天,洋导演Max发来一封邮件:

  Dear Vicky,

  Thank you again for all your help and patience. Making TV can be exhausting but you made it easy for all of us and we are all grateful.

  We all loved working with you.

  I hope you enjoy your beautiful vase.

  Best wishes and thanks,

  Max

  礼尚往来,我也回了一封邮件:

  Dear Max,

  Thank you for your kindness and cooperation.

  You and your amazing team are doing fantastic TV.Thank you for covering Chinese collection circles and auction market.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watching your program. Enjoy your journey in China and explore it more.

  I love collection, especially porcelain and have written columns for Artron.Net, Beijing Evening News and Auction & Collection Magazine.Here are some of my articles and hope that you will enjoy them.

  Best wishes and thanks,

  Vicky

  窑变釉是一种以铜红釉为主,并添加多种金属元素烧制而成的高温釉,其釉汁流淌看似天成,实际其呈色规律有迹可循,从而能塑造出艳丽华美的釉色。

  乾隆时期窑变釉烧制工艺已炉火纯青,窑工大体上已能掌控色泽,惟出窑时釉色仍有变化,幻变不定。仿钧器一般以宋钧器为样本,工艺精湛,几可乱真。

  单色釉以釉色纯净取胜,而窑变釉当以变幻奇诡为美,虽然人工,却道法自然,釉彩水乳交融,变幻莫测,不见人工痕迹,显得十分独特和奇妙。故此窑变釉也是一种艺术釉,变化最多,色彩最丰富,形态也最复杂。

  此瓶唇口,长颈,两侧饰祥云耳,折肩收腹,肩下凸起弦纹一道,腹下渐收至底,圈足微外撇,整体器形隽秀挺拔。瓶通体施铜红窑变釉,釉层肥厚,斑斓无比,光彩夺目,艳丽的紫红色釉中夹带着一片天蓝色釉,红釉红如牛血,蓝釉呈现自月白至紫蓝等多层次渐变色阶,红紫交融,蓝白掩映,浑然一体,纵横变化,虚幻奇诡,似无穷尽。器底阴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足内为仿钧窑覆以芝麻酱釉。

  此瓶瑰丽灿烂的窑变釉色,与隽秀端庄之器型完美结合,美轮美奂,巧夺天工,令人浮想联翩……

  言不尽则致远,情不尽则味深,这件藏品,是人工向自然的致敬。

  仔细欣赏此瓶的釉色,红蓝白紫,交织相融,色彩绚丽,红色尤其鲜艳,红若旭日东升,灿若霞光万道,光耀四海,红霞满天。而瓶口、耳等处因釉汁流淌而呈现特有的月白色,悠长久远。而最为奇特是瓶腹部忽地出现一片钧蓝,如秋水出涧,鼓舞腾沓;如飞瀑鸣泉,激流直下,倾珠泻玉,有危崖泉落,花雨纷下之势,湛蓝如碧空万里,秋水共长天一色。

  此类窑变釉双耳瓶自乾隆后,嘉庆、道光历朝均有烧造,以乾隆时期,工艺最为精湛。然此瓶釉色极佳,在乾隆中亦属铭心之品,嘉道者更无法望其项背。

  这次北京秋拍之行,由到“嘉德讲堂”讲座、到巧遇胡总、到BBC跟拍记录片、以及意外入藏这件窑变釉双耳瓶,所遇的一切一切,都是事前未知的、不可想象的,由未知而成为现实,一切尽在意料之外,充满着种种奇妙之处,真是妙人妙事。

  人生是一场又一场的缘,不知道在哪一个驿站邂逅,在哪一个路口分手,遇见是缘,在最合适的时候,遇到最合适的事,一切刚刚好,世界真奇妙。说不定是器物寻主,才导演出这一剧风云际会的入藏记。

  生旦净丑,人间百态,《白免会》是大团圆结局,《桃花扇》是悲剧收场。不寻常的开始,就有不寻常的故事,如果双耳瓶真有灵性,自来寻主,那么,它接着还会演出什么样的剧情?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人生如戏,又不如戏,猜得着开头,却猜不着结局,人人都是主角,但左右不了自己的人生。

  这件窑变釉的入藏过程,交织在一连串故事里,由缘起、品鉴到竞拍时的患得患失,都如实记录下来,在英国BBC电视台的《你所不知道的中国》里呈现,这也是自己收藏过程的一个见证。

  赏此佳器,见釉色变幻无定,格物知致,知人生如器,也是同样不可捉摸,想小女子虽然年经尚轻,却也身经百战,刚出道就在房地产行业摸爬打拼多年,后又进入收藏领域,亲身经历过、见识过无数人、无数事,奇事、诡事、妙事,掌上千秋史,胸中万千事,想今天置身灯火楼台,花团锦簇,繁华无尽;想那年曾在肇庆飞来峡江边,遥看渔舟撒网,远望落日熔金;想曾经在韶关南华寺六祖座前,晨钟暮鼓,对青灯古佛,听诵经呢喃……小女子时有感叹:宇宙之浩渺,人生之短暂,历史之悠久,世情之反复,真个是变幻莫测。

  心事浩茫连广宇,万千往事到心头。

  呜呼,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沧然而涕下。

  清乾隆 窑变釉双耳瓶

  藏品简介:清乾隆窑变釉双耳瓶

  年代:清乾隆

  款识:阴刻六字三行篆书款“大清乾隆年制”

  尺寸:高度16.2cm

  来源:中国嘉德2016年11月12日“含英咀华——明清宫廷艺术聚珍”第2613号

  更多内容尽在[雅昌冯玮瑜专栏]

  冯玮瑜简介:

  中华传统文化国际行组委会秘书长、广州市当代艺术研究院理事长、广州艺术品行业商会常务副会长、广州市融熙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自得堂主人。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