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維善
杜维善,知名收藏家和古钱币研究专家,荣获上海市白玉兰奖。杜维善1933年12月16日生于上海系杜月笙最小的儿子,排行老七。...[详细]

专访古钱币收藏家杜维善 2020-10-20

十几年前,藏品丰富的上海博物馆对于丝绸之路古国钱币几乎没有收藏;如今,这里有一批艺术性强、主题明确的丝路钱币收藏,并正在举办国内首次“丝路古国钱币暨丝路文化研讨会”。为这一跨越完成助跑工作的是海内外赫赫有名的钱币收藏家杜维善。

 
 

父亲是杜月笙,母亲是京剧名旦姚玉兰,杜维善1947年离开上海,长期生活在香港和台湾,现定居加拿大。他的钱币收藏既包括中国古代钱币,更有丝路古币。从1990年代开始,他先后三次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丝路古币2000件。作为上海博物馆的顾问,他积极参与了此次研讨会,期间接受上海东方早报记者专访。

东方早报:您什么时候开始对丝路古币产生兴趣并收藏的?

杜维善:20多年前,当我看到一枚波斯萨珊王朝的古币,便被它的精美所吸引。当时,考古学家夏鼐在《文物》上发表论文,谈到新疆萨珊王朝古币的资料,这更激发了我的兴趣。早期的10年时间是我的基础期,大量读历史、考古各个方面的书,收集和整理资料,才能让我知道收藏哪些古币,怎样才能做到有系统。

东方早报:您1990年代先后两次捐赠近400枚丝路古币,何以产生捐赠想法的?

杜维善:一个人欣赏不如大家看比较好,海外对于丝路古币的研究很细,相关的学术研讨会也多,国内相对较少,主要就是因为实物标本的欠缺。

当时我听说一个消息,上海博物馆希望能从新疆调拨一批丝路古币补充收藏,但最终仅得到一枚,暗地里就决定捐赠。

东方早报:2003年时,您又捐赠了1700件古币,为何是分批捐赠?

杜维善:1990年代捐赠后,我倍感寂寞和空虚,所以重新开始收藏丝路古币。这一次我有了更丰富的经验,主要是收从中国西迁的游牧民族建立国家的钱币,如大月氏等,分为四个主题。此外,还附带跟这些国家相关的40多个政权的古币。由于贸易等方面的利益,丝绸之路上的这些政权战争不断,版图不断发生变化。收藏这些钱币,就必须对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地理等都有了解;另一方面从丝路古币的收藏中,也能侧面了解这些方面的状况。

除了已捐赠的部分外,我虽然还有一些丝路古币收藏,但尚未整理成体系。东方早报:收藏丝路古币有哪些曲折的经历?

杜维善:正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成吉思汗金币是我用了3年的时间收到的。它原来的主人是一位知名的古币研究员和收藏家,因为格外珍贵,他一直舍不得卖。他住在美国,我在加拿大,我长期跟他“纠缠”,比如一个礼拜给他打几次电话,最终他的同意转让给我,我当天就坐飞机去取了。

东方早报:如何看待这次研讨会?

杜维善:筹办国内的第一次“丝路古币和丝路文化研讨会”是已故的马承源、汪庆正两位先生的共同心愿,已做了长达5年的准备工作。出席这次研讨会的包括很多海内外重要的专家,法国国家图书馆钱币馆馆长蒂埃里以西突厥汗国部分的古币为研究方向;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威廉姆斯是一位古文字专家,他通过石刻、存世古钱币等资料成功地整理出了贵霜政权的王氏系统。参加研讨会的国内专家介绍出土丝路古币的情况和研究都值得我借鉴。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