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郁
原名陈旭贵,是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家、中国工人运动领袖,中国工人运动先驱者和领导者之一

陈郁:在收藏中挖掘历史文化 2017-12-12

随着今年嘉德春拍嘉树堂藏明清织绣专场和今年十月在龙美术馆举办的嘉树堂藏明清扇画展,嘉树堂主人陈郁的藏品开始真正被大家所了解,其精美罕见且成系统的藏品更是为业界所叹为观止。评论家范景中给予了它极高的评价,认为它“超过了《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所记载的瑛兰坡的收藏,甚至放在小万柳堂明清两朝书画扇中也不假多让。”

  从经济学家到收藏家

  从嘉树堂收藏的明贤扇面书画来看,多为精品佳作,流派繁多,品相完美,几乎网罗了吴门派的所有作者,如沈周、吴宽、王鏊、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等。既有职业书画家的即兴之作,也有官绅、学者感怀之笔,集中而广泛地展现了文人的情志和品味、闲居和酬唱的各个方面。今年十月在龙美术馆的嘉树堂藏明清扇画展也是嘉树堂首次对外展出其多年的藏品。

  说起嘉树堂的主人陈郁,中国改革开放第一代收藏家,也是界内最具影响力的收藏家之一。但是周围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位身居江南具有久沐儒雅之风的嘉树堂主人陈郁最早是学习金融专业,后在学校任教,未满三十便已获得高级职称,曾经在金融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然而陈郁对于此事极为低调并不多语,说那都是以前的事,如今只一心研究把玩这些藏品。 

 嘉树堂藏明人扇面书画展展览现场

  说起收藏,陈郁从二十年前开始涉足收藏研究,那时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国内掀起了第一批收藏热潮。当时收藏对于陈郁而言是一件非常新鲜的事儿,缘何开始收藏他说那是一种缘分,就像为何他会起名“嘉树堂”,是因为在九十年代初,很巧的机缘看到了清末学者俞樾的墨迹“嘉树堂”,甚是喜欢,与他古雅宁静的内心相仿,所以借用了这个堂号。做收藏也是因为“这是一件心仪的事儿”。

  他说很多事讲究的都是缘分,就像他其实做过很多工作,换过很多岗位,但每一份工作都是一种机缘巧合,收藏也是如此,但在众多工作中收藏是他最喜欢的事儿,可以完全遵从内心来做,同时在这些收藏中还能获得许多知识和乐趣。

沈周(1427-1509)垂钓图 金笺扇面 17×49cm  

文彭(1498-1573)草书自作诗两首 金笺扇面 17.5×48cm

  备注:1.黄姬水上款。黄姬水(1509-1574),初名道中,字致甫,又字淳父。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黄省曾之子。幼聪慧,早年曾侍奉文徵明,书法学祝允明,又力学於虞世南、王宠二家。著有《贫士传》、《白下集》、《高素斋集》等。

  2.孔广陶旧藏。孔广陶,字鸿昌,号少唐,广东南海人。清咸丰同治年间收藏家,著有《岳雪楼书画录》。

  二十多年来,陈郁所收藏的主要是织绣、扇画和碑帖,如今织绣、扇画多以明清时期为主且颇具规模。据了解,书画收藏界有一条不成文的说法:一手卷,二册页,三中堂,四条屏,五楹联,六扇面。所以像扇面、织绣都属于小而精的门类,文化含量极高并且需要花很大功夫来反复研究和考证。在他收藏的300余件扇面画中,涉及到200多位艺术家、学者,而对于每一个人他都了如指掌。他说:“你不要看这些小小的扇面,它能折射出许多故事。”

  其中有会稽王思任的米家山水乃为同乡余煌而作,题曰:“山水未深鱼鸟少,此生还拟再移家。为武贞先生作图。以天台国清明志,先生必曰:吾亦从此逝矣。” 此扇是王思任与余煌交往的实录。当时清兵入绍兴,王思任居孤竹庵中,绝食以尽。余煌是天启五年进士,但最终未归隐,清兵攻陷城池,余煌也投水而求。后来这小小的折扇隐寓时局,又示现未来。评论家范景中对于此幅作品更是认为:“它不止为政治史专有,图像学研究更有取焉。”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国强说:“从晚明到清初是一段风云变幻的时期,也是文化鼎盛的时期,涌现了至今都有影响力的学者和艺术家,收藏的过程不仅是把这些艺术买进来,更多的是找到与古人对话的机会,陈郁正是这样践行者,他是真正的‘与古为徒’。”

王思任 《米家山水》

  尽管在今天这个消费时代,艺术与经济经常被共同探讨,甚至存在一部分收藏者收藏艺术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但是陈郁认为,艺术和股票、房地产不同,它不仅有升值的价值,更有文化价值。也正是如此,从他的藏品中不仅可以欣赏到明清文人的精品墨迹,更能感受到当时的社会、生活与人的内心气质。如殉难于甲申巨变的烈士倪元璐,把题陈老莲画石的一首诗写给字翼燕的世兄,并画湖石抒发胸臆,展示其文雅的内在。这正证明了高居翰所说:“绘画史就在一些重要的方面开始近似于思想史、社会史和政治史,许多命题也就开始相互衔接,风格就成了观念。”

  陈郁认为:“画不是看的,画是可以读的,收藏它们要首先学会读出其中的历史文化。明人扇面的书画艺术在同类中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随着时光的流逝文化都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一个书画的收藏者,而是要通过收藏独具特色的明代书画艺术作品,让许多文化历史的内涵得到发掘。”

  多年来,陈郁一直坚持着这一收藏观念,并在收藏道路中不惜一切代价收藏他所喜欢的东西,他坦言也有一些藏品至今并未升值,但在历史文化方面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并且会一直这么做下去。

分享按钮